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8 - 202007
P. 118

在表 2 总结的抗肿瘤药物特殊适应证用法中,药物                        大剂量甲氨蝶呤合理用药的规范化。顺铂的肾毒性是
        的毒副作用需要采取相应方法予以监测和减缓:环磷酰                            大剂量用药的主要限制,应采用充分的水化治疗减轻其
        胺的代谢产物对尿路有刺激性,大剂量给药时应水化、                            毒性。基于此,这类药物在临床使用中应注意个体差
        利尿,促进代谢产物排出,同时给予美司钠,并密切关注                           异,必要时进行TDM。
        肝肾功能,及时调整治疗剂量。甲氨蝶呤相关代谢酶基                            2.3 新型抗肿瘤药物联合用药方案
        因存在多态性,大剂量给药血药浓度易受诸多因素影                                 临床批准的新型抗肿瘤药物主要包括小分子靶向
        响,给药前后涉及到水化、碱化、亚叶酸钙解救、尿pH监                          药物和大分子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对新型抗肿瘤药物
        测,以及输注时间、出入量记录等,其治疗指数低、毒性                           与传统化疗药物联用方案和新型抗肿瘤药物相互之间
        大,可能引发肾毒性、骨髓抑制,用药风险极高,需要进                           联用方案中涉及用药先后顺序的部分进行总结,并阐述
        行治疗药物监测(TDM)         [12-13] 。另外国内的《大剂量甲氨           原因和依据,详见表3。
                          [14]
        蝶呤临床用药指南》 正在制订过程中,该指南适用于                                由表3可知,不同作用机制的抗肿瘤药物合理联用,
                                    表3 新型抗肿瘤药物联合用药方案中的用药顺序
                            Tab 3 Sequence of drug use in new antitumor drugs combination plan
         联合用药方案                   给药顺序                               作用机制                          依据
         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联用传 多西他赛→(同时或之后)吉非替尼            EGFR抑制剂吉非替尼可消除化疗药(如多西他赛)对细胞周期的抑制作用          [38]
         统化疗药物
                        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 利妥昔单抗与B淋巴细胞CD20结合后,可使对化疗耐药的细胞恢复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提 罗氏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利妥
                       (CHOP方案)                   高CHOP方案化疗的肿瘤细胞杀伤率                           昔单抗注射液说明书
                        西妥昔单抗→(滴注结束1 h后)伊立替康      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通常发生在滴注西妥昔单抗后的1 h内,用药期间应严密监护输 德国默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
                                                  液相关反应,且应在滴注结束1 h无严重不良反应后给予伊立替康              西妥昔单抗说明书
                        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紫杉类药物;蒽环类药物→帕 减少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                               [11]
                        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
         靶向免疫检查点药物联用传 铂类→纳武利尤单抗                   化疗通过降低瘤负荷暴露新抗原改变肿瘤微环境,恢复免疫监视、增加对肿瘤的免疫反应,提 [39]
         统化疗药物                                    高肿瘤免疫治疗临床疗效
         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联用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类药物→PD-1/CTLA-4抑制 VEGF-A能降低内皮细胞上黏附因子的表达,先使用VEGF靶向药可提高T细胞对肿瘤的浸 [40-41]
         向免疫检查点药物       剂                         润,再与如PD-1等免疫检查点药物联用可产生协同效应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类药物→CTLA-4抑制剂  MAPK用于丝氨酸/苏氨酸激酶(BRAF)突变的黑色素瘤,但有药物抵抗。抑制MAPK能够显 [40-41]
                                                  著增加肿瘤内T细胞浸润,刺激细胞抗肿瘤T细胞应答抵抗免疫逃逸机制
                        EGFR→PD-1抑制剂              EGFR会激活NSCLC细胞中PD-L1高表达,肿瘤细胞通过PD-1、PD-L1通路实现免疫逃逸  [40-41]
         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相互联 帕妥珠单抗和曲妥珠单抗必须序贯给药,但先后顺序均 帕妥珠单抗和曲妥珠单抗作用机制完全互补,序贯给药可以产生更好的协同作用            [11]
         用              可
         靶向免疫检查点药物相互联 CTLA-4抑制剂→PD-1/PD-L1抑制剂     CTLA-4抑制剂可驱动T细胞进入肿瘤,T细胞数量增多,诱导PD-L1在抗肿瘤微环境的表 [42-43]
         用                                        达,随后抑制抗肿瘤T细胞反应,也增加了PD-1/PD-L1抑制剂的治疗获益机会

        可以增强疗效,如传统化疗药物与肿瘤免疫治疗药物或                            药物的发展方向。在靶向抗肿瘤药物方面,我国首个抗
        分子靶向药物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分子靶向抗肿瘤药                            体偶联(ADC)药物 RC48 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异
                                                                                                       [47]
        物与免疫检查点药物相互联用等。由于作用机制的不                             柠檬酸脱氢酶 1(IDH1)突变有望成为新一代神经胶质
                                                                        [48]
        同,在联用中合理的用药顺序可提高抗肿瘤效果,产生                            瘤的治疗靶点 。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三功能抗体和
        协同作用,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而对于EGFR突变的肺                          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抗体已分别有药物上市,代表药物
        癌患者,在使用TKI类靶向药耐药后使用PD-1抗体治疗                         是卡妥索单抗和博纳吐单抗。未来,双特异性抗体的优
        效果却并不好,还存在爆发进展的风险                 [44-46] 。临床应用     势将进一步扩大,将有望靶向 2 个以上的治疗靶点 。
                                                                                                         [49]
        中,应明确患者的病理组织学诊断,对有明确靶点的药                            最新研究发现,通过抑制活化细胞磷酸化酶1(PAC1)抑
        物须进行基因检测后使用并严格遵循适应证用药。                              制PAC1通路,可激活T淋巴细胞的防御功能,也为肿瘤
        3 结语                                                免疫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新型药物靶点 。除了开发新
                                                                                             [50]
            抗肿瘤药物临床超常使用具有必要性、重要性和前                          药的临床试验外,拓展适应证、前推治疗线数和探索联
                                                                                              [51]
        瞻性。首先,在适宜的范围内进行抗肿瘤药物超常使用                            合给药方式的多项临床试验也正在进行 。研究结果一
        可为临床用药提供必要的安全性保障;其次,临床病例                            经证实,将会被纳入正式依据。而传统化疗[如肝动脉
        复杂多变,有证据支持的超常用药是临床的重要参考依                            化疗栓塞(TACE)介入/射频消融(RFA)/放疗]仍然会在
        据;此外,以基础性研究为先导的临床超常用药,可充分                           免疫联合治疗中表现出经典且重要的作用;免疫治疗+
        发挥前瞻性,推进医药学研究不断发展。随着对肿瘤标                            靶向治疗+传统化疗的精准免疫联合方案也将得到更多
        志物、基因表型、细分靶点、信号通路以及肿瘤微环境研                           应用,为患者提供新的选择。
        究的不断深入,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将成为未来抗肿瘤                                综上所述,药师在参与临床用药过程中,应紧跟研


        ·876  ·  China Pharmacy 2020 Vol. 31 No. 7                                   中国药房    2020年第31卷第7期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