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2 - 《中国药房》2023年19期
P. 122
3.3 治疗选择 表3 疾病分型与药物治疗方式发生运动功能改善的分
42例患者中,有23例(54.8%)患者既往未接受任何 布情况[例(%%)]
SMA 疾病修正治疗药物,利司扑兰为其首个 SMA 疾病 利司扑兰作为首个治疗药物 诺西那生作为首个治疗药物
SMA临床分型
治疗药物:其中1例患者因经济原因将利司扑兰换用为 利司扑兰 利司扑兰+诺西那生 转用诺西那生 诺西那生+利司扑兰 转用利司扑兰
1型 8(24.2) 1(3.0) 1(3.0) 6(18.2) 2(6.1)
诺西那生单药治疗;有19例(45.2%)患者将诺西那生作 2型 5(15.2) 0 0 1(3.0) 1(3.0)
为首个SMA疾病治疗药物:3例患者分别由于无法接受 3型 4(12.1) 0 0 4(12.1) 0
诺西那生注射给药方式、疫情原因无法注射诺西那生以 总计 17(51.5) 1(3.0) 1(3.0) 11(33.3) 3(9.1)
及服用诺西那生后功能退化等原因而换用为利司扑兰 为临床或诊断所见,一般无需治疗。其中1例患者服药
单药治疗。具体药物使用情况见表1。 后2~3个月于凌晨持续低热,该患者的药物治疗方式为
表1 随访患者药物治疗方案[例(%%)] 利司扑兰单药治疗。鉴于该患者用药后较长时间处于
利司扑兰作为首个治疗药物 诺西那生作为首个治疗药物 发热状态,药师建议患者应及时就医,化验检查,明确病
SMA临床分型
利司扑兰 利司扑兰+诺西那生 转用诺西那生 诺西那生+利司扑兰 转用利司扑兰 因后在医生指导下对症处理。
1型 10(23.8) 2(4.8) 1(2.4) 9(21.4) 2(4.8) 另一例患者服药后出现皮肤干燥、局部皮肤颜色变
2型 5(11.9) 1(2.4) 0 2(4.8) 1(2.4)
3型 4(9.5) 0 0 5(11.9) 0 暗,该患者的药物治疗方式为使用诺西那生后增加利司
总计 19(45.2) 3(7.1) 1(2.4) 16(38.1) 3(7.1) 扑兰,为两药联用。随访期间“皮肤干燥、变暗”这一不
3.4 药物治疗效果 良事件在利司扑兰和诺西那生的药品说明书中未见报
3.4.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道。考虑到脊髓性肌萎缩的疾病严重程度、患者使用疾
42例服用利司扑兰的患者中,临床症状以运动功能 病修正治疗药物的获益以及这些不良事件本身的严重
变化最为明显。33 例(78.6%)出现运动功能改善:1 型 性,从获益-风险平衡的角度来评估,药师叮嘱患者按需
患者 18 例(54.5%)、2 型患者 7 例(21.2%)、3 型患者 8 例 就医问诊并将该皮肤事件按要求进行了报告。
(24.2%);9 例患者运动功能维持。“吞咽功能”“呼吸功 3.6 患者用药咨询
能”“食欲”的变化情况主要是以“维持”为主,表现为“维 利司扑兰作为治疗罕见病的高价新特药,且大部分
持”的患者比例分别为 81.0%(34/42)、90.5%(38/42)、 用药患者为儿童,患者及家属重点关注并担忧利司扑兰
78.6%(33/42),这 3 项临床症状改善的患者中,以 1 型 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DTP药房药师需要对患者用药咨
SMA患者获益最大,1型SMA患者“吞咽功能”“呼吸功 询进行及时的解答。随访过程中共有4名患者提出用药
能”“食欲”改善占比分别为 75.0%、100%、77.8%(表 2)。 咨询,表4列举了随访管理中患者向药师进行用药咨询
服药后患者在各监测项目下均未出现功能退化情况(患 的问题,以及对应的药师回复。
者早期服用非说明书规定配制方法的利司扑兰后出现 表4 患者用药咨询及药师解答
暂时性下肢力量减弱除外)。 患者咨询问题描述 例(%) 药师解答
表2 不同临床分型患者用药后相关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利司扑兰对生育的影响 1(2.4)适龄且具有生育能力的患者在服药期间均需采取避孕措施。在动物研究
中,观察到利司扑兰对雄性生育力的影响是可逆的,无遗传效应,不会影
(例)
响下一代
吞咽功能 呼吸功能 运动功能 食欲
项目 利司扑兰对用药时间的要求 1(2.4)每日同一时间服药,餐前餐后均可
1型 2型 3型 1型 2型 3型 1型 2型 3型 1型 2型 3型 患者感染肺炎进入重症加强 1(2.4)利司扑兰药品说明书、已发表的临床研究、真实世界临床数据均未显示该
改善 6 1 1 4 0 0 18 7 8 7 1 1 护理病房后验血显示低钾 药会致血钾降低,需考虑是否为病毒感染或联合用药引起。药师建议当
维持 18 8 8 20 9 9 6 2 1 17 8 8
(3.2 mmol/L),咨询是否由 血钾指标略低于正常值时,除了用药外还可以通过食用香蕉来补充。患
退化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利司扑兰引起 者接受药师建议,复查后血钾恢复正常值
3.4.2 不同SMA临床分型和药物治疗方案与运动功能 利司扑兰是否引起上呼吸道 1(2.4)呼吸道感染并非利司扑兰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出现呼吸道感染更可能与
感染甚至肺部感染 原患SMA疾病有关
改善的分布关系
对比不同SMA临床分型与药物治疗方案发生运动 4 讨论
功能改善的分布(表 3),结果显示将利司扑兰作为首个 4.1 从剂型、疗效、经济三方面因素比较利司扑兰与诺
SMA 治疗药物且单药治疗时运动功能改善发生率为 西那生
51.5%(17/33),其中2名(6.1%,2/33)患者反映仅在服药 目前临床针对 SMA 无根治性治疗方案,其对症治
的第1个月有明显疗效,之后疗效维持;将诺西那生作为 疗策略是通过疾病修正治疗药物增加 SMN 的表达,改
首个 SMA 治疗药物,后续联用利司扑兰时运动功能改 善患者的运动能力,代表药物为利司扑兰与诺西那
善发生率为33.3%(11/33)。 生 [5―8] 。从剂型优势方面比较,口服剂型是利司扑兰的
3.5 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一个显著优势;利司扑兰可透过血脑屏障,具有良好的
有2例1型SMA患者服药后出现不良事件,均为Ⅰ 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组织分布 [9―10] 。在随访管理患者
级毒性。CTCAE 标准中的Ⅰ级不良事件毒性轻微、仅 中,有 23 例(54.8%,23/42)患者因利司扑兰可接受的给
· 2416 · China Pharmacy 2023 Vol. 34 No. 19 中国药房 2023年第34卷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