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 - 《中国药房》2025年12期
P. 43
直径 20 cm 的透明圆筒。旷场实验结束后,将大鼠放入 而氟西汀组大鼠血清BDNF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
加有(23±1)℃水的圆筒中,让其进行 6 min 的适应练 在 R 期,各组大鼠血清 BDNF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习。正式实验时,使用动物行为采集分析系统记录其开 意义(P>0.05)。
始实验后2~6 min内的悬浮不动时间。 2.3.6 神经元形态观察与相关指标检测
(3)Y迷宫实验:Y迷宫箱体由相邻夹角为120°的3 采用高尔基染色法观察。取“2.3.4”项下各组NR、R
个等长支臂组成。强迫游泳实验结束后,将大鼠置于Y 期大鼠脑组织,洗去表面血液后浸泡于 4% 多聚甲醛溶
迷宫任一支臂末端,使用动物行为采集分析系统记录其 液,固定 24 h 后,将脑组织置于高尔基染色液中避光染
8 min内自由探索的视频图像,统计最大轮流次数、顺序 色 14 d,浸泡 48 h 后转移至新的高尔基染色液中,之后
轮流次数,并计算自发轮流行为得分:自发轮流行为得 每3 d更换1次染色液;取出脑组织,依次进行梯度乙醇
分=顺序轮流次数/最大轮流次数×100%。 脱水、二甲苯透明;脱水后使用振动切片机切取100 μm
结果(表 1)显示,在 NR 期和 R 期旷场实验中,各组 厚的切片,以甘油明胶封片。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脑
大鼠的运动总距离、中央区域运动距离、中央区域停留 海马组织神经元形态并拍照(神经元呈黑褐色)。采用
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NR期强 Image J软件统计神经元树突棘数量和树突长度,并计算
迫游泳实验中,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悬浮不动 平均每10 μm树突上的树突棘密度。
时间显著延长(P<0.05);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和芦 结果(表 2、图 2)显示,在 NR 期,与正常组比较,模
丁组大鼠的悬浮不动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在 型组大鼠脑海马组织神经元突触结构减少,树突棘密度
NR期Y迷宫实验中,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自发 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和芦丁组
轮流行为得分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氟西 大鼠脑海马组织神经元突触结构增多,树突棘密度均显
汀组和芦丁组大鼠的自发轮流行为得分均显著升高 著升高(P<0.05)。在R期,各组大鼠脑海马组织神经元
(P<0.05)。在R期强迫游泳实验和Y迷宫实验中,各组 突触结构相似,其树突棘密度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大鼠相关指标比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P>0.05)。
2.3.4 样本采集 2.3.7 相关蛋白表达检测
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分别取正常组 NR 期和 R 期大 采用 Western blot 法检测。取“2.3.4”项下各组 NR、
鼠5只,取模型组、氟西汀组、芦丁组NR期和R期大鼠6 R 期大鼠冻存的脑海马组织适量,匀浆后离心,取上清
只,予戊巴比妥钠麻醉后于腹主动脉采血5 mL。血样静 液;以 BCA 法测定蛋白浓度后作变性处理。取变性蛋
置30 min后,于4 ℃下以3 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层 白,经电泳分离后转膜,以封闭液于室温下封闭 2 h;用
血清,于-80 ℃下保存,备检。采血后,迅速将大鼠断头 TBST 洗膜30 min后,分别加入BDNF、PSD95、Syn、TrkB、
处死,在冰上钝性分离其全脑和海马组织,进行高尔基 β-tubulin一抗(稀释度分别为1∶1 000、1∶2 000、1∶2 000、
染色;脑海马组织称重后,于-80 ℃下保存,备检。 1∶2 000、1∶2 000),于4 ℃下孵育过夜;用TBST洗膜30
2.3.5 血清BDNF水平检测 min 后,加入相应二抗(稀释度均为 1∶5 000),于室温下
采用 ELISA 法检测。取“2.3.4”项下各组 NR、R 期 孵育 2 h;显色后,于凝胶成像仪下曝光、显影。使用
大鼠血清样品适量,参照相应试剂盒说明书操作,使用 Image J软件,以目的蛋白与内参蛋白(β-tubulin)的条带
多功能酶标仪检测其血清BDNF水平。 灰度值比值表示目的蛋白的相对表达量。
结果(表2)显示,在NR期,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 结果(表 3、图 3)显示,在 NR 期,与正常组比较,模
鼠的血清 BDNF 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 型组大鼠脑海马组织中BDNF、Syn、TrkB蛋白的表达均
较,芦丁组大鼠的血清 BDNF 水平显著升高(P<0.05), 显著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和芦丁组
表1 各组大鼠行为学评价指标比较(x±s)
运动总距离/m 中央区域运动距离/m 中央区域停留时间/s 悬浮不动时间/s 自发轮流行为得分/%
组别 n
NR期 R期 NR期 R期 NR期 R期 NR期 R期 NR期 R期
正常组 10 26.06±4.09 31.87±3.08 2.13±0.49 2.41±0.46 7.76±2.22 8.99±1.81 13.40±3.88 12.34±3.29 64.40±2.22 51.50±3.24
模型组 12 30.15±4.69 34.95±4.78 1.64±0.71 3.28±0.72 5.54±1.36 10.35±4.28 29.92±5.39 a 11.74±3.07 53.24±2.41 a 51.66±2.74
氟西汀组 12 25.63±4.52 26.53±4.41 2.16±0.52 2.01±0.12 9.89±0.15 9.87±3.43 15.15±3.33 b 14.18±4.12 68.46±4.33 b 53.75±4.18
芦丁组 12 29.46±4.91 32.27±2.68 3.16±0.15 2.80±0.47 17.61±10.36 12.41±2.39 13.48±2.61 b 12.37±3.71 66.26±3.28 b 53.13±4.05
a:与正常组比较,P<0.05;b:与模型组比较,P<0.05。
中国药房 2025年第36卷第12期 China Pharmacy 2025 Vol. 36 No. 12 · 14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