Page 79 - 《中国药房》2021年5期
P. 79

近年来,浅部真菌病的发病率持续增加,对人们健                         式反应(qRT-PCR)仪(美国 Agilent 公司),K960 型 PCR
        康产生重大影响 。红色毛癣菌 Trichophyton rubrum 是               扩增仪(杭州晶格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血细胞计数板
                      [1]
        临床最常见的皮肤癣菌,为浅部真菌病的主要病原菌,                           (上海市求精生化试剂仪器有限公司),Q6000UV型超微
                                                  [2]
        有69.5%的皮肤癣菌病是由红色毛癣菌感染所致 。目                         量紫外分析仪(美国Quawell Technology公司),SW-CJ-1
        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真菌药包括三唑类、多烯类、棘白菌                          型超净工作台(苏州安泰空气技术有限公司)。
              [3]
        素类等 。抗真菌药的大量使用不仅对人体的毒副作用                           1.2 主要药品与试剂
        较大,而且长期使用也会导致病原菌耐药性的产生,例                               本研究所用主要药品与试剂有:PB(本实验室自
                                   [4]
        如红色毛癣菌对特比奈芬耐药 、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                           制,纯度>98%),特比萘芬(TBF)、甲萘醌(大连美仑生
        耐药 ,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研究表明,抗真菌                          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分别为 M0726A、C1517035),两
            [5]
        药物耐药性的耐药性产生与生物被膜的形成密切相                             性霉素 B(AMB,美国 AMRESCO 公司,批号 A0414,纯
          [6]
        关 。然而,关于红色毛癣菌生物被膜耐药的问题,目前                          度>98%),氟康唑(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批号
        研究报道甚少。                                            504B041,纯度>98%),MTT 试剂(广州瑞舒生物科技
            麦角甾醇是真菌生长必需的重要成分,其能与磷酸                         有限公司,批号201612),XTT钠盐(美国Sigma公司,批
        结合起到保护细胞膜稳定性的作用,对细胞膜结构的稳                           号 CX28143704),RPMI-1640 培养基(美国 Gibco 公司,
        定性、流动性以及膜结合酶的活性具有重要作用 。一                           批号1786045),胎牛血清(FBS,浙江天杭生物科技股份
                                                  [7]
        旦出现麦角甾醇缺失的情况,细胞膜的稳定性就会下                            有限公司,批号19110506),二甲基亚砜(DMSO,天津大
                                                           茂化学试剂厂,批号 2019030121),丙酮(衡阳市凯信化
        降,从而导致细胞膜破裂和细胞内物质外流,引起真菌
                                                           工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批号0601142),Bestar           TM  qRT-PCR
        细胞死亡 。在麦角甾醇的合成过程中,有 4 个重要的
                [8]
                                                           试剂盒、BestarTM qPCR MasterMix试剂盒(德国DBI公
        环节,分别是甲羟戊酸的生物合成、甲羟戊酸转化为角
                                                           司,货号分别为 2220、2043),TRIzol 试剂(日本 TaKaRa
        鲨烯、角鲨烯形成羊毛甾醇、羊毛甾醇转化为麦角甾
                                                           公司,货号 9109),焦碳酸二乙酯(DEPC,上海麦克林生
          [9]
        醇 。其中,ERG6 是C-24位甲基转移酶上的编码基因,
                                                           化科技有限公司,货号 6079),PCR 引物(由上海生工生
        其 mRNA 的高表达不仅可以补偿其他高表达基因对麦
                                                           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引物序列及产物长度信息见表
        角甾醇带来的负反馈作用,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麦角
                                                           1);其余试剂为分析纯或实验室常用规格,水为超
        甾醇的含量 。14-α去甲基酶是麦角甾醇合成通路中的
                  [10]
                                                           纯水。
        关键酶,抑制该酶活性,可阻止羊毛甾醇的去甲基化,使
                                                                      表1 引物序列及产物长度信息
        其终产物麦角甾醇缺失,从而破坏细胞的完整性,进而
                                                                    Tab 1 Primer sequence and length
        抑制真菌生长 。
                    [11]
                                                           基因                   引物序列                产物长度,bp
            香鳞毛蕨Dryopteris fragrans(L.)Schott是鳞毛蕨科
                                                           β-tubulin    上游:5′-GCATCTTTTGTTGGCACCGT-3′  278
        鳞毛蕨属植物,具有抗菌、抗肿瘤、止痒、抗过敏等多种                                       下游:5′-TACCGGGCTTCAAATGTCCC-3′
        功效,在民间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皮肤病(如体癣、手足                          ERG6         上游:5′-CTCTGGCAAGACACGAACAC-3′  126
                                                                        下游:5′-CCTTGCAGCCGGTGAAGG-3′
                            [12]
        癣等),均有较好的效果 。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香                          ERG11        上游:5′-CCGGCTTCAGGCATACCAA-3′  103
        鳞毛蕨中的单体化合物异黄绵马酸PB(简称“PB”)对红                        1.3  菌株
                                                     [13]
        色毛癣菌及其生物被膜成熟期均有较强抑制作用 。                                本研究所用红色毛癣菌临床菌株 YAMA-786、近平
        基于此,本研究以红色毛癣菌为研究对象,初步分析PB                          滑念珠菌标准菌株ATCC-22019均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皮
        对红色毛癣菌生物被膜黏附及甾醇代谢相关酶基因                             肤病研究所提供。
       (ERG6、ERG11)表达等的影响,为深入研究 PB 抗红色                     2 方法
        毛癣菌生物被膜的作用及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2.1 红色毛癣菌菌悬液的制备
        1 材料                                                   取红色毛癣菌临床菌株 YAMA-786,于超净工作台
        1.1 主要仪器                                           中接种在马铃薯固体培养基的试管斜面上,置于 28 ℃
            本研究所用主要仪器有:PB-10 型台式数显 pH                      恒温箱中培养14天后,连续传代2次得到红色毛癣菌实
        计[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BA310 型正置                      验菌株;然后采用接种环轻刮菌落置于研磨器中,加入
        显微镜、AE2000型倒置显微镜(麦克奥迪实业集团有限                        无菌磷酸盐缓冲液(PBS)1 mL,研磨成菌悬液,经血细
        公司),iMark型酶标仪(美国Bio-Rad公司),DHP-9032B               胞计数板计数后,用RPMI-1640液体培养基将菌悬液浓
        型电热恒温培养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度调至1×10 个/mL,备用。
                                                                      6
        CHA-S型恒温振荡器(江苏省金坛市荣华仪器制造有限                         2.2 PB对红色毛癣菌药敏性的影响考察
        公司),Strat-agene Mx3000P 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                    采用 M38-A2 法进行检测。取 PB 以 RPMI-1640 培


        中国药房    2021年第32卷第5期                                               China Pharmacy 2021 Vol. 32 No. 5  ·585 ·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