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2 - 《中国药房》2021年5期
P. 82

表 5 PB 对 红 色 毛 癣 菌 生 物 被 膜 中 ERG6、ERG11
                                                                 m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x±±s,n=3)
         生长对照组                                              Tab 5 Effects of PB on mRNA expression of ERG6

                                                                   and ERG11 in the biofilm of T. rubrum(x±±s,
                                                                   n=3)
                                                            组别          质量浓度,μg/mL    ERG6 mRNA    ERG11 mRNA
         PB 20 μg/mL质量浓度组                                   TBF组           320 2 8     1.00±0.05 Δ Δ Δ  1.00±0.06 Δ ΔΔ
                                                                                       0.81±0.05
                                                            生长对照组
                                                                                                   0.88±0.02
                                                                                                   0.83±0.04
                                                                                       0.64±0.17
                                                            AMB组
                                                                                       0.65±0.04
                                                            PB组
                                                                                                   0.65±0.04
                                                                               Δ
                                                               注:与生长对照组比较,P<0.05,P<0.01
                                                                                      ΔΔ
                                                               Note:vs. growth control group,P<0.05,P<0.01
                                                                                          ΔΔ
                                                                                    Δ
         PB 40 μg/mL质量浓度组                                   讨了在培养基中加入与不加 FBS 对红色毛癣菌生物被
                                                            珠菌生物被膜中孢子的代谢活性。基于此,本研究也探
                                                            膜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含10%FBS的RPMI-1640
                                                            培养基中,且初黏附时间为6 h时,红色毛癣菌生物被膜
                                                            的形成量最优。
                                                                真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分为黏附期、形成期、成熟
         PB 80 μg/mL质量浓度组                                   期 。Lin 等 的研究表明,PB 对红色毛癣菌生物被膜
                                                              [21]
                                                                       [22]
                                                            形成期和成熟期有明显抑制作用。由于真菌的黏附是
                                                            形成生物被膜的第一步,若真菌不能牢固定植于宿主器
                                                            官或组织表面,则容易被血液及其他体液冲刷而不能引
               初黏附3 h         初黏附5 h          初黏附9 h
                                                                                          [23]
                                                            起感染,就会影响生物被膜的形成 。本研究采用XTT
        图 1 PB 对不同初黏附时间下红色毛癣菌生物被膜形
                                                            法研究PB对红色毛癣菌黏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PB
              成的影响显微图(×400)
                                                            能显著降低红色毛癣菌的相对黏附率,抑制其黏附过
        Fig 1 Micrograph of effects of PB on the biofilm for-
                                                            程,从而降低其生物膜的生成量。
               mation of T. rubrum at different adhesion pe-
                                                                红色毛癣菌初黏附时间的长短对其生物被膜形成
               riods(×400)
                                                                                   [24]
                                                            的能力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 XTT 法检测
        表 4   PB 对不同初黏附时间下红色毛癣菌生物被膜形                        黏附不同时间后 PB 对红色毛癣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
              成的影响(x±±s,n=5)                                响。结果显示,在同样药物浓度下,黏附时间越长,药物
        Tab 4 Effect of PB on the biofilm formation of T. ru-  对其黏附抑制率较高,表明 PB 对红色毛癣菌生物被膜
               brum at different adhesion periods(x±±s,n=5)
                                                            形成的抑制作用与其初黏附的时间长短有关。Henry
                                    黏附抑制率,%                   [25]
        组别                                                  等 的研究表明,AMB可能通过与真菌细胞膜甾醇成分
                          初黏附3 h      初黏附5 h     初黏附9 h
        生长对照组               0           0          0        直接结合,使结合后的麦角甾醇合成通路的下游结合型
        PB 20 μg/mL质量浓度组    0         4.7±0.059 Δ  3.4±0.023 ΔΔ  甾醇含量增加,可直接诱导 ERG mRNA 表达水平的降
        PB 40 μg/mL质量浓度组    0        17.8±0.089 Δ  47.5±0.076 ΔΔ  低。本研究结果表明,与生长对照组比较,PB(320
        PB 80 μg/mL质量浓度组  69.4±0.096 Δ  91.1±0.077 Δ  98.1±0.019 ΔΔ
                                                            µg/mL)可 显 著 降 低 红 色 毛 癣 菌 生 物 被 膜 中 ERG6、
            注:与生长对照组比较,P<0.05,P<0.01
                            Δ
                                  ΔΔ
            Note:vs. growth control group,P<0.05,P<0.01     ERG11 mRNA的相对表达量。这提示PB可能是通过与
                                Δ
                                       ΔΔ
        4 讨论                                                真菌细胞膜甾醇成分直接结合成复合物,降低甾醇成分
            目前国内外对红色毛癣菌生物被膜的研究甚少,对                          分解,抑制麦角甾醇合成通路中相关靶酶基因的表达,
        真菌生物被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白色念珠菌生物被膜,                            进而降低麦角甾醇的合成,破坏红色毛癣菌生物被膜的
                                                  [15]
        尚未形成对红色毛癣菌生物被膜的系统性探究 。真                             平衡性,使胞内物质外流,从而起到抑菌及杀菌的作
        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不                            用。与生长对照组比较,在2 µg/mL TBF的作用下,红色
        同的培养基成分及黏附时间,即使在相同材质的黏附表                            毛癣菌生物被膜中 ERG6、ERG11 mRNA 的相对表达量
        面,在外界环境营养成分不一致的情况下生物被膜产生                            均显著升高,提示其对麦角甾醇合成通路中 ERG6、
        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16-18] 。例如Nikawa等 和 Frade等  [20]  ERG11 基因表达的影响与 PB 和 AMB 不同,这可能与
                                           [19]
        的研究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血清,可有效增加白色念                            Cardoza等 发现的ERG基因的表达与菌株耐药有关。
                                                                     [26]

        ·588 ·  China Pharmacy 2021 Vol. 32 No. 5                                    中国药房    2021年第32卷第5期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