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0 - 2019年10月第30卷第19期
P. 60
膏量计)的母液:三脉菝葜醇提物为200 mg/mL、醇提物 只小鼠腹腔注射 0.5 mL 细胞悬液。饲养 7 d 后,观察发
石油醚萃取部位和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均为 50 现小鼠腹部膨隆如球状,说明腹水生长旺盛。颈椎脱臼
mg/mL、醇提物正丁醇萃取部位为100 mg/mL、醇提物水 处死小鼠,无菌操作抽取腹水,生理盐水调整小鼠腹水
-1
层部位为 200 mg/mL。取上述母液,用 0.22 μm 微孔过 中 S180 细胞密度为 2×10 mL 。另取 80 只小鼠,于每
7
[12]
滤器过滤后,置于4 ℃冰箱中保存,备用。临用前,取适 只小鼠腋下接种 0.2 mL 腹水细胞悬液 复制 S180 实体
量溶液用完全培养基(含 1%青链霉素混合液和 10%胎 瘤小鼠模型。24 h后,按体质量随机将80只小鼠随机分
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稀释到所需质量浓度。 为模型组(生理盐水,20 mL/kg)、环磷酰胺(阳性药物)
2.3 细胞培养 组(0.025 g/kg),三脉菝葜醇提物高、中、低剂量组(0.1、
从-80 ℃冰箱中取出各细胞株,将冻存管置于 0.05、0.025 g/kg,以浸膏计)和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
37 ℃水浴锅中水浴约 1 min,完全解冻后,转入含 5 mL 高、中、低剂量组(0.1、0.05、0.025 g/kg,以浸膏计),每组
完全培养基的离心管中,以1 000 r/min离心3 min,弃上 10只。除环磷酰胺组小鼠每天腹腔注射给药1次外,其
清液,加入6 mL完全培养基,置于37 ℃、含5%CO2培养 余各组小鼠均每天灌胃2次相应药液/生理盐水,各组小
箱中培养,复苏后 24 h 更换培养基,之后每 2~3 d 对细 鼠均连续给药 14 d(参考相关文献 [5,13] ,根据体表面积换
胞进行一次传代,细胞传代2次以上可用于试验。 算法和生药量折算,三脉菝葜醇提物及其乙酸乙酯萃取
2.4 MTT法检测三脉菝葜提取物及其不同极性萃取部 部位高、中、低剂量组小鼠的给药量分别相当于成人日
位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给药 25、12.5、6.25 g,与菝葜的临床日用量 10~15 g 符
取对数期生长期细胞,使用胰酶消化后用完全培养 合;环磷酰胺组小鼠给药量亦根据成人临床常用量折算
4
-1
基调整混悬液中细胞密度为5×10 mL ,按每孔100 μL 得到),给药期间各组小鼠自由饮食。末次给药后,予以
的量将细胞悬液接种至96孔板中,板周围一圈加入100 各组小鼠禁食处理 12 h,之后处死小鼠,剥离其瘤组织
μL磷酸盐缓冲液(PBS),以防止边缘效应。将细胞置于 和肝、脾及胸腺组织,称质量,计算抑瘤率和脏器(脾、胸
37 ℃、含5% CO2培养箱中培养24 h后,吸除上清液,加 腺)指数,计算方法如下:抑瘤率(%)=(模型组瘤质
入相应的含药培养基。根据预试验结果,三脉菝葜醇提 量-给药组瘤质量)/模型组瘤质量×100%;脏器(脾、胸
物及其不同极性萃取部位分别设定 5 个给药质量浓度 腺)指数(%)=脏器(脾、胸腺)质量/体质量×100%。
(均按浸膏量计):三脉菝葜醇提物和醇提物正丁醇萃取 2.6 统计学方法
部位均为 1 000、500、400、300、200 μg/mL,醇提物石油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用
醚萃取部位为 200、150、100、75、50 μg/mL,醇提物乙酸 x±s 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
乙酯萃取部位为 200、100、75、50、37.5 μg/mL,醇提物水 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层部位为 2 000、1 500、1 000、500、250 μg/mL,每个质量 3 结果
浓度均设5个复孔,每孔加入含药培养基100 µL。并另 3.1 三脉菝葜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萃取部位对 6 种肿
设立阳性药物(顺铂)对照(分别用完全培养基将顺铂制 瘤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测定结果
成质量浓度为16、4、1、0.25、0.062 5 μg/mL的溶液,每个 三脉菝葜醇提物及其不极性萃取部位对6种肿瘤细
质量浓度设 5 个复孔,每孔加入含药培养基 100 µL)和 胞的抑制作用均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其中以三脉菝
空白对照(每孔加入 100 μL 完全培养基,即单孔细胞不 葜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
给药,作常规培养)。给药后继续培养48 h,吸除上清液, 用最强,对各肿瘤细胞的IC50在40~210 μg/mL之间,其
每孔加入含MTT溶液(5 mg/mL)10 μL的无血清培养基 对 MCF-7 细胞的 IC50 为 70.56 μg/mL,对 MDA-MB-231
110 μL,继续孵育 4 h 后终止培养并吸除上清液,加入 细胞的 IC50为 83.58 μg/mL,对 HeLa 细胞的 IC50为 44.67
DMSO溶液100 μL,振荡10 min,使结晶充分溶解(整个 μg/mL,这提示三脉菝葜的抗肿瘤有效成分可能集中在
过程避光),然后使用酶标仪于490 nm波长处测定各孔吸 醇提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但与传统的抗肿瘤药物顺
光度(A)值,记录结果,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细胞增殖抑制 铂相比,三脉菝葜醇提物及其各极性萃取部位对6种肿
率:细胞增殖抑制率(%)=(1-A 给药孔/A 空白对照孔 )×100%。 瘤细胞的IC50均较高。三脉菝葜醇提物及其不同极性萃
并使用SPSS 22.0软件计算三脉菝葜醇提取物及其各极 取部位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测定结果见表1,IC50测
性萃取部位对肿瘤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 )。 定结果见表2。
2.5 三脉菝葜醇提物及其乙酸乙酯部位对S180实体瘤 3.2 三脉菝葜醇提物及其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对S180荷
小鼠的体内抗肿瘤活性 瘤小鼠的抑瘤作用测定结果
常规操作复苏肉瘤S180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至对 3.2.1 三脉菝葜醇提物及其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对 S180
-1
数生长期。用生理盐水调整细胞密度为2×10 mL ,每 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 三脉菝葜醇提物提物及其
7
中国药房 2019年第30卷第19期 China Pharmacy 2019 Vol. 30 No. 19 ·26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