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6 - 《中国药房》2025年2期
P. 76

3.5 IMP-SD对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
                                                                  与对照组[(8.50±0.43)%]比较,L-IMP-SD、M-IMP-
                                                              SD、H-IMP-SD 组细胞的 NK 细胞杀伤活性[(16.28±
                                                              0.54)%、(28.77±1.08)%、(43.39±1.24)%]均显著升高,
                                                              且有浓度依赖性(P<0.05);与 H-IMP-SD 组、si-NC 组
                                                              [ (42.67±1.36)%]比较,si-ThPOK 组细胞的 NK 细胞杀
               A.对照组         B. L-IMP-SD组    C. M-IMP-SD组
                                                              伤活性[(14.95±1.07)%]显著降低(P<0.05)。
                                                              3.6 IMP-SD对MKN-7细胞中T细胞分布情况的影响
                                                                  与对照组比较,L-IMP-SD、M-IMP-SD、H-IMP-SD
                                                                      +
                                                                                       +
                                                                                             +
                                                              组的 CD4  T 细胞比例和 CD4  T/CD8  T 均显著升高,且
                                                              有浓度依赖性(P<0.05);与 H-IMP-SD 组、si-NC 组比
                                                                                                  +
                                                                                 +
                                                                                                         +
             D. H-IMP-SD组      E. si-NC组      F. si-ThPOK组    较,si-ThPOK组的CD4  T细胞比例和CD4  T/CD8  T均
                                                                                            +
          图3 各组细胞克隆形成情况比较(培养皿直径==6 cm)                        显著降低(P<0.05);而各组的CD8  T细胞比例比较,差
                                                              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3.3 IMP-SD对MKN-7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3.7 IMP-SD对MKN-7细胞中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与对照组比较,L-IMP-SD、M-IMP-SD、H-IMP-SD
                                                                  与对照组比较,L-IMP-SD、M-IMP-SD、H-IMP-SD
          组的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均显著减少,且有浓度依
                                                              组细胞中 ThPOK 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PD-L1、PD-1 蛋
          赖 性(P<0.05);与 H-IMP-SD 组 、si-NC 组 比 较 ,si-
                                                              白的表达均显著下调,且有浓度依赖性(P<0.05);与H-
          ThPOK 组的迁移细胞数、侵袭细胞数均显著升高(P<                         IMP-SD组、si-NC组比较,si-ThPOK组细胞中ThPOK蛋
          0.05)。结果见表1、图4。                                     白的表达显著下调,PD-L1、PD-1 蛋白的表达均显著上
           表1 各组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比较(x±s,n=6)                        调(P<0.05)。结果见表3、图6。
           组别                迁移细胞/个             侵袭细胞/个        4 讨论
           对照组              144.28±9.46         123.79±8.62       GC是全球第四大常见癌症、第三大癌症死亡原因,
           L-IMP-SD组        111.35±8.34 a       92.51±6.76 a                                   [1]
           M-IMP-SD组         84.56±6.03 ab      76.46±5.25 ab  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健康负担 。由于 GC 早期
           H-IMP-SD组         52.68±4.27 abc     53.44±3.95 abc  症状不明显、定期筛查率低,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
           si-NC组            50.96±5.64         51.25±5.68    于晚期,手术切除和围手术期化疗的效果有限,加之转
           si-ThPOK组        124.57±6.71 de      106.55±7.01 de                                          [1]
                                                              移率、复发率较高,导致 GC 患者的总体预后不佳 。因
             a:与对照组比较,P<0.05;b:与L-IMP-SD组比较,P<0.05;c:与
          M-IMP-SD组比较,P<0.05;d:与H-IMP-SD组比较,P<0.05;e:与si-     此,阐释 GC 发生发展的具体机制并挖掘新的治疗策略
          NC组比较,P<0.05。                                       是有必要的。
          3.4 IMP-SD对MKN-7细胞凋亡的影响                                 IMP-SD 是香豆素类天然化合物,具有抑制肿瘤细
                                                              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的活性,并可增强多种抗肿瘤药
              与对照组[(2.96±0.28)%]比较,L-IMP-SD、M-IMP-
                                                              物的细胞毒性      [4―6] 。IMP-SD 能拮抗三磷酸腺苷结合转
          SD、H-IMP-SD 组 细 胞 的 凋 亡 率 [(18.47±1.29)% 、
                                                              运蛋白 G 家族成员 2(ATP-binding cassette subfamily G
         (31.85±2.57)%、(49.55±3.64)%]均显著升高,且有浓
                                                              member 2,ABCG2)的活性,并可浓度依赖性地逆转
          度依赖性(P<0.05);与H-IMP-SD组、si-NC组[(47.26±              ABCG2 蛋白介导的多重耐药性,以提高治疗药物用于
          3.78)% ] 比 较 ,si-ThPOK 组 细 胞 的 凋 亡 率 [(12.78±       ABCG2 高表达恶性肿瘤患者的有效性 。以往研究表
                                                                                                [4]
          3.19)%]显著降低(P<0.05)。结果见图5。                          明,IMP-SD 对人横纹肌肉瘤和喉癌细胞表现出明显的



           迁移






           迁移



                 A.对照组         B. L-IMP-SD组    C. M-IMP-SD组     D. H-IMP-SD组      E. si-NC组      F. si-ThPOK组
                                          图4 各组细胞迁移和侵袭情况的显微图


          · 194 ·    China Pharmacy  2025 Vol. 36  No. 2                               中国药房  2025年第36卷第2期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