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0 - 《中国药房》2021年2期
P. 100
样品粉末适量,按“2.5.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按并 根皮素含量偏低、总黄酮含量较高,颜色较明亮、偏黄
“2.5.3”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记录色谱图。将所有样 白色。
品色谱图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 表8 不同产地桑白皮中桑根皮素和总黄酮的含量以及
(2012版)》,生成叠加指纹图谱(见图3);同时以S1为参 颜色指标的K-均值聚类分析中心值
照,采用中位数法,设置时间窗为 0.1,经多点校正后进 Tab 8 Central values of K-means cluster analysis on
行匹配,生成对照图谱(R,图略);对两者进行相似度评 the content of morusin and total flavonoids
价。结果,样品 S1~S20 色谱图与对照色谱(R)的相似 and color indicators in M. alba from different
度分别为 0.962、0.930、0.941、0.975、0.973、0.972、0.948、 producing areas
0.972、0.883、0.952、0.968、0.978、0.975、0.969、0.983、 第Ⅰ类(S1、S7~S11、S13、S17) 第Ⅱ类(S2~S6、S12、S14~S16、S18~S20)
指标
0.928、0.978、0.952、0.906、0.981;共标定13个共有峰,指 中心值 变幅 中心值 变幅
桑根皮素含量 0.264 3 0.170 1~0.618 6 0.130 7 0.096 0~0.163 2
认 1 号峰为绿原酸(绿原酸对照品溶液按“2.5.3”项下色
总黄酮含量 0.65 0.48~0.84 1.07 0.84~1.51
谱条件进样测定所得色谱图见图4)。 L * 63.86 62.11~65.53 68.60 66.39~74.09
a * 6.51 6.12~6.86 5.69 5.22~6.05
2
1 800 1 8 11 *
1 700 3 4 5 6 7 9 10 12 13 b 14.55 13.50~15.28 16.42 15.78~17.56
1 600 S20 *
1 500 S19 E ab 65.77 63.79~67.25 70.79 68.62~76.43
1 400 S18
1 300 S17 欧氏距离
S16
1 200 S15
mV 1 100 S14 0 5 10 15 20 25
U, 1 000 S13 S5
900 S12
800 S11 S20
S10
700 S9 S1
600 S8 S15
500 S7 S19
400 S6 S4
300 S5 S14
S4
200 S3 S12
100 S2 S18
0 S1
S2
0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40 44 48 52 56 60 S3
t,min S16
S6
图3 20批桑白皮药材的叠加指纹图谱 S7
S8
Fig 3 Superimposed fingerprint of 20 batches M. alba S10
S9
S17
S13
70 绿原酸 S11
65 不同产地桑白皮指纹图谱相对峰面积的系统聚类
60 图5
55
50 分析图
45
mV 40 Tab 5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diagram of rela-
35
U, 30
25 tive peak area of the fingerprint of M. alba
20
15 from different producing areas
10
5
0 S1 3 讨论
0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40 44 48 52 56 60
t,min 随着中药材基原和种类的不断增多,对其进行质量
图4 绿原酸对照品溶液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监测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而颜色作为中药最直观的外
Fig 4 HPLC chromatogram of chlorogenic acid con-
[17]
在特征之一,与中药质量密不可分 。历代关于桑白皮
trol
[7]
的品质评价均以“色白,皮厚,味甘者为佳”。然而传统
2.6 不同产地桑白皮药材的聚类分析 辨色方法主观性较强且易受外在因素影响,因此本研究
*
利用SPSS 21.0软件对20批不同产地桑白皮药材样 通过色差仪将主观性指标颜色转化为客观性指标(L 、
*
*
品中桑根皮素和总黄酮的含量、颜色指标进行K-均值聚 a 、b ),以期通过药材外在表征来快速评价药材质量。
类分析,对指纹图谱共有峰的相对峰面积进行系统聚类 经前期研究发现,不同产地及批次桑白皮中二苯乙
分析,结果见表8、图5。 烯苷类成分桑皮苷A的含量差异较大,且有文献表明该
由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可知,当欧氏距离为 10 时,20 成分易受温度、光照及pH值影响 ,故本文选择桑白皮
[18]
批样品可聚为两类:S7~S11、S13、S17 聚为一类,以安 的主要药效成分总黄酮及化学性质较为稳定的桑根皮
*
*
*
*
徽产桑白皮为主,同时 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该聚类结 素进行含量测定,并将其与颜色指标L 、a 、b 、E ab值
果同时包含 S1)表明其桑根皮素含量较高、总黄酮含量 相关联。结果表明,桑白皮中桑根皮素和总黄酮含量均
*
*
*
*
偏低,颜色较暗、偏黄棕色;S1~S6、S12、S14~S16、 与L 、a 、b 、E ab值呈显著相关性。其中,桑根皮素含
*
*
S18~S20 聚为一类,以四川、贵州产桑白皮为主,同时 量与 b 值相关性最大,b 值越小则桑根皮素含量越高,
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该聚类结果不包含 S1)表明其桑 即偏黄棕色的样品中桑根皮素含量较高;总黄酮含量与
·218 · China Pharmacy 2021 Vol. 32 No. 2 中国药房 2021年第32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