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中国药房》2024年14期
P. 19
[13]
又受限于医疗机构配备使用这一微观行为活动,其中国 效益与利润 ,这对公立医院社会定位与市场定位的平
[14]
家逻辑引导了政府部门的制度设计与运行,社会逻辑反 衡也带来了挑战 。
映了医疗机构在社会层次上如何对待患者群体,市场逻 2.1.3 社会逻辑——公益价值与社会责任
辑揭示了医疗机构作为组织层次的经济属性,而专业逻 社会场域是政府、市场之外的重要微观组织载
[15]
辑则可匹配个体层次(如临床医生)的用药选择与决策。 体 。社会逻辑是指与社会深层结构紧密联系在一起
1.2.3 国谈药落地是一个多重制度逻辑的交互制度 并得到普遍认同的规则,是为了规范社会关系而存在的
[16]
系统 行动机制,其专注于组织的社会功能与社会影响 。医
制度逻辑理论开创性地将社会界定为一个交互制 疗机构的社会责任感就是其受社会逻辑影响的体现,尤
度系统,强调该系统中存在利益偏好与行为选择各异的 其公立医院具有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这既
核心制度逻辑,各逻辑行为主体在系统中会互动甚至产 是社会逻辑中的重要元素,也是医院服务于社会的突出
[17]
生矛盾与冲突。国谈药落地所体现出的多重制度逻辑 作为 。
有着各自的利益诉求和行动方式,如国家逻辑以顶层设 2.1.4 专业逻辑——专业诊断与科学决策
计维护医药行业秩序,市场逻辑以遵守契约规则追求利 专业逻辑是以专业化的词汇、身份和行动为手段的
[18]
益最大化,社会逻辑以优质公共服务回应公民诉求,专 规则体系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逻辑主体的专业知识和
[19]
业逻辑以诊断决策强化职业认同,多个逻辑的交互作用 水平 ,蕴含于行为者的主观能动性中。由于医药行业
形成耦合或冲突,共同塑造了医疗机构的行为选择。 的专业性限制,医护人员作为医疗服务提供者,对药品
2 多重制度逻辑视角下国谈药落地难的机制分析 的使用具有绝对的话语权与决定权。专业技术要求临
床医护人员依据自身专业知识做出准确的疾病诊断,将
2.1 国谈药落地中的多重制度逻辑构成
疾病与药品进行匹配并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此外,医疗
2.1.1 国家逻辑——“压力型体制”介导
机构的专业逻辑还体现于医疗机构的专业化程度,包括
国家逻辑是指在政治领域中稳定存在的制度安排
设备的信息化程度、技术的先进程度和治疗水平的专业
[9]
和行动机制,是国家稳固社会及政治秩序的基本导向 。
程度等。
医疗机构作为我国基本医疗服务的供给者,加之其体制
由上述分析可知,多重制度逻辑可直接体现各个逻
属性,必然受国家逻辑的深度影响。自2009年新一轮医
辑对特定组织或个体行为的影响 ,揭示束缚医疗机构
[20]
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启动,市
执行国谈药落地政策行为选择的内外动因。国谈药落
属医管系统、医疗集团系统等公立医疗机构均受到不同
地问题中,国家、市场、社会、专业4种制度逻辑及其各自
程度的政府管制。在我国,国家逻辑主要依托“压力型
的合法性来源、目标行为倾向、注意力分配与内部逻辑
体制”的传导发挥影响,故讨论国家逻辑之于医疗机构
载体见表 1。基于此,下文将以多重制度逻辑理论作为
的作用可相当于分析医疗机构在此种“压力型体制”下
厘清国谈药落地中的多重作用及其交互关系的分析工
会做何反应,而不同政策“压力型体制”的有效与否具有
具,探讨不同逻辑在医疗机构配备使用国谈药的实践中
相对性。例如,若存在一个完美的“压力型体制”,医疗
是如何交织并达到稳定状态的。
机构则只能选择执行政府的政治意志与政策主张;相
表1 我国国谈药落地的多重制度逻辑
反,当“压力”弱化,那么医疗机构极有可能采取机会主
逻辑类型 合法性来源 目标行为倾向 注意力分配 内部逻辑载体
义行为而违背政府的意图和目的。一般而言,“压力型 国家逻辑 政治控制、行政体制 提升国民健康、降低医疗负担 政治与权利 政府部门
市场逻辑 市场化、营利性 增加收益、减少损失、趋利避害 效率与成本 医疗机构
体制”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3个条件:一是政府是否掌握
社会逻辑 社会价值、公益性 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 责任与义务 医疗机构
着关键的奖惩手段;二是政府的任务设计是否合理;三 专业逻辑 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提升专业水平、增强个人荣誉 职业规范 医护人员
是绩效考核体系是否合理 。 2.2 国谈药落地问题中多重制度逻辑的互动与复合
[10]
2.1.2 市场逻辑——利益导向与风险规避 2.2.1 政府以“压力型体制”介导指标压力下传
市场逻辑具有利润导向性,是商业利益驱动情况的 国家逻辑强调政府在医疗机构运作中的掌控性力
[11]
体现 。我国公立医院本质上为公益性实体,其市场逻 量。国谈药落地使用是国家公共健康政策的一种运行
辑体现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所带来的逐利取向,原有计 形式,是国家全民健康战略实现的一种手段。为实现
划经济体制下仅依靠国家负责公立医疗机构经营资金 “健康中国”战略,各级卫生健康部门往往通过绩效考核
[12]
和医务人员工资待遇的情况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社会 将促进全民健康这一目标通过“压力型体制”传递至医
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使公立医院由政府主导逐渐转变为 疗机构。一方面,卫生健康部门是医疗机构直管部门,
“自负盈亏”,部分公立医院难免在运营管理中考虑经济 其通过设定药占比、次均费用等多项指标强化对公立医
中国药房 2024年第35卷第14期 China Pharmacy 2024 Vol. 35 No. 14 · 16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