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2019年10月第30卷第20期
P. 34
min;取上清液,与2,4-二硝基苯肼盐酸盐进行2次衍生 减少,上皮细胞变性和坏死现象明显改善,详见图1。
化反应;在 4 ℃下以 1 000 r/min 离心 15 min,取上清液,
加入等体积氯仿萃取,然后量取0.5 mL氯仿萃取层转移
至具盖顶空进样瓶中,备测。
TM
2.3.2 色谱条件 色谱柱:Restek Rxi -5MS 色谱柱
(30 m×250 µm);程序升温(45 ℃保持 1 min;从 45 ℃以
20 ℃/min 升 至 260 ℃ ;从 260 ℃ 以 40 ℃/min 升 至
320 ℃;320 ℃保持2 min);进样口温度:270 ℃;载气:氦
气;进样口温度:270 ℃;流速:1.0 mL/min;顶空进样。 A.空白组 B.模型组
2.3.3 质谱条件 采用电子轰击离子源;电子轰击能
量:70 eV;离子源温度:220 ℃;检测器温度:270 ℃;检
测电压:1 450 V;质谱图采集速率:20 spectra/s;质谱扫
描质量范围:38~550 Da。
2.3.4 方法学考察 参照前期研究方法 [12-13] ,取乙酸、丙
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标准品适量,以水配制成
不同浓度梯度的系列单一标准品溶液(质量浓度范围见
C.猴头菌多糖低剂量组 D.猴头菌多糖高剂量组
表1,临用现配),按“2.3.1”项下“与2,4-二硝基苯肼盐酸 图1 各组大鼠结肠黏膜上皮组织显微图(HE染色,×40)
盐进行 2 次衍生化反应……转移至具盖顶空进样瓶中” Fig 1 Micrograph of colonic mucosal epithelial tissue
的步骤进行预处理操作,再按“2.3.2”和“2.3.3”项下色谱 of rats in each group(HE staining,×40)
和质谱条件进样分析。以各待测SCFAs的信号强度(x)
3.1.2 大鼠结肠黏膜外观及溃疡评分 空白组大鼠结
为横坐标、质量浓度(ng/mL,y)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
肠黏膜完整,无明显充血或炎症现象;模型组大鼠结肠
得标准曲线方程,详见表1。结果显示,标准曲线方程的
黏膜充血,黏膜上皮明显糜烂;猴头菌多糖各剂量组大
2
R 均大于0.993,表明6种SCFAs在相应质量浓度范围内
鼠结肠黏膜仅见轻微充血,上皮皱褶基本恢复到无病变
线性关系良好。同时,进行精密度、检出限、稳定性、加
状态。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溃疡评分显
样回收率等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可用于大鼠结
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
肠内容物中SCFAs的含量测定。 猴头菌多糖各剂量组大鼠结肠黏膜溃疡评分均显著降
表1 6种SCFAs的标准曲线方程及质量浓度范围
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 P<0.01),详见
Tab 1 Standard curve equations and concentration 表2。
ranges of 6 kinds of SCFAs 表2 各组大鼠结肠黏膜溃疡评分(x±±s)
待测SCFAs 标准曲线方程 质量浓度范围,ng/mL R 2 Tab 2 Ulcer score of colonic mucosal epithelium of
乙酸 y=63.761 1x-2 822.89 40~5 000 0.995 0 rats in each group(x±±s)
丙酸 y=117.095x-5 526.71 10~2 500 0.993 7
丁酸 y=12 011.7x+786.932 0.5~1 000 0.998 0 组别 n 溃疡评分
异丁酸 y=58 135.8x+4 316.42 0.25~500 0.998 4 空白组 10 0.2±0.3
戊酸 y=6 751.54x+5 534.85 0.5~1 000 0.994 8 模型组 10 2.6±0.3 **
异戊酸 y=38 058.4x+522.216 0.1~200 0.995 3 猴头菌多糖低剂量组 10 2.1±0.5 #
猴头菌多糖高剂量组 10 1.4±0.6 ##
2.4 统计学方法
注:与空白组比较, 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
#
**
所有试验至少独立重复3次。采用GraphPad Prism 7
#
Note:vs. blank group, * * P<0.01;vs. model group, P<0.05,
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大鼠结肠溃疡评分以 ## P<0.01
x±s 表示,SCFAs 含量以中位数(M)表示。多组间比较 3.2 大鼠结肠内容物中SCFAs的含量测定结果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 Tukey’s 或 各组大鼠结肠内容物中检出的SCFAs主要为乙酸、
Dunnett’s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丙酸、丁酸、戊酸,其中乙酸含量最高,丙酸、丁酸次之,
3 结果 戊酸含量最低。以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
3.1 猴头菌多糖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 酸的含量之和计算 SCFAs 总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
3.1.1 大鼠结肠黏膜上皮组织病理学变化 显微镜下 模型组大鼠肠道内容物中除丙酸外的5种SCFAs及SC-
可见,空白组大鼠结肠黏膜上皮组织完整,杯状细胞清 FAs 总量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晰;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上皮组织和隐窝呈囊性扩张, 其中乙酸、丁酸含量分别下降 22.68%、88.74%;与模型
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炎症细胞浸润明显;猴头菌多糖各剂 组比较,猴头菌多糖各剂量组大鼠肠道内容物中除丙酸
量组大鼠结肠黏膜上皮组织中单核炎症细胞渗透明显 外的5种SCFAs及SCFAs总量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
中国药房 2019年第30卷第20期 China Pharmacy 2019 Vol. 30 No. 20 ·27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