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0 - 《中国药房》2020年22期
P. 100

2.3.6  病死率    7项研究    [15-16,22,24-25,30,33] 报道了病死率,各  3 讨论
        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38,I =6%),采用固定效                          万古霉素在临床应用广泛,对革兰氏阳性菌有强大
                                      2
        应模型进行 Meta 分析,详见图 9。Meta 分析结果显示,                    的杀灭作用,尤其对 MRSA、MRSE、肠球菌等所致的严
                                                                                [2]
        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3,                        重感染的治疗效果较好 。该药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
        95%CI(0.78,1.35),P=0.83](因文献[25]中有患者转院              壁的合成、损伤细菌细胞膜,抑制细菌 RNA 合成而发挥
                                                                    [1]
        治疗,未能进行随访,故两组患者例数与表1不同)。                            抗菌作用 。万古霉素常见的给药方式包括IIV和CIV,
                                                            且输注速度不宜过快,输注速度过快是发生红人综合征
                                                            的主要原因,临床使用时建议每克万古霉素至少需加入
                                                            溶剂 200 mL ,滴注时间不少于 1 h,或最大滴速不高于
                                                                   [35]
                                                            10 mg/L 。万古霉素治疗窗窄,血药浓度过低无法达到
                                                            治疗效果且易导致耐药,血药浓度过高则易引起耳肾毒
                                                            性 。因此,临床应用时需注意控制输注速度,加强血
                                                              [36]
              图9 两组患者病死率的Meta分析森林图                          药浓度监测,以保障安全合理用药。
        Fig 9 Forest plot of Meta-analysis of the mortality in  AUC/MIC≥400 是预测万古霉素临床疗效的最佳
               2 groups                                     指标,但因其实际操作复杂,故临床将谷浓度作为AUC/
        2.4 发表偏倚分析                                          MIC≥400 的替代指标       [5-6] 。但有研究认为,谷浓度与
            以研究较多的主要疗效指标目标浓度达标率为对                           AUC 的相关性不高,15~20 mg/L 的谷浓度不能作为
        象绘制倒漏斗图,结果见图10。由图10可见,除有两个                          AUC/MIC≥400的替代指标 。因此,通过监测AUC来
                                                                                    [37]
        研究散点在倒漏斗线上外,其余各研究散点均在倒漏斗                            调整万古霉素的给药方案更为可靠。本研究结果显示,
        图范围内,左右两边基本对称,提示本研究存在发表偏                            试验组患者目标浓度达标率和 AUC/MIC≥400 达标率
        倚的可能性较小。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提示,万古霉素CIV更易达到疗
                 0  SE(log[RR])                             效靶值。但由于两组患者的目标浓度达标指标不统一
                                                           (对照组为稳态谷浓度,试验组为稳态坪浓度),使得结
                0.1
                                                            果有一定的偏倚,而AUC/MIC≥400达标率更能准确反
                0.2
                                                            映两种输注方式的差别。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治疗有
                0.3
                                                            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原因可能与抗感染治
                0.4                                         疗效果除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给药途径、用量、频
                                               RR
                0.5                                         次、用药时机等)有关外,还有可能会受到患者机体状
                 0.2      0.5    1     2       5
                                                            况、疾病严重程度、蛋白支持情况、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
                 图10   目标浓度达标率的倒漏斗图
                                                            维持和其他对症治疗等因素的影响 。
                                                                                          [38]
        Fig 10  Funnel plot of the target concentration attain-
                                                                有研究表明,万古霉素的肾毒性与 AUC 或谷浓度
                ment rate
                                                            有关  [39-40] 。由于万古霉素个体差异较大,因此使用时需
            以研究较多的主要安全性指标肾毒性发生率为对
                                                            调整剂量,CIV能准确快速地调节万古霉素的AUC或浓
        象绘制倒漏斗图,结果见图11。由图11可见,各研究散
                                                                                             [3]
                                                            度至目标范围,降低肾毒性的发生风险 。可见,对于肾
        点均在倒漏斗图范围内,但左右两边分布不对称,提示
                                                            功能不全、老年人、新生儿等患者,在使用万古霉素治疗
        本研究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性较大。
                                                            时,可采用 CIV,同时监测其血药浓度、肾功能,以减少
                0  SE(log[RR])
                                                            肾毒性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肾毒性发
               0.5                                          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提示,万古霉素CIV时所致肾
                                                            毒性的发生率较低。
               1.0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用药时间和病死率比较,差
               1.5                                          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用药时间长短和死亡的影响
                                                            因素复杂,与其生理状况、疾病严重程度、感染及部位等
                                               RR
               2.0                                              [38,41]
                 0.01    0.1     1      10     100          有关     。由于本研究中仅有一项研究明确患者为感染
                  图11   肾毒性发生率的倒漏斗图                         导致的死亡 ,其余研究均未详细说明死亡原因,因此
                                                                      [33]
         Fig 11  Funnel plot of the incidence of nephrotoxicity  万古霉素输注方式与用药时间和病死率的相关性尚需


        ·2778 ·  China Pharmacy 2020 Vol. 31 No. 22                                 中国药房    2020年第31卷第22期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