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中国药房》2024年11期
P. 23

mm,5 μm)等,但总体分析时间较长,且图谱后半段色谱                       可能与浮小麦生长环境、采收周期、饮片加工方法、贮藏
          峰太宽、洗脱效率差。考虑到浮小麦样品中大部分化合                           时间等因素有关        [11,18] 。浮小麦和小麦可以明显分为 2
          物极性较小,最终选用 Alltima C8柱(250 mm×4.6 mm,              类,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这一差异可能源于
          5 μm)进行分离。关于流动相中有机相的选择,本研究                         共有成分含量的差异。
          考虑到在210 nm波长下使用甲醇进行梯度洗脱时,基线                            本研究根据 OPLS-DA 和 6 种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
          波动较大,故选择乙腈为有机相进行洗脱;关于流动相                           发现,亚麻酸、亚油酸等8个成分可能为小麦和浮小麦存
          中水相的选择,本研究首先考察了1%磷酸溶液和0.05%                        在差异的标志性成分,含量测定结果也证实浮小麦中亚
          甲酸溶液,结果显示 0.1% 磷酸溶液分离脂肪酸的效果                        麻酸和亚油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小麦,这可能与小麦麸皮
                                                                                                 [19]
          较好,因此最终选用乙腈-0.1%磷酸溶液作为流动相。                         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于小麦胚芽有关 ;峰19、1和
          3.2 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案的考察                                   5 是浮小麦和小麦排前 3 名的主要差异成分,用峰面积
              本研究考察了不同提取溶剂(水、乙醚、甲醇、乙酸                        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也提示浮小麦中上述3种成分的
          乙酯)对浮小麦、小麦样品色谱峰的影响,结果发现以甲                          含量显著高于小麦,这反向验证了OPLS-DA的结果,也
          醇提取的浮小麦、小麦样品色谱峰最多,故在指纹图谱                           提示筛选出的差异峰对应成分可能是小麦和浮小麦功
          研究中选择甲醇作为提取溶剂;而以乙酸乙酯提取的浮                           效差异的物质基础,但其究竟是何成分有待进一步研
          小麦、小麦样品中6个待测成分的干扰较少,故在含量测                          究。此外,本研究发现,小麦和浮小麦中烷基间苯二酚
                                                                                                       [9]
          定时选择乙酸乙酯作为提取溶剂。此外,本研究还考察                           类成分的含量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裴妙荣等 也发
          了不同料液比(1∶10、1∶20、1∶40,m/V)和不同超声提取                  现,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在浮小麦中的含量仅为小麦
          时间(15、30、45 min)对各色谱峰峰面积的影响,结果发                    的1.54倍,提示烷基间苯二酚类可能并不是浮小麦与小
          现在上述不同料液比和提取时间下提取出的色谱峰峰                            麦的主要差异成分。但因生产小麦饮片的公司不多,本
          面积相差不大,故选择1∶10(g/mL)的料液比提取15 min。                  研究所用小麦批数较少,得到的8个差异成分是否能作
          3.3 含量测定指标成分的选择                                    为浮小麦和小麦的鉴别成分仍需扩大样品批数后进一
              烷基间苯二酚类化合物是在谷物中发现的一类独                          步确证。
          特的酚类类脂,具有抑菌、抗肿瘤、抗氧化、抑制 α-葡萄                            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的浮小麦与小麦的 HPLC 定
          糖苷酶活性等作用        [12―13] 。不饱和脂肪酸和植物甾醇类              性、定量分析方法稳定可行、操作简单、结果可靠,可为
          成分也存在于常见谷物中           [10,14] ,具有降低胆固醇及血脂、         浮小麦与小麦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本研究还通
          降压、调节免疫、抗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11,15] 。  过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分析筛选出了亚麻酸和亚油酸等8
          因此,烷基间苯二酚类成分、不饱和脂肪酸和植物甾醇                           个浮小麦与小麦的差异成分,可为浮小麦和小麦的鉴定
          类成分均有可能是浮小麦、小麦的效应物质基础。目                            和功效差异研究提供线索。
          前,基于 HPLC 的浮小麦分析方法中,研究最多的指标                        参考文献
                                             [6]
          是 5-二十一烷基间苯二酚         [6―7,9,16] ,亚油酸 、豆甾醇 等       [ 1 ]  陈小红 . 浮小麦中药学研究[J]. 中国医疗前沿,2013,8
                                                     [11]
          也偶有报道,但同时测定的成分最多只有2种。本研究                               (16):91-93.
          前期通过一级质谱扫描信息及与对照品比对,首次在浮                                CHEN X H.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of Fructus Tritici Le‐
          小麦指纹图谱中指认出了亚麻酸及其他3个烷基间苯二                                vis[J]. Natl Med Front China,2013,8(16):91-93.
          酚类成分(5-十七烷基间苯二酚、5-十九烷基间苯二酚、                        [ 2 ]  杨浩宇,张莉莉,顾成娟,等 . 黄芪、浮小麦、煅牡蛎治疗
          5-二十三烷基间苯二酚)。此外,本研究还将浮小麦指                               虚汗多经验:仝小林三味小方撷萃[J]. 吉林中医药,
          纹图谱与豆甾醇、谷甾醇对照品色谱峰进行了比对,但                                2020,40(4):425-427.
          未在浮小麦指纹图谱中相应位置处见到明显色谱峰。                                 YANG H Y,ZHANG L L,GU C J,et al. Astragalus mem‐
                                                                  branaceus,Fructus  Tritici  Levis,calcined  cyster  in  the
          最终,本研究确定了同时测定 2 种脂肪酸和 4 种烷基间
                                                                  treatment of sweating disease:three prescriptions by pro‐
          苯二酚类成分含量的HPLC方法,并对浮小麦及小麦中
                                                                  fessor TONG Xiaolin[J]. Jilin J Chin Med,2020,40(4):
          的相应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
                                                                  425-427.
          3.4 不同产地浮小麦的质量影响因素以及浮小麦与小
                                                             [ 3 ]  于双洋,张雪松,樊美玲,等.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治
          麦的差异成分对比分析
                                                                  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用药规律[J].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小麦种植生产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安徽、河                             2023,43(23):5729-5732.
          北、江苏、新疆等省份,其中河南、山东、安徽常年稳居全                              YU S Y,ZHANG X S,FAN M L,et al. Study of medica‐
                                     [17]
          国小麦种植面积与产量前 3 位 。通过 CA 和 PCA 发                          tion patterns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现,产自安徽的浮小麦均可聚成一类,表明其质量较为                                based  on  data  mining  techniques[J].  Chin  J  Gerontol,
          均一、稳定;而其他地区的浮小麦质量存在一定差异,这                               2023,43(23):5729-5732.


          中国药房  2024年第35卷第11期                                              China Pharmacy  2024 Vol. 35  No. 11    · 1301 ·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