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4 - 《中国药房》2025年3期
P. 134

量分为无环、单环、双环、三环、四环型倍半萜等;也可根                          2.1.2 南牡蒿素G7
          据构成环的碳原子数分为五元环、六元环、七元环倍半                                南牡蒿中分离出的南牡蒿素G7能抑制人肝癌细胞
          萜等;还可根据含氧基团不同分为倍半萜醇、倍半萜酮、                           HepG2的细胞迁移与侵袭并诱导凋亡,通过下调细胞分
          倍半萜内酯等 。多项研究表明,倍半萜在抗肿瘤、抗                            裂周期2激酶(cell division cycle 2,Cdc2)和磷酸化Cdc2
                       [8]
          炎、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方面具有潜在的治疗作                             蛋白表达导致G2/M期阻滞。此外,南牡蒿素G7还靶向
          用 [9―11] ,且有更多新的成分及生理活性待发掘。关于倍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影响蛋白激酶B(protein ki‐
                                                              nase B,Akt)/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signal trans‐
          半萜类化合物在肝癌中的应用研究很多,但仍缺乏对其
                                                              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信号通路 。
                                                                                                        [15]
          治疗应用的系统分析。
                                                              2.1.3 柳杉二醇
          1 各类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基本信息
                                                                  从传统中药厚朴中提取的天然倍半萜衍生物柳杉
              本文整理了 2015-2024 年倍半萜类化合物治疗肝
                                                              二醇,通过增强预激活的未折叠蛋白反应和激活沉默的
          癌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并对其进行综述。最终,确定24
                                                              神 经 生 长 因 子 诱 导 的 基 因 B(nerve  growth  factor-
          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化合物名称、来源、分子式、相对分
                                                              induced gene B,Nur77),展现出治疗肝癌的潜力。机制
          子质量见表1。
                                                              上,Nur77 响应内质网应激 1α-调节凋亡信号激酶 1-c-
                 表1 24个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基本信息                           Jun 氨基末端激酶信号并转移至线粒体,引发线粒体膜
           序号 化合物名称     分子式    相对分子质量        化合物来源            电位下降 。柳杉二醇加剧的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16]
           1  莪术醇       C 15H 24O 2  260  姜科姜黄属莪术
           2  南牡蒿素G7    C 29H 36O 6  516  菊科蒿属南牡蒿             reticulum stress,ERS)与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活性氧细
           3  柳杉二醇      C 15H 28O 2  260  木兰科厚朴属厚朴            胞毒性产物增多;值得注意的是,Nur77为柳杉二醇的分
           4  花姜酮       C 15H 22O  236  姜科姜属红球姜               子靶点,为开发新型抗肝癌药物奠定了基础 。
                                                                                                   [16]
           5  苍术酮       C 15H 20O  236  菊科苍术属茅苍术、 北苍术、关苍术、白术根茎  2.2 倍半萜酮类化合物
           6  lavandiolide H  C 30H 38O 6  494  菊科蒿属暗绿蒿、野艾蒿
           7  异土木香内酯    C 15H 20O 2  252  菊科旋覆花属土木香干燥根            酮是由羰基(C=O)连接 2 个官能团(R 和 R′)构成
           8  去氢木香内酯    C 15H 18O 2  248  菊科藏木香               的有机化合物。倍半萜类通常含15个碳原子,而碳原子
           9  木香烃内酯     C 12H 20O 2  216  菊科广木香干燥根            数介于 10~15 之间的结构,因特征相似也被归入此类。
           10  旋覆花内酯    C 17H 24O 5  332  菊科旋覆花属旋覆花
           11  bigelovin  C 17H 20O 5  324  菊科旋覆花属旋覆花         研究显示,含α、β不饱和酮的倍半萜展现出显著的抗肿
                                                                    [17]
           12  narjatamolide  C 19H 24O 4  316  缬草科甘松属甘松根及根茎  瘤活性 。
           13  小白菊内酯    C 15H 20O 3  268  菊科菊属小白菊             2.2.1 花姜酮
           14  乌心石内酯    C 15H 20O 3  268  木兰科含笑属含笑或蔷薇科蔷薇属白金兰木香    花姜酮是从红球姜中分离出来的化合物,作为蛇麻
           15  DMAMCL   C 17H 28ClNO 3  339  木兰科含笑属含笑
           16  去氧地胆草素   C 19H 20O 6  364  菊科地胆草属地胆草           烷倍半萜的代表,其已被证实可通过阻断PI3K/Akt/哺乳
           17  scabertopinolide G  C 20H 22O 7  397  菊科地胆草属地胆草  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18  santamarine  C 15H 20O 3  268  菊科云木香属云木香       mTOR)、STAT3 信号通路,导致 G2/M 细胞周期停滞,进
           19  hemistepsin A  C 18H 20O 6  352  菊科泥胡菜属泥胡菜                       [18]
           20  苍耳亭      C 15H 18O 3  264  菊科苍耳属苍耳             而抑制肝癌细胞增殖 。此外,花姜酮还能剂量依赖性
           21  artemiprincepsolides A C 30H 38O 6  539  菊科蒿属魁蒿  地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 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22  carpespene A  C 15H 18O 3  264  菊科天名精属贵州天名精    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蛋白表达,有效抑
           23  顺式-橙花叔醇  C 15H 26O  222  天然品存在于苦橙花油、秘鲁香脂油等精油中                              [19]
           24  茅术醇      C 15H 26O  222  菊科苍术属茅苍术、 北苍术、关苍术、白术根茎  制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与迁移 。
             DMAMCL:二甲基氨基含笑内酯(dimethylaminomicheliolide)。     2.2.2 苍术酮
                                                                  从苍术与白术中提取的苍术酮,对 HepG2、SMCC-
          2 倍半萜类化合物抗肝癌的作用机制
                                                              7721、MHCC97H 等肝癌细胞株展现出显著的抑制增殖
          2.1 环型倍半萜类化合物
                                                                            [20]
                                                              与促进凋亡作用 。研究表明,苍术酮通过降低线粒体
          2.1.1 莪术醇
                                                              膜电位、提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
              莪术醇是从莪术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通过调节肝
                                                              平、抑制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2,Bcl-2)表达
                                                       [12]
          癌中异常表达的小分子核糖核酸,影响肝癌的发展 。
                                                              及促进 Bcl-2 关联 X 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
          研究表明,莪术醇能抑制促癌基因 miR-21 表达,发挥抗                       Bax)与胱天蛋白酶(caspase)-3活化,诱导肝癌细胞经线
                  [13]
          肝癌作用 。此外,莪术醇还通过显著增加肝癌细胞中                            粒体途径凋亡。此外,苍术酮还能阻碍上皮间质转化
          人PTEN(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基因的表达,降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进 程 ,下 调
          低肝癌细胞中 DJ-1 蛋白(PARK7 基因编码的属于肽酶                      MMP-2、MMP-9 表达,有效抑制肝癌细胞迁移、侵袭及
          C56的蛋白质家族成员之一)、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                      肿瘤生长,并在体内对 EMT 过程发挥抑制作用——具
          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          体而言,苍术酮处理后,HepG2细胞增殖减弱,凋亡率上
                                                                                         [21]
                                                 [14]
          促进细胞凋亡,且药效与作用时间和剂量相关 。                              升,其侵袭与迁移能力显著下降 。体外实验进一步揭
          · 380 ·    China Pharmacy  2025 Vol. 36  No. 3                               中国药房  2025年第36卷第3期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