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1 - 《中国药房》2023年16期
P. 121

2.3 磁响应型                                           种新型的给药方式使得肿瘤治疗用药更加简便、副作用
              磁场是另一种形式的外部触发,经临床证实,磁响                         更少,同时该制剂可绕过角质层屏障,且靶向磁场和原
          应型经皮给药系统能够保证药物在深层组织中的安全                            位辐照激光的使用进一步增强了药物的经皮透过率和
              [32]
          释放 。由于生物组织通常是磁惰性的,故正常情况下                           靶向释放量。虽然目前联合刺激响应型经皮给药系统
          磁力不会被病理部位过多削弱,同时也有利于防止磁场                           的应用较少,但已有 pH-光热响应、pH-氧化还原响应系
          产生的能量在健康组织中的过度沉积。                                  统在其他途径给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这为未来联合刺
              金属纳米颗粒可与皮肤脂质相互作用,从而使角质                         激响应型经皮给药制剂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层结构发生改变。在金属纳米颗粒上涂布聚乙二醇和                            4 总结与展望
          多肽等聚合物,可进一步改善药物的沉积及其在皮下脂                               刺激响应型载体材料可通过外部条件控制药物的
          肪组织中的渗透。目前,有体内透皮研究表明,在外部                           释放,从而促使药物精准到达病变部位,提高药物透皮
          磁驱动场的影响下,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可深入皮                           利用率;同时,该类材料还能发挥实时监测作用,为皮肤
          肤,且可通过滤泡绕过角质层,进而在皮肤癌的透皮治                           癌、糖尿病、皮肤炎症等疾病的治疗与监测提供了新的
                      [33]
          疗中发挥作用 。                                           手段。基于上述理论和实验,目前已有研究人员研发出
          3 联合刺激响应型经皮给药系统                                    单刺激响应型经皮给药制剂并申请专利,为投入市场做

              将 2 种或 2 种以上的刺激响应型经皮给药系统结                      好了准备。例如,外源性的温度刺激响应系统可通过无
          合,开发联合刺激响应型经皮给药系统是目前研究的主                           线调控加热材料 、温度敏感型材料                [41―44] 来控制药物的
                                                                            [40]
          要内容 。某些疾病发作时,病灶组织的温度和pH将发                          释放,还可通过近红外光等外源装置进行给药速率的调
                [34]
                                                               [45]
          生明显变化,开发温度-pH 双响应型经皮给药系统能大                         节 ;内源性刺激响应型经皮给药系统则主要以pH响应
                                                                                          [48]
          幅提高治疗效果。目前,基于温度-pH双响应的水凝胶、                         材料为载体制备凝胶剂          [46―47] 、胶束 ,从而实现药物的可
          微凝胶、纳米凝胶等已被证实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且                           控释放,最终达到治疗皮肤疾病的目的。由于内源性诱
                                                [35]
          安全性高、刺激较小,是非常可靠的载药系统 。例如,                          因和外源性刺激难以控制,致使刺激响应型经皮给药系
                    [36]
          Chatterjee等 将以HA和寡聚糖为基础的纳米偶联物作                     统还存在一些不足:(1)病变部位pH会随疾病的进展而
          为pH响应化合物,与热响应聚合物泊洛沙姆结合,研制                          发生变化,若 pH 响应型经皮给药系统在递送期间被激
          了一种 pH-温度双响应型水凝胶。该水凝胶在 37 ℃下                       活,将可能导致药物脱靶递送。(2)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
          发生了溶胶向凝胶形态的转变,表明其具有热响应性;                           需高度关注载体材料的皮肤刺激性。一方面,经过修饰
          体外释放研究表明,该水凝胶在中性条件下可持久释放                           的载体材料是否会对皮肤造成损伤、药物透皮进入真皮
          药物,且释药量较高。Yamazaki等 开发了一种用于控                       层后是否会进入血液循环进而对全身产生影响,都是值
                                       [37]
          制透皮递送的双重刺激响应型脂质体,具有 pH 和温度                         得研究者关注的问题;此外,若使用的载体材料含有金
          双重刺激响应性能。该脂质体以甲氧基二甘醇甲基丙                            属成分,可能会刺激皮肤,引起过敏反应,甚至有药物泄
                                                                     [49]
          烯酸酯、甲基丙烯酸、月桂基四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共                           漏的风险 。另一方面,外源性刺激(如光、磁)在应用
          聚物为载体,经过修饰后,可在 pH 5~6 和 35~37 ℃环                   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强度,以避免对人体健康组织产生
          境(与皮肤基底层黑色素细胞的体内环境相似)下实现                           刺激。
                                                     [38]
          药物释放,且具有良好的皮肤渗透性。Mostafalu等 研                          如何高效运用智能型经皮给药系统以发挥疾病治
          制了一种智能伤口敷料,该敷料所载温度和 pH 传感器                         疗优势是未来研究者亟须解决的问题,合理设计能够实
          可实时监测伤口环境,并可实现按需、闭环释放药物。                           时监测药物体内过程并能进行数据采集和远程控制的
          这种灵活的敷料制剂能充分发挥智能释药作用,满足临                           制剂以实现个体化精准治疗是未来制剂研发的重要方
          床对慢性伤口恢复治疗与检测的双重要求。                                向。随着研究的深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监测药物
              除 pH-温度联合刺激响应型外,其他类型的联合刺                       动态变化的设备(如微流控及传感器等)将成为智能型
                                                     [39]
          激响应型经皮给药制剂的相关研究有限。Zhang等 以                         药物递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刺激响应型经皮
          四氧化三铁为磁性载体材料,包裹载有阿霉素和血卟啉                           给药系统的相关研究仍处于实验阶段,未来还需更深层
          单甲醚的水凝胶,将叶酸固定在复合材料的表面,构建                           次的稳定性、毒性及皮肤刺激性评估,为临床应用奠定
          了一种光敏化磁性纳米粒并将其装入细菌纤维素膜中。                           理论基础。随着刺激响应型经皮给药系统从实验到临
          在静态磁场作用下,该制剂可诱导纳米粒从纤维素膜移                           床的转变,以及在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规范化应用,相
          动到乳腺癌组织中并释放阿霉素和血卟啉单甲醚。这                            信智能型经皮给药方式将在医药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


          中国药房  2023年第34卷第16期                                              China Pharmacy  2023 Vol. 34  No. 16    · 2031 ·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