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3 - 《中国药房》2023年22期
P. 133
态变化,从而筛选差异代谢物并研究其参与的生物过 低等或中等水平的代谢物在UC患儿体内更为丰富。上
程,揭示相关生命活动机制。由于这项新兴学科具有样 述研究表明,代谢组学技术可以应用于UC与CD或者其
本来源丰富、研究流程完善、检测手段多样、统计方法成 他相似疾病的诊断鉴别。
[9]
熟等诸多优点 ,已被广泛应用到疾病机制及药物治疗 1.2 临床分期
的研究中。代谢组学所具有的整体性、动态性、即时性 UC 是一个反复发作和缓解交替的病理过程。Sun
的特点与中医思维模式相一致,在中医药疗效评价及其 等 对临床收集的 UC 患者粪便和血浆样品进行了 16S
[16]
[10]
生化作用机制研究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 。本文综述 rRNA测序和液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不仅表明鞘脂代
了近年来代谢组学技术在中药干预UC研究中的应用现 谢是富集显著的通路之一,UC 患者的 1-磷酸鞘氨醇增
状及研究进展,以期为代谢组学的系统化应用提供理论 加且与罗氏菌、克雷伯氏菌、埃希氏-志贺菌之间存在关
基础。 联,而且显示 UC 患者的血浆代谢物氧化三甲胺浓度明
1 代谢组学在UC研究中的应用 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同时活动性UC组较非活动性UC组
应用代谢组学技术检测 UC 患者或动物模型的血 有增加的趋势。而氧化三甲胺可激活相关炎症通路或
液、尿液、粪便、结肠组织等样品中的代谢产物,具有高 促进炎症因子释放,参与多种炎症性疾病的发生发
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的优势,能够为UC的诊断鉴别、临床 展 。Keshteli等 招募并随访了20例缓解期UC患者,
[18]
[17]
分期、治疗机制研究以及中医证候分型等方面提供重要 评估其12个月内是否出现临床复发,并进行尿液和血清
参考价值。 代谢组学分析,结果发现,随访期间临床复发和未复发
1.1 诊断鉴别 的UC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即与未复发的UC患者比
UC 患者的内源性代谢紊乱,其内源性代谢物与健 较,临床复发的UC患者反式乌头酸(尿液)、3-羟基丁酸
[11]
康人相比有明显差异。Tang 等 对 32 例 UC 患者和 23 (血清)、乙酰乙酸(血清)、丙酮(血清)水平较高,乙酰胺
例健康人的粪便样品进行了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结果显 (尿液)和胱氨酸(尿液)水平较低。Hisamatsu 等 通过
[19]
示,UC 患者粪便样品中石胆酸、脱氧胆酸、甘氨酸脱氧 检测血浆游离氨基酸浓度首次证明了组氨酸水平降低
胆酸、甘油三酯胆酸和牛磺石胆酸等次级胆汁酸水平较 与缓解期 UC 患者复发风险增加有关。可见,代谢组学
健康对照组均明显降低,而牛磺胆酸、胆酸、牛磺鹅脱氧 研究可以为UC的临床分期提供客观依据。
胆酸和甘氨鹅脱氧胆酸等初级胆汁酸水平均明显升高。 1.3 治疗机制研究
[12]
Coburn 等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 UC 患者结肠组 UC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疗法和改变饮食习惯
[20]
织和血清样品进行了氨基酸分析,结果发现,UC 患者 等。Fritsch 等 基于非靶向和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发现,
的 L-精氨酸减少,且 L-精氨酸与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经过低脂肪、高纤维饮食干预后,UC患者粪便代谢物中
activity index,DAI)呈负相关,L-精氨酸和精氨酸酶的活 的乙酸盐、色氨酸水平均显著增加,月桂酸水平显著下
性与上皮修复也有一定关系。在动物实验方面,耿曙光 降,这些代谢物的变化可能在改善 UC 症状和炎症方面
[21]
[13]
等 检测了UC大鼠和正常大鼠的结肠组织,结果发现, 发挥作用。Dai等 整合微生物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对
UC大鼠的尿苷、腺嘌呤、胞嘧啶、甘氨酸、乳酸水平均较 UC 患者粪便样品进行了检测,发现美沙拉嗪不仅可恢
正常大鼠明显上升,而甘露糖、β-丙氨酸、苏氨酸、牛磺 复 UC 患者相较正常人上升的盐酸、异亮氨酸、苯乙烯、
酸水平均明显下降。可见,与健康机体相比,UC患者的 肌酸水平,以及降低的胆酸、脱氧胆酸等水平,而且可改
[22]
内源性代谢产物存在差异,这为UC的诊断提供了思路, 善肠道微生物群的多样性和丰度。另外,胡楠等 检测
众多研究所得的共同差异代谢物可为筛选早期诊断UC 了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UC大鼠不同病期肝、肾、肠微粒
的分子标志物提供参考。 体中奥美拉唑代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发现,奥美拉唑
UC 和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D)同属 IBD,两者 在UC急性期大鼠肝脏中的代谢减慢,在UC恢复期时恢
在临床上不易鉴别,而通过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发现,UC 复正常;同时,该药在各组大鼠肾和肠微粒体中的代谢
[14]
和 CD 的代谢物存在一定的差别。Ooi 等 在基于气质 活性无显著差异。可见,借助代谢组学可以探究饮食改
联用技术的氨基酸和三羧酸循环相关分子分析中,不仅 变、药物干预对UC的作用机制,还可以进行药物代谢动
发现UC患者结肠病变组织中16个氨基酸和5个三羧酸 力学研究。
循环分子水平较低,而且发现 UC 患者的血清代谢谱与 1.4 中医证候分型
[23]
[15]
CD患者和健康志愿者明显不同。Kolho等 对比发现, 在中医证候分型方面,王佳婕等 通过检测血浆代
UC和CD患儿的代谢物图谱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 谢物发现,相比于健康人,UC 患者的乙酰乙酸、丙酮水
在血清样本中,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D患儿的氨基酸代 平升高,乳酸、肌肽、丙氨酸、异亮氨酸水平降低,且慢性
谢、叶酸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途径受到干扰,而UC患儿 复发型UC大肠湿热证患者的葡萄糖、苏氨酸、肌肽水平
的鞘脂代谢途径受到干扰;在粪便样本中,CD患儿体内 高于脾胃气虚证患者,缬氨酸、丙氨酸、甘氨酸水平低于
中国药房 2023年第34卷第22期 China Pharmacy 2023 Vol. 34 No. 22 · 28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