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5 - 《中国药房》2025年2期
P. 75
2.3 MKN-7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检测 细胞,按“2.2”项下方法分组、处理。培养24 h后,收集各
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取对数生长期的 MKN-7 组细胞,提取蛋白。蛋白经定量、变性后进行电泳分离、
细胞,按“2.2”项下方法分组、处理。培养 10 d(每 3 d 更 转膜、封闭;洗膜后,加入ThPOK、PD-1、PD-L1、GAPDH
换培养基并重新给药)后,弃去培养基,细胞以 4% 多聚 一抗(稀释比例分别为1∶500、1∶1 000、1∶1 000、1∶5 000),
甲醛溶液固定 30 min,再以 0.1% 结晶紫染液染色 30 于4 ℃下孵育过夜;洗膜后,加入相应二抗(稀释比例均
min;移除染液,细胞用磷酸盐缓冲液(PBS)漂洗,风干 为 1∶5 000),于室温下孵育 1 h,使用化学发光试剂显影
后,使用显微镜观察并记录各组的细胞克隆数(>10 个 后,于化学发光成像仪下成像。使用 Image J 软件,以
细胞即算1个克隆)。 GAPDH为内参,量化各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
2.4 MKN-7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检测 2.9 统计学方法
均 采 用 Transwell 实 验 检 测 。 取 对 数 生 长 期 的
采用 SPSS 26.0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
MKN-7 细胞,经消化后以 PBS 漂洗,并以不含血清的
以 x±s 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
5
RPMI-1640培养基重悬,制成1×10 个/mL的细胞悬液。
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检验水准α=0.05。
取上述悬液100 μL,加至Transwell小室上层;取完全培
3 结果
养基 600 μL,置于小室下层。上层细胞按“2.2”项下方
3.1 IMP-SD干预浓度的筛选结果
法分组、处理。培养 24 h 后,收集穿膜细胞,以 4% 多聚
经0、20、40、80、160、200 μmol/L IMP-SD干预后,细
甲醛溶液固定 30 min,再以 0.1%结晶紫染液染色 10
胞存活率随其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IC50 为 168.42
min,自然风干后,使用显微镜观察并记录各组的迁移细
μmol/L,遂确定以 40、80、160 μmol/L 作为后续实验的
胞数。以基质胶处理小室上层,其余操作同前,使用显
低、中、高浓度。结果见图1。
微镜观察并记录各组的侵袭细胞数。
100
2.5 MKN-7细胞凋亡检测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取对数生长期的MKN-7细 75
胞,按“2.2”项下方法分组、处理。培养24 h后,收集各组 细胞存活率/%
细胞,以PBS漂洗后,加入binding buffer 200 μL重悬;加 50
入Annexin Ⅴ-FITC染液5 μL,于室温下孵育10 min;加
入PI染液10 μL,于避光条件下孵育10 min,使用流式细 25
0 20 40 80 160 200
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 IMP-SD浓度/(μmol/L)
2.6 NK细胞对MKN-7细胞的杀伤作用检测 图1 不同浓度 IMP-SD 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x±s,
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取对数生长期的 n=6)
MKN-7 细胞,按“2.2”项下方法分组、处理。培养 24 h 3.2 IMP-SD对MKN-7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
后,收集各组细胞,与 NK 细胞(各组 MKN-7 细胞与 NK
与对照组比较,L-IMP-SD、M-IMP-SD、H-IMP-SD
细胞的数量比均为1∶10)混合,于37 ℃下共同培养6 h;
组的细胞克隆数均显著降低,且有浓度依赖性(P<
收集细胞,加入乳酸脱氢酶 50 μL,于室温下孵育 30
0.05);与 H-IMP-SD 组、si-NC 组比较,si-ThPOK 组的细
min,使用酶标仪于450 nm波长处检测其光密度(OD450 )
胞克隆数显著升高(P<0.05)。结果见图2、图3。
值,再按相应试剂盒说明书方法计算NK细胞杀伤活性。
200
2.7 MKN-7细胞的T细胞分布情况检测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取对数生长期的MKN-7细 150
a de
胞,按“2.2”项下方法分组、处理。培养24 h后,收集各组
+
+
细胞,分别与 CD4 T、CD8 T 细胞(各组 MKN-7 细胞与 细胞克隆数 100 ab
T细胞的数量比均为1∶10)混合,于37 ℃下共同培养6 h; abc
50
+
+
收集细胞,分别加入 CD4 、CD8 荧光抗体(稀释比例均
为 1∶500),于室温下避光孵育20 min;收集细胞,以PBS
0
重悬后,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D4 T细胞、CD8 T细胞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
+
+
+
比例及两者比值(CD4 T/CD8 T)。 Ⅰ:对照组;Ⅱ:L-IMP-SD 组;Ⅲ:M-IMP-SD 组;Ⅳ:H-IMP-SD
组;Ⅴ:si-NC 组;Ⅵ:si-ThPOK 组;a:与对照组比较,P<0.05;b:与L-
2.8 MKN-7 细胞中 ThPOK、PD-1、PD-L1 蛋白表达
IMP-SD组比较,P<0.05;c:与M-IMP-SD组比较,P<0.05;d:与H-
检测 IMP-SD组比较,P<0.05;e:与si-NC组比较,P<0.05。
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取对数生长期的MKN-7 图2 各组细胞克隆数比较(x±s,n=6)
中国药房 2025年第36卷第2期 China Pharmacy 2025 Vol. 36 No. 2 · 1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