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 - 《中国药房》2025年8期
P. 9

在证据筛选过程中,需建立严格的质控方法以保障                         5.1.2 主题遴选专家委员会的工作职责
          证据筛选过程的标准、统一。本指南证据筛选质控方法                               主题遴选专家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包括:(1)主题遴
          包括指南秘书组抽取文献进行文献纳入同质化筛选比                            选评估指标的建立与确认            [11―14,16,18,20,24] (证据等级:Ⅲ;推
          对,以及指南制定工作组中期核对确认等。                                荐 强 度 :B);(2)临 床 综 合 评 价 研 究 主 题 技 术 审
          4.5 证据分级及推荐强度分级方法                                  查 [10―16,18,20,24―37] (证据等级:Ⅰ;推荐强度:A);(3)待遴选

              本指南为管理型指南,采用中国循证医学中心的证                         主题的评估及排序         [10,12,15―16,18―19,23,25―37] (证据等级:Ⅰ;推
          据分级体系,将证据分为5级;采用牛津大学循证医学中                          荐 强 度 :A);(4)对 主 题 清 单 遴 选 结 果 进 行 专 家 论
          心的推荐强度分级标准,将推荐强度分为 4 级,详见表                         证 [10―16,18―20,23―37] (证据等级:Ⅰ;推荐强度:A)。
          1、表2。                                              5.2 主题遴选评审流程
                                                                 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主题遴选评审流程可分为4个步
                        表1 证据分级及定义
                                                             骤:主题征集、组建主题遴选专家委员会、确定主题遴选
          证据等级        定义             证据等级       定义
          Ⅰ      系统评价、HTA、Meta分析  Ⅳ            综述            评估指标体系、主题排序与决策。具体流程见图2。
          Ⅱ      政府及相关机构报告       Ⅴ             专家意见
          Ⅲ      有确切研究方法的文献                                                 可根据政策制定需求、药品使用监测结果、临床用药问题、专
                                                                            家意见、文献综述、药品生产供应需求等多种途径收集待遴选
                                                                 主题征集       主题。待遴选主题来源包括但不限于国家/省市医疗、医保、医
                      表2 推荐强度分级及定义                                          药等管理部门以及涉及相关专业的机构和研究者、患者/公众
                                                                                          (证据等级:Ⅰ;推荐强度:A)
                                                                                  [10,17-19,21-30,32-37]
                                                                            等社会群体
          推荐强度                       定义
          A         推荐,证据极有效(证据等级:Ⅰ)                          组建主题遴选专家      专家委员会组成及职责参见“5.1.1 主题遴选专家委员会的组
                                                                                                    [10,18-19,23,28,33,35-37]
                                                                            成”,“5.1.2主题遴选专家委员会的工作职责”
          B         可推荐,证据有效(证据等级:Ⅱ、Ⅲ),可能会在将来出现更高质量的新证据而后改变      委员会        (证据等级:Ⅰ;推荐强度:A)
          C         证据在一定条件下有效(证据等级:Ⅳ),应谨慎应用研究成果
          D         证据的有效性具有局限性(证据等级:Ⅴ),只在特定的范围内有效                          主题遴选评估指标体系参见“5.3.1 主题遴选评估指标体系”;
                                                                            权重赋值方法参见“5.3.2主题遴选评估指标权重赋值”。根据
                                                              确定主题遴选评估      评价目的,选择全部或部分评估指标构建本机构药品临床综
                                                                 指标体系       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量化,以对主题遴选进行定量评分和
          5 指南研究内容                                                          优先排序 [10,17-19,21-28,33-35] (证据等级:Ⅰ;推荐强度:A)
              本指南通过德尔菲法构建研究问题,主要包括主题                                        专家委员会根据评估分数和优先排序,对各待遴选主题进行
                                                              主题排序与决策       讨论审议,并做出最终决策,确定主题   [10,17-19,21-26,32-37] (证据等
                                                                            级:Ⅰ;推荐强度:A)
          遴选组织管理、主题遴选评审流程、主题遴选评估方法3
                                                                  图2 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主题遴选评审流程
          个方面。
                                                             5.3 主题遴选评估方法
          5.1 主题遴选组织管理
                                                             5.3.1 主题遴选评估指标体系
              为保障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主题遴选工作的高质量
                                                                 本指南基于德尔菲法,构建了包括 5 个一级指标、9
          开展,需组建具有代表性强、权威度高、专业覆盖面全的
                                                             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的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主题遴
          主题遴选专家委员会。合理组建专家委员会有利于提
                                                             选评估指标体系,并采用循证医学方法,明确了各指标
          高主题遴选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透明度,同时有利于减
                                                             的评估内容,详见表4。
          少因专业角度差异导致的评估偏倚以及专业知识能力
                                                             5.3.2 主题遴选评估指标权重赋值
          不匹配的情况。
                                                                 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主题遴选指标体系权重赋值方
          5.1.1 主题遴选专家委员会的组成                                 法推荐如下:(1)层次分析法          [11,19,24,31] (证据等级:Ⅱ;推荐
              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主题遴选专家委员会建议由6个                         强度:B);(2)多属性决策法         [12,16,18] (证据等级:Ⅲ;推荐强
          部分的人员组成(表 3),在特定情况下,卫生行政管理/                        度:B);(3)德尔菲法      [15,23] (证据等级:Ⅲ;推荐强度:B);
          决策部门代表和企业方及商业团体代表因存在利益冲                           (4)专家研讨会/小组讨论          [13,24] (证据等级:Ⅲ;推荐强度:

          突,不推荐参加主题遴选专家委员会 (证据等级:Ⅲ;                          B);(5)配对比较法 (证据等级:Ⅲ;推荐强度:C);(6)
                                          [16]
                                                                              [14]
                                                                            [22]
          推荐强度:C)。                                           简单加性加权法 (证据等级:Ⅲ;推荐强度:C);(7)等
                                                                     [22]
                 表3 主题遴选专家委员会的组成人员                           权重算法 (证据等级:Ⅲ;推荐强度:C)。
          专家委员会的组成人员                          证据等级 推荐强度等级        本指南采用证据等级最高、推荐强度最强的层次分
          卫生行政管理/决策部门代表 [13―16,18―19,23―24,33―34,36]  Ⅱ  B   析法,对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主题遴选评估指标体系进行
          卫生技术专业人员及学者(包括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学、卫生管理、循证医学和卫生  Ⅰ   A
           经济学、伦理学等) [10―13,15―16,19,24―27,30,33―37]         了权重赋值(表 4)。指南使用者可根据自身工作需求,
          患者方 [11,16,19]                        Ⅲ     B      灵活选择指标权重赋值方式。
          公众代表 [16,20]                          Ⅲ     B      5.4 利益冲突
          企业方及商业团体代表 [16,19]                    Ⅲ     B
          监管机构代表 [25,33―34,36―37]               Ⅰ     A          本指南项目组所有成员均声明无利益冲突。


          中国药房  2025年第36卷第8期                                                 China Pharmacy  2025 Vol. 36  No. 8    · 899 ·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