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4 - 2020年1月第31卷第2期
P. 134
紫杉醇制剂及其溶媒(如聚乙氧基蓖麻油)所引起的组 抑制剂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抑制胞外结构域的VEGF单
胺大量释放有关 。 抗,如贝伐珠单抗;另一类为抑制胞内结构域的小分子
[8]
烷 化 剂 类 的 环 磷 酰 胺 所 致 LVD 的 发 生 率 约 为 V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VEGFR-TKI),如舒尼替尼、
[27]
[3]
1%~5% ,常发生于用药3周内,且单次大剂量(≥150 索拉菲尼、帕唑替尼、瑞戈非尼等 。具有心脏毒性的
[6]
mg/kg)给药时的发生风险更高 。异环磷酰胺致 LVD VEGF 单抗和 VEGFR-TKI 分别以贝伐珠单抗和舒尼替
[3]
的发生率不足1% ,且单次大剂量给药(>12.5 g/m)会 尼为代表,其主要可引发LVD、HF、QT间期延长等Ⅱ型
2
[5]
[7]
明显增加心脏毒性的发生风险 。但有研究指出,烷化 心脏毒性 。该类药物致心脏毒性的高危因素包括高血
剂类药物致心脏毒性的发生与其累积剂量无关 。 压、HF、冠心病、心脏瓣膜病、慢性缺血性心肌病等心血
[7]
铂类药物中的顺铂亦可引起罕见的 LVD 或 HF,但 管病史或蒽环类药物使用史 。
[9]
更易引发血栓 。需注意的是,顺铂所致 HF 主要由间 贝伐珠单抗是全球第一个上市的VEGF单抗,其早
[22]
接因素诱发;此外,顺铂化疗方案通常需要水化,大体积 期被临床关注的心血管毒性主要为高血压,且学者普遍
[9]
液体的输入也可增加心肌损伤者的心脏负荷从而导致 认为心脏毒性较为罕见 。然而后续研究显示,贝伐珠
心脏毒性 。 单抗可显著增加患者LVD的发生风险,LVD的发生率可
[9]
1.4 靶向制剂 达1.6%~4% 。此外,与贝伐珠单抗单用相比,贝伐珠
[28]
1.4.1 HER-2 抑制剂 HER-2(也称 ERBB2)通路的异 单抗联合氟尿嘧啶可显著增加患者心脏毒性和心肌缺
常激活可导致肿瘤形成,HER-2 抑制剂(常见药物包括 血的发生率(9.8% vs. 6.1%以及 2.9% vs. 1.0%,P<
[29]
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拉帕替尼等,主要用于乳腺癌 0.001) 。
[23]
的治疗)则是通过作用于该通路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 一项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评估了27 992例肿瘤(除非
由于 HER-2 通路在维持心肌细胞存活和心脏稳态以及 黑色素瘤皮肤癌外的多种实体瘤和血液肿瘤)患者使用
应激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故抑制该通路可导致心肌损 靶 向 药 物 的 安 全 性 ,结 果 显 示 ,在 所 用 的 小 分 子
伤,这也是HER-2抑制剂致心脏毒性的主要原因 [9,23] 。 VEGF-TKI中,舒尼替尼致心脏毒性最为常见,可明显增
曲妥珠单抗致心脏毒性最为常见,大多可逆(Ⅱ 加患者新发HF的风险[比值比(OR)=3.39,95%置信区
[30]
型),且与累积剂量无关,其机制可能与引起机体线粒体 间(CI)(1.78,6.47)] 。另有研究指出,舒尼替尼致LVD
和相关蛋白表达改变有关,极少引起心肌细胞凋亡 。 的发生率为9.7%,心脏不良事件主要发生于给药的第1
[7]
[31]
2016年,台湾的一项队列研究共纳入23 006例乳腺癌患 周期 。
者,该研究为期5年的随访数据显示,曲妥珠单抗致心脏 2 防治措施
毒性的发生率约为4.03%,显著高于未使用者的2.88%, 目前,欧洲心脏病学会(ESC)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
[9]
[24]
[32]
[33]
(P=0.03) 。 一 项 大 型 国 际 多 中 心 随 机 对 照 研 究 (ASCO) 、加拿大心血管学会(CCS) 等的临床实践指
(RCT)HERA 试验共纳入了 5 102 例早期 HER-2 阳性乳 南均提供了抗肿瘤药物致心脏毒性的防治推荐意见,其
[33]
[32]
腺癌患者,该研究为期11年的随访数据显示,曲妥珠单 中最新的两部循证指南分别出自ASCO 和CCS 。上
抗致心脏毒性的风险不高,大多出现于患者用药期间, 述循证指南指出,以蒽环类和曲妥珠单抗为代表的抗肿
且未见迟发性心脏毒性,其中使用曲妥珠单抗 1 年和 2 瘤药物致心脏毒性(LVD 和 HF)的防治,需贯穿于整个
年者的主要心脏毒性(定义为NYHA Ⅲ~Ⅳ级,伴LVEF 抗肿瘤的治疗过程中,且大体包含以下4个要点:(1)抗
降低)的发生率均为1%,未使用者的发生率为0.1%;使 肿瘤治疗前,需识别和评估抗肿瘤药物致心脏毒性的高
用曲妥珠单抗 1 年、2 年以及未使用者的次要心脏毒性 风险人群;(2)抗肿瘤治疗前,需提供高风险人群心脏毒
(定义为NYHA Ⅰ~Ⅱ级,伴LVEF降低)的发生率分别 性的预防和保护性综合策略;(3)抗肿瘤治疗期间,应进
为4.4%、7.3%、0.9% 。该类药物致心脏毒性的高危因 行心脏毒性的监测和评估,并提供患者出现心脏毒性后
[25]
素包括与蒽环类药物联用、高龄(>65岁)、肥胖(体质量 的治疗措施;(4)抗肿瘤治疗完成后,应继续进行心脏毒
2
指数>30 kg/m)、LVD 病史、高血压和心脏放疗史等 ; 性的监测和评估。
[9]
此外,使用蒽环类药物后序贯使用曲妥珠单抗,亦可增 其他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防治策略证据不足,通常
加患者心脏毒性的发生风险 。 需对症处理:氟尿嘧啶类药物所致冠脉痉挛相关心脏毒
[26]
1.4.2 血管生长抑制剂 血管生长抑制剂可通过结合 性,可对症予以硝酸酯类、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处理 ;血
[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配体及其受体(VEGFR)的 管生长抑制剂致心脏毒性的防治策略则强调对患者血
胞外或胞内结构域,从而阻断VEGF-VEGFR通路,抑制 压的控制[与普通高血压人群的血压控制策略相同,需
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生长,主要用于治疗肾癌、结 将血压控制在 140/90 mmHg(1 mmHg=0.133 kPa)以
[27]
直肠癌等 。根据作用部位的不同可将血管生长因子 下],所用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
·252 · China Pharmacy 2020 Vol. 31 No. 2 中国药房 2020年第31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