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1 - 《中国药房》2020年第24期
P. 121

·综述·

        山慈菇的本草考证及现代研究进展                                       Δ


        刘婷婷 ,于栋华,刘树民(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研究院,哈尔滨 150040)
              *
                              #
        中图分类号 R281;R284;R28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0)24-3055-05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0.24.19
        摘  要   目的:为临床合理选用山慈菇品种、进一步开发利用野生中药材资源提供参考。方法:以“山慈菇”“杜鹃兰”“丽江山慈
        菇”“老鸦瓣”“Cremastra appendicutata”“Iphigenia indica”“Tulipa eduli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自建库起至 2020 年 1 月在中国知
        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国植物志和PubMed等数据库中发表的相关文献。在查阅历代本草、医药典籍的基础上对山慈菇的基
        原、性味归经及功效进行本草考证,并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现代研究进行概述。结果与结论:本草典籍中记载的山慈菇主
        要包括杜鹃兰、丽江山慈菇、老鸦瓣等植物。其中,杜鹃兰 Cremastra appendicutata(D.Don)Makino 为临床常用品,丽江山慈菇
        Iphigenia indica Kunth与老鸦瓣Tulipa edulis(Miq.)Baker主要为地方习用品或伪品。3种中药植物均有轻微毒性,不可混用。此
        外,杜鹃兰、丽江山慈菇和老鸦瓣的功效主要为清热、散结、止痛,临床适用于疮痈肿痛、瘰疬痰核。三者在现代研究方面各有特
        点、不尽相同。现有关于杜鹃兰的研究较为完整,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菲类、糖类、联苄类、芳香类及苷类化合物,主要药理作用为
        抗肿瘤、免疫调节、降压及神经保护作用;丽江山慈菇主要成分为秋水仙碱、β-光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临床多用于支气管炎、哮
        喘等呼吸道疾病及肿瘤、痛风等疾病的治疗;老鸦瓣鳞茎中的化学成分包括多糖、淀粉和秋水仙碱,干燥叶中的总黄酮含量为
        6.28%,其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抗痛风和抗肿瘤方面。目前对丽江山慈菇、老鸦瓣仍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导致民众对其认识和
        使用易产生混淆。因此,后续研究应全面掌握山慈菇在全国的使用情况,并对中药品种进行系统整理,保证山慈菇临床用药的安
        全性和有效性;同时,也应充分深入研究丽江山慈菇和老鸦瓣的临床药用价值,促进山慈菇品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关键词 山慈菇;本草考证;基原;品种;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现代研究


            山慈菇始载于我国唐代《本草拾遗》,为较常用的传                        eduli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自建库起至2020年1月在
              [1]
        统中药 ,临床可用于乳腺癌、肺癌、胃癌等恶性肿瘤及                          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中国植物志和 PubMed 等
                                          [2]
        痛风疾病的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山慈菇饮片                           数据库中发表的相关文献。本文在查阅历代本草、医药
        的主要来源包括3科7种植物,即兰科杜鹃兰、云南独蒜                          典籍进行本草考证的基础上,就山慈菇的古今品种、化
        兰、独蒜兰,百合科丽江山慈菇、老鸦瓣以及防己科金果                          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现代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合
        榄和金牛胆,其中以杜鹃兰、丽江山慈菇和老鸦瓣的使                           理选用山慈菇品种、进一步开发利用野生中药材资源提
        用最多且流通最广         [3-4] 。虽然上述 7 种植物在不同的文            供参考。
        献或古籍著作中均被称作“山慈菇”,但在临床应用中,                          1 本草考证
        医师处方总以慈菇及山慈菇书写,药房则均按山慈菇应                               本草考证是指通过对历代本草医药典籍及相关文
          [5]
        用 。同时,由于该药应用广泛,加上同名异物的现象普                          献进行研究,核实中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名称和基原,
        遍,使得人们对杜鹃兰、丽江山慈菇、老鸦瓣这3种常用                          是澄清中药材品种、入药部位混乱的重要手段之一                     [7-9] 。
       “山慈菇”的认识不够准确,使用上难以进行区分,易造                           1.1  山慈菇的基原考证
              [6]
        成混淆 。虽然历代本草对山慈菇多有记载但不甚一                                山慈菇出自于《本草拾遗》,说明早在唐朝,山慈菇
        致,且在应用方面古今变化也较大,是导致该药材长期                           就已被作为药用植物开始应用。但是,该书并未对其植
        实名混淆的因素之一。因此,为规范用药、确保用药安                           物形态特征进行描述,以致无法判断山慈菇的品种 。
                                                                                                         [6]
        全、避免误用,理清杜鹃兰、丽江山慈菇和老鸦瓣的来源                          杜鹃兰作为山慈菇的来源之一,自2005年至今以山慈菇
        与区别,笔者以“山慈菇”“杜鹃兰”“丽江山慈菇”“老鸦                        正品药材收录于各版《中国药典》中。2015年版《中国药
        瓣”“Cremastra appendicutata”“Iphigenia indica”“Tulipa  典》(一部)指出,山慈菇为兰科植物杜鹃兰 Cremastra
            Δ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No.82074149,  appendicutata(D. Don)Makino、独蒜兰 Pleione bulboco-
        No.8180387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科研项目              dioides(Franch.)Rolfe 或云南独蒜兰 Pleione yunnanen-
       (No.2018RCL13)                                      sis Rolfe 的干燥假鳞茎,别名金灯、朱姑、鹿蹄草等 。
                                                                                                        [10]
           *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药药性理论及药效物质基础。
                                                           《中国植物志(第18卷)》对杜鹃兰的植物形态有详细描
        E-mail:liutingting0324@126.com
                                                           述,其“假鳞茎卵球形或近球形,外被撕裂成纤维状的残
           # 通信作者: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研究方向:中药药性理论
        及药效物质基础。E-mail:keji-liu@163.com                    存鞘;叶通常1枚,生于假鳞茎顶端,狭椭圆形、近椭圆形

        中国药房    2020年第31卷第24期                                            China Pharmacy 2020 Vol. 31 No. 24  ·3055 ·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