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2 - 《中国药房》2025年13期
P. 142

物;另一类是可抑制微管聚合、破坏微管蛋白平衡的长                            而,多西他赛的疗效受转移瘤体积和临床分期影响,高
          春新碱类和秋水仙碱类药物。两类皆不受基因突变和                             瘤负荷、临床 T4 期患者获益最大,治疗第 5 年时患者的
          肿瘤免疫环境影响,适用范围广泛,且联合治疗潜力巨                            生存获益最为显著[PFS 率为 27%,95%CI(17%,37%);
                                                        [7]
          大,能与激素类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协同增效 。                           OS率为35%,95%CI(24%,47%)],而低瘤负荷合并后续
          基于此,本文拟对微管蛋白抑制剂在PCa中的应用进展                           转移患者获益不明显[PFS 率为-1%,95%CI(-15%,
                                                                                                  [14]
          归纳综述,包括临床疗效、联合应用新策略、耐药机制及                           12%);OS 率为 0%,95%CI(-10%,12%)] 。因此,虽
          应对策略等,以期为 PCa 临床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新                          然多西他赛可显著延长高瘤负荷mHSPC患者的OS期,
          思路。                                                 但低瘤负荷合并后续转移患者可能还需要其他的治疗
          1 微管蛋白抑制剂的临床疗效                                      方法。
          1.1 紫杉烷类微管蛋白抑制剂                                     1.1.3 卡巴他赛
          1.1.1 紫杉醇                                               卡巴他赛是第 2 代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具有强大
                                                                                          [15]
              作为紫杉烷类药物中首个被应用于癌症化疗的药                           的细胞毒性和诱导细胞凋亡能力 ,被美国国立综合癌
          物,紫杉醇在抗肿瘤研究中展现出重要意义。紫杉醇可                            症 网 络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通过增加活性氧积累,促进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激活                           NCCN)推荐为 mCRPC 在多西他赛和新型激素疗法干
          c-Jun N末端激酶/胱天蛋白酶3信号通路,从而促进PCa                      预后的首选治疗方案,尤其适用于多西他赛治疗后病情
                        [8]
                                                                        [16]
          PC3M 细胞凋亡 。紫杉醇虽具有抗肿瘤活性,但不良                          进展的患者 。相比传统紫杉烷类药物,卡巴他赛减少
          反应(如周围神经病变、中性粒细胞减少和黏膜炎等)明                           了脱发和外周神经病变等不良反应,但中性粒细胞减少
          显,临床应用时需监测其不良反应并调整剂量,因此在                            的发生率较高。该不良反应可通过调整剂量有效管理,
                            [9]
                                                                                                            2
                                                                         2
          用于PCa中受到限制 。虽然相关研究发现紫杉醇与卡                           如将25 mg/m 、每3周1次的给药方案调整为16 mg/m 、
                              [10]
          铂联合应用耐受性较好 ,但随着多西他赛等更优药物                            每2周1次,可显著降低mCRPC患者3级或以上中性粒
                                                                                            [17]
          的出现,紫杉醇被逐渐替代。                                       细胞减少的发生率(62.5% vs. 5.1%) ,这为在不影响卡
          1.1.2 多西他赛                                          巴他赛疗效的前提下提供了更安全的治疗选择。另外,
              多西他赛是一种半合成紫杉醇衍生物,相比于紫杉                          卡巴他赛在患者疼痛缓解、生活质量改善等方面相较于
          醇,其对微管蛋白的亲和力更强,血浆半衰期更长,稳定                           AR靶向剂更好,其疼痛缓解率为46%,显著高于阿比特
          微管的效率更高。在 mCRPC 治疗中,多西他赛单药治                         龙/恩杂鲁胺对照组的 19%(P<0.000 1);其 PCa 治疗功
          疗的中位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期为 13.89 个月,            能评估问卷总评分中恶化时间的中位数也优于对照组
          中位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期为            [14.8 个月 vs. 8.9 个月,HR=0.72,95%CI(0.44,1.20),
                                                       [11]
          5.29个月,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并延缓疾病进展 。                         P=0.21];其 PFS 期也显著长于对照组[8.0 个月 vs. 3.7
                                                                                                      [18]
          即使在多种治疗方案失败后,多西他赛仍对 mCRPC 患                         个月,HR=0.54,95%CI(0.40,0.73),P<0.001] 。由此
                [12]
          者有效 。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了 150 例经 AR 靶向药                       可知,卡巴他赛在mCRPC治疗中疗效显著,可通过优化
          物治疗失败后的 mCRPC 患者,发现多西他赛联合卡铂                         剂量有效控制不良反应,是 mCRPC 二线治疗的重要
          治疗的客观缓解率是多西他赛单药治疗的 2.6 倍;联合                         选择。
          组患者 30 个月的 OS 率为 70.7%,显著高于多西他赛单                    1.2 长春新碱类微管蛋白抑制剂
                                               [13]
          药组的 38.9% 和卡巴他赛单药组的 30.3% 。因此,多                     1.2.1 长春新碱
          西他赛可作为 AR 靶向药物治疗失败后的有效治疗                                长春新碱作为一种经典的抗肿瘤药物,其抗肿瘤效
          选择。                                                 应主要通过抑制微管蛋白聚合来实现。然而,由于其选
              延长患者从 mHSPC 进展到 mCRPC 的时间是改善                    择性较低且神经毒性较高,故其在PCa治疗中的应用受
          晚期PCa患者预后的关键。在mHSPC治疗中,3项随机                         到限制。近年来,体外及动物模型研究揭示了其联合治
          对照试验(CHAARTED、GETUG-15 和 STAMPEDE 研                 疗策略(例如长春新碱与西地那非的联合应用)以及创
          究)证实,多西他赛联合 ADT 可显著延长患者的 OS 期                       新性药物递送系统(例如透明质酸包裹的硫醇化壳聚糖
          [风险比(hazard ratio,HR)=0.79,95% 置信区间(confi‐          纳米制剂)的潜力       [19―20] 。研究显示,长春新碱与西地那
          dence  interval,CI)(0.70,0.88),P<0.000  1]、PFS 期    非联合可显著抑制 PCa 肿瘤生长,使肿瘤体积减小约
                                                                 [19]
          [HR=0.70,95%CI(0.63,0.77),P<0.000 1]和无失败生           80% ;上述纳米制剂可将长春新碱的释放时间延长,并
          存(failure-free survival,FFS)期[HR=0.64,95%CI(0.58,   降低全身毒性 。此外,溶瘤麻疹病毒与长春新碱联合
                                                                          [20]
                                                    [14]
          0.71),P<0.000 1],5 年绝对改善率为 9%~11% 。然                制成的纳米制剂可显著降低PC3细胞的活力,具有良好

          · 1684 ·    China Pharmacy  2025 Vol. 36  No. 13                            中国药房  2025年第36卷第13期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