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0 - 《中国药房》2020年23期
P. 120

及饮片价格持续增长,患者经济负担增大 ,因此对煮                            少学者对比了煮散与传统饮片汤剂的煎煮效果                     [23-28] ,结
                                             [21]
        散的应用研究再次引起广泛关注。煮散和传统汤剂均                             果见表3。由表3可见,无论是单味药、中药复方还是不
        采用煎煮的形式,都是液体药剂,且都遵循“辨证论治”                           同药用部位的药材,煮散的有效成分含量和干膏(或浸
       “三因制宜”“随证加减”等原则,但与传统汤剂相比,煮                           膏)得率均高于饮片。因此,煮散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
                                                  [22]
        散能较好地保留挥发性成分、缩短煎煮的时间等 。不                            值,同时也有助于保护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表3 单味药(含不同药用部位)及复方煮散与传统饮片汤剂煎煮效果的对比
        药材/复方                 检测方法         评价指标             考察因素           结果                          参考文献
        枳实                    HPLC法        橙皮苷、柚皮苷含量和干膏率    加水量、煎煮时间       煮散有效成分含量和干膏率均达传统饮片的2倍以上      [23]
        厚朴                    HPLC法        厚朴酚、和厚朴酚含量和干膏率   加水量、煎煮时间、      煮散有效成分含量和干膏率均达传统饮片的2倍以上      [24]
                                                            煎煮次数
        生附子                   HPLC法        质量分数和干膏率         粉碎粒度、浸润时间、煎煮时 煮散中单酯型生物碱含量和干膏率分别是生附片的1.63    [11]
                                                            间、煎煮次数         倍和1.26倍,黑顺片的4.22倍和3.68倍
        粉防己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总生物碱含量和浸膏得率      煎煮时间           煮散中总生物碱含量及出膏率均高于传统饮片         [25]
        四君子汤                  HPLC法        人参皂苷Rg1、Re含量和干膏率  煎煮时间          煮散饮片的干膏率和人参皂苷含量均明显高于传统饮片     [26]
        部分根和根茎类、花类、叶类和全草类药材   HPLC法        有效成分含量和干膏率       加水量、煎煮时间       煮散的干膏率及有效成分含量均不低于传统饮片        [27]
        皮类、茎木类、果实种子类药材        HPLC法        有效成分含量和干膏率       加水量、煎煮时间       煮散的干膏率及有效成分含量均不低于传统饮片        [28]

        2.4 煮散与自动煎药机煎煮效果对比研究                                剂剂型研究的再深入,其工艺既保持了传统汤剂的优
            自动煎药机具有节省时间,煎出药液携带、服用方                          势,又提高了煎煮效率,在未来的发展中,煮散剂型可考
        便的特点,但因其一般只煎煮1次,且所煎出的汤液较为                           虑进行深度开发并在市场流通,以方便药房中药的调剂
        澄清,致使学者对其是否能将中药有效成分完全煎出产                            与制剂服务,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带动煮散包装生产业
                             [29]
        生质疑。例如穆兰澄等 对六味地黄汤煮散和自动煎                             的兴起,促进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药机的煎出率进行了比较,结果煮散的总煎膏率是自动                                由于中药煮散需先粉碎,无法进行传统饮片的性状
        煎药机的 1.92 倍;其马钱苷的煎出率是自动煎药机的                         特征鉴别,给药材的真伪鉴别增加了难度,其质量难以
        1.68倍,总体看来煮散的优势明显。                                  保证;其次目前对单味药及复方煮散的研究尚不够深
        3 煮散的药效学研究                                          入,如煮散最优粒度的筛选,不同入药部位、不同质地等
            不少研究表明,同一处方的中药煮散与传统汤剂的                          的特殊药材煮散的制备方法、煎煮工艺及贮存方式,传
        疗效比较,中药煮散的治疗有效率稍优于汤剂,两者的                            统煎煮方式中的特殊煎煮程序是否需完全保留,以及煮
        有效率比较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中药煮散在节省药                            散的质量评价标准等均是制约煮散产业化发展的关键
        材 、节 约 煎 煮 时 间 和 增 加 煎 出 率 等 方 面 有 明 显 优            问题;此外,煮散药效学研究较少,导致其临床应用缺乏
                      [33]
        势 [30-32] 。任虹等 对比了大黄煮散颗粒和传统饮片在药                     系统的科学依据。
        效上的差异,分别制备大黄传统饮片与煮散颗粒的水煎                                针对煮散的真伪鉴别,笔者认为可通过显微鉴别结
        受试样品,给药剂量按生药量计分别均为 0.5、1、2 g/kg,                    合中药专属的理化鉴别方法,以及中药快速鉴别技术的
        并以碳末法评价二者对小鼠胃排空及肠道推进功能的                             开发及应用来解决。而关于煮散的制备工艺,笔者认为
        影响,以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评价二者的抗炎作                            应明确煮散的概念,其最优粒度的研究不能完全按照
        用。结果发现,大黄煮散颗粒和传统饮片在2 g/kg的剂                        《中国药典》规定的粉末等级作参考。因此,根据不同入
        量下均可显著增强小鼠胃肠道运动功能,促进便秘小鼠                            药部位药材的特性,结合其质地、毒性、临床用药的需
        的排泻,抑制二甲苯所导致的小鼠急性炎症,两者药效                            求,确定煮散最优粒度范围、制定煮散煎煮工艺规范化
        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彭智平                          操作程序及质量综合评价标准,并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等 比较了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饮片与煮散在2型糖尿                            对其药效学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是今后推进煮散产业化
          [34]
        病 SD 模型大鼠中的药效学特征,结果两者对模型大鼠                          发展及临床科学应用的重点方向。
        空腹血糖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但煮散剂型可                         参考文献
        以节约1/3的饮片量。                                         [ 1 ]  章霞,朱向东.《备急千金要方》煮散之初探[J].中医药临
        4 结语                                                     床杂志,2017,29(1):49-51.
            中药煮散的煎煮过程是有效成分溶解到溶剂中的                           [ 2 ]  仝小林,张家成,穆兰澄,等.恢复煮散 节省药材[J].中国
        过程,所得制剂不仅使用方便、节约药量、安全有效,还                                新药杂志,2012,21(5):470-474.
        可根据中药临床表现随症加减。中药煮散是对中药汤                             [ 3 ]  仝小林,彭智平,焦拥政,等.中药“散”的研究概况与述


        ·2926 ·  China Pharmacy 2020 Vol. 31 No. 23                                 中国药房    2020年第31卷第23期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