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8 - 2019年8月第30卷第16期
P. 68
定);在第7孔中加入质量浓度为0.4 mg/mL的庆大霉素 工作台上,在无菌条件下切开其腹腔,剪去与脾脏相连
药液(生理盐水配制)10 μL,作为阳性对照组;然后在每 的组织,取下脾脏,用钝头镊子在灭菌后的200目钢丝网
行的第 1~8 孔中均分别加入“1.3”项下 11 种菌株(其中 上磨碎,用无菌 PBS 2 mL 冲洗。将含脾脏细胞的 PBS
大肠埃希菌有 2 种来源菌株)的菌液(1×10 CFU/mL,均 冲洗液以 800 r/min 离心 10 min;弃去上清液,向离心管
6
以液体细菌培养基配制)10 μL,第8孔作为阴性对照组; 中加入红细胞裂解液 200 μL,于冰上放置 13 min,以涡
同时设置不含菌、只加入液体细菌培养基的空白对照 旋震荡仪轻轻涡旋2次,再以800 r/min离心5 min;弃去
组。将 96 孔板在 37 ℃条件下培养 24 h,观察细菌的生 上清液,加入红细胞裂解液 100 μL,再以 800 r/min 离心
长状况。每种细菌的每个浓度均设置3个复孔。 5 min;弃去上清液,将细胞以10%RPMI 1640 细胞培养
2.2 安儿宁颗粒的体外抗炎活性试验 基重悬,计数并稀释至密度为1.5×10 个/mL,备用。
6
2.2.1 安儿宁颗粒对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 参照文献 2.3.2 安儿宁颗粒对小鼠淋巴细胞的影响 取“2.3.1”
[9-10]方法进行试验。取生长状态良好的RAW 264.7细 项下的脾脏淋巴细胞重悬液,用10%RPMI 1640 细胞培
胞,用 10% RPMI 1640 细胞培养基调整密度至 1×10 5 养液稀释至密度为1.0×10 个/mL,按每孔100 μL加入96
5
个/mL,按每孔 100 μL 加入 96 孔板,然后每孔加入质量 孔板,按“2.2.1”项下方法设置安儿宁颗粒不同给药剂量
浓度为 20、10、5、2.5、1.25、0.625、0.312 5 mg/mL 的安儿 组并加入相应药液;同时设置加入等体积 2% RPMI
宁颗粒药液(取“1.2”项下不含蔗糖的安儿宁颗粒样品,
1640维持液的空白对照组。将96孔板在37 ℃、5%CO2
以2%RPMI 1640维持液配制)100 μL,作为不同给药剂
的条件下培养44 h后,按“2.2.1”项下“每孔加入5 mg/mL
量组(剂量根据文献[9-10]方法和预试验结果制定);同
的 MTT 溶液(以 PBS 配制)……用以表示存活细胞数”
时设置加入等体积 2% RPMI 1640 维持液的空白对照
步骤同法操作。每组均设置3个复孔。
组。将 96 孔板在 37 ℃、5%CO2的条件下培养 48 h 后,
2.4 统计学方法
每孔加入 5 mg/mL 的 MTT 溶液(以 PBS 配制)20 μL,继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
续按上述条件培养 4 h;弃去上清液,每孔加 DMSO 150
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
μL,于37 ℃条件下采用酶标仪震荡10 min后,在492 nm
统计学意义。
波长处测定各孔光密度(OD)值,用以表示存活细胞
3 结果
数。每组均设置3个复孔。
3.1 安儿宁颗粒的体外抗菌活性
2.2.2 安儿宁颗粒对 LPS 诱导巨噬细胞释放一氧化氮
肉眼观察结果显示,阴性对照组孔培养基浑浊、细
(NO)的影响 参照文献[11]方法进行试验。取生长状
菌生长良好,阳性对照组孔培养基澄清、细菌生长不明
态良好的RAW 264.7细胞,按“2.2.1”项下方法设置安儿
显,空白对照组孔培养基澄清、细菌生长不明显,提示安
宁颗粒20、10、5、2.5、1.25、0.625、0.312 5、0.156 25 mg/mL
儿宁颗粒对 11 种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安儿宁颗粒对伤
剂量组并加入相应药液;另设空白对照组和 LPS 模型
寒沙门菌和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菌株)的最低抑菌浓
组,均分别加入等体积2% RPMI 1640维持液;除空白对
度(MIC)为 50 mg/mL,对粪肠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的
照组外,各给药剂量组和LPS模型组细胞均加入LPS溶
液(以生理盐水配制,终质量浓度均为 2 μg/mL)。将 96 MIC 为 25 mg/mL,对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
孔板在 37 ℃、5%CO2 的条件下培养 48 h 后,以 Griess 希菌(标准菌株)、肺炎克雷伯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
[12]
法 测定上清液 OD 值。以 OD 值为横坐标(x)、细胞中 为12.5 mg/mL,对表皮葡萄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的MIC为
的亚硝酸根离子含量(NO2 )为纵坐标(y),得标准曲线 6.25 mg/mL。安儿宁颗粒的体外抑菌活性检测结果见
-
方程为 y=45.685x +115.82x-5.112 8(r=0.999 8)。按 表1。
2
标准曲线法计算各组细胞上清液中 NO2 的含量,用以 3.2 安儿宁颗粒的体外抗炎活性
-
间接表示细胞释放的NO含量。按公式计算NO释放抑 3.2.1 安儿宁颗粒对 RAW 264.7 细胞增殖的影响 与
制率:抑制率(%)=[1-(给药组NO含量-空白对照组 空白对照组比较,安儿宁颗粒0.312 5、1.25 mg/mL剂量组
NO 含量)/(模型组 NO 含量-空白对照组 NO 含量)]× 细胞OD值未明显降低,表明此剂量对细胞无毒性;0.625
100%。每组均设置3个复孔。 mg/mL剂量组 OD 值有一定升高,表明此剂量有促进细
2.3 安儿宁颗粒的体外免疫活性试验 胞增殖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
参照文献[13]方法进行试验。 儿宁颗粒对RAW 264.7细胞增殖的影响考察结果见表2
2.3.1 小鼠淋巴细胞的制备 取 BALB/c 小鼠,断颈脱 (注:当安儿宁颗粒剂量≥2.5 mg/mL时,药液颜色较深,
臼处死后放入 75%乙醇中浸泡 2~3 min 后转移至超净 干扰试验结果,略去)。
中国药房 2019年第30卷第16期 China Pharmacy 2019 Vol. 30 No. 16 ·2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