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 - 2019年8月第30卷第16期
P. 63
2.4 粉体休止角(α)和堆密度的测定 1.0
0.9
α是检验粉体流动性最简便的指标,α越小,摩擦力 0.8
0.7
越小,粉体流动性越好。一般认为,α≤30 °为流动性好, % 0.6
α≤40 °则可以满足生产过程中的流动性需求,α>40 ° 吸湿率, 0.5 普通粉
0.4
0.3 微粉Ⅰ
[11]
为流动性差 。粉体的黏着力和流动性与其堆密度有 0.2 微粉Ⅱ
一定的关系,随着粉体堆密度的增大,其黏着力减小,粉 0.1
0
40
体的流动性越好 。 0 10 20 30 取样时间,h 50 60 70 80
[12]
2.4.1 α的测定 采用固定漏斗法 测定。将 3 只漏斗 图2 3种样品粉体吸湿率-时间曲线
[13]
用漏斗架固定串联,放置于坐标纸上方,最下端漏斗的 Fig 2 Curve of absorption rate-time
下口距水平放置的坐标纸的高度为H,将样品沿最上方 2.6 粉体形态特征观察
漏斗壁倒入,直到形成的粉末圆锥体顶部与最下端漏斗 分别称取“2.1”项下3种样品适量,置于离子溅射装
底部刚好接触,测定圆锥直径(2R),按公式计算α(α= 置中,在粉体表面镀2 nm厚的金颗粒,于不同倍数扫描
Arc tanH/R)。每个样品平行测定3次,取平均值,结果见 电镜下观察外观形状特征,扫描电镜图见图 3。由图 3
表3。 可知,普通粉颗粒大小形状不规则,粒径不均匀,可以看
表3 3种样品粉体休止角和堆密度的测定结果(n=3) 到许多长条形块状;微粉Ⅰ和微粉Ⅱ粒径明显变小,但
Tab 3 Angle of repose and bulk density for 3 kinds of 微粉Ⅰ仍能看到少许大颗粒,而微粉Ⅱ颗粒大小均匀、
sample powder(n=3) 颗粒表面细腻光滑,该结果与“2.2”项下粉体粒径分布的
样品 α,° 堆密度,g/mL 测定结果一致。
普通粉 36 0.853
微粉Ⅰ 40 0.623
微粉Ⅱ 46 0.500
2.4.2 堆密度的测定 分别称取“2.1”项下 3 种样品适
量,置于 25 mL 量筒中,从距离桌面 2 cm 处下落,振动
A1.普通粉(×1 000) B1.微粉Ⅰ(×1 000) C1.微粉Ⅱ(×1 000)
10次,测定其体积,按公式计算堆密度[堆密度(g/mL)=
[14]
粉体质量(g)/体积(mL)] 。每个样品平行测定3次,取
平均值,结果见表3。
由表 3 可知,随着粉体粒径减小,其休止角增大、堆
A2.普通粉(×2 000) B2.微粉Ⅰ(×2 000) C2.微粉Ⅱ(×2 000)
密度减小,提示超微粉碎对牡蛎壳粉的流动性有不利的
影响。
2.5 粉体吸湿速率的测定
分别称取“2.1”项下3种样品约1.5 g,平铺于已干燥
至恒定质量的量瓶中,置于干燥器内脱湿平衡 12 h,精 A3.普通粉(×4 000) B3.微粉Ⅰ(×4 000) C3.微粉Ⅱ(×4 000)
图3 3种样品粉体扫描电镜图
密称定后置于底部盛有氯化钠(NaCl)过饱和溶液的干
Fig 3 SEM image of 3 kinds of sample powder
燥器中(相对湿度约 75%),于 25 ℃保存。分别于放置
2.7 粉体红外光谱分析
2、6、12、24、36、48、72 h时精密称定质量,按公式计算吸
分别称取“2.1”项下 3 种样品适量,与固体溴化钾
湿率[吸湿率(%)=(吸湿后样品质量-吸湿前样品质
(KBr)研磨后压片,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定其红
[13]
量)/吸湿前样品质量×100%] ,每个样品平行测定3次,
外光谱,光谱扫描范围 400~4 000 cm ,红外光谱图见
-1
取平均值。以取样时间(x,h)为横坐标、吸湿率(y,%)
图 4。由图 4 可见,3 种粉体的红外图谱带位置、数目和
为纵坐标绘制吸湿曲线。3 种样品粉体吸湿率-时间曲
形状基本一致,均在 3 440 cm (O—H)、2 510 cm - 1
- 1
线见图 2。 (—S—H)、1 797 cm (C=O)和3个(CO3 )特征吸收峰
-1
2-
由图 2 可见,3 种样品粉体吸湿性由强到弱依次为 1 421 cm 、877 cm 、712 cm 处有较强的信号振动 ,
-1
-1
-1
[15]
微粉Ⅱ>微粉Ⅰ>普通粉,吸湿平衡时间大小依次为普 提示牡蛎壳超微粉碎后化学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
通粉>微粉Ⅰ>微粉Ⅱ,提示牡蛎壳超微粉碎后,抗吸 2.8 粉体X射线衍射分析
湿性能变差。 分别称取“2.1”项下 3 种样品适量,研磨,采用 X 射
·2218 · China Pharmacy 2019 Vol. 30 No. 16 中国药房 2019年第30卷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