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9 - 《中国药房》2023年16期
P. 119
[14]
[3]
核酸类药物的响应型纳米载体 、非病毒递送系统中的 稳定,在酸性条件下自发溶解,基于此,肖永成等 制备
[4]
智能刺激响应型纳米颗粒 、用于关节软骨修复的智能 了一种负载磷酸钙矿化胰岛素和磷酸铜矿化葡萄糖氧
[5]
水凝胶 等。这些刺激响应型载体材料在给药系统中的 化酶(mineralized glucose oxidase,m-Gox)的透明质酸
应用改善了现有药物递送的局限性、单一性,能够实现 (hyaluronic acid,HA)微针阵列。该研究发现,m-Gox可
药物的靶向性递送,并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同时,部分 将葡萄糖氧化成葡萄糖酸,使局部pH下降,为磷酸钙提
载体可通过刺激响应的方式增加药物在皮肤中的滞留 供了可识别的pH信号,从而促使胰岛素灵活释放,以降
量及滞留时间,从而达到持续、可控的释药效果,具有广 低患者血糖。Chen 等 采用相同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
[15]
泛的应用前景。基于此,本研究拟对不同刺激响应型经 藻酸盐且装载 2 型糖尿病治疗药物艾塞那肽的 pH 响应
皮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未来制备更高 型智能微针贴片,该制剂不仅可减轻患者注射部位疼
效的智能型经皮给药制剂提供参考。 痛,提高其依从性,而且可实现对患者血糖的动态调节,
1 内源性刺激响应型经皮给药系统 有望为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内源性刺激响应型经皮给药系统通过载体材料对 受肿瘤细胞过度增殖和血管结构异常的影响,肿瘤
病理部位pH、温度等改变作出特异性响应,从而将药物 组织的代谢过程以无氧糖酵解为主,这导致肿瘤微环境
[16]
递送至靶部位。 常呈弱酸性 。人体正常皮肤的pH为4.1~5.8,在正常
1.1 pH响应型 分化的成体细胞中,细胞内 pH 通常约为 7.2,低于细胞
pH 响应型可控释载体材料具有受环境 pH 变化刺 外pH。然而,肿瘤细胞具有较高的细胞内pH和更低的
激而发生构象变化的特性。将该类载体材料与药物结 细胞外pH。因此,基于肿瘤细胞pH失调开发的特异性
[17]
合,所得制剂可利用病理部位和正常组织之间的pH差, 经皮给药系统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肿瘤治疗策略 。Li
[18]
定向地将药物递送至病灶,或延长药物在皮肤中的滞留 等 制备了一种皮肤微环境响应聚合物微针,以用于皮
[6]
时间,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 肤癌的治疗。该微针包括pH响应过渡层和基因加载层
1.1.1 纳米颗粒 2 个部分。体内研究结果显示,当体内环境变化时,含
纳米材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药物递送领域,且其独 pH响应过渡层的微针会破裂并促进基因加载层药物的
有的纳米效应使其有望成为靶向治疗多种疾病的药物 释放,该制剂对黑色素瘤小鼠的抑瘤率可达90.1%,远高
递送载体。为了提高纳米材料的释药性,使相关制剂更 于不含过渡层微针的抑瘤率(46.4%)。
精准、智能,已有不少研究将纳米载体与pH响应型载体 1.2 温度响应型
[8]
[7]
材料结合,再进一步与水凝胶 、微针 等经皮给药制剂 根据部分疾病会使患者皮肤局部温度升高的特性,
结合,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例如,Asad等 制备 使用温度敏感型载体材料所制的经皮给药制剂可通过
[9]
了包被 pH 敏感聚合物 E100 纳米颗粒的水凝胶递送系 识别伤口部位的温度差异来释放包载药物,从而发挥治
统,并将其应用于银屑病的治疗。结果显示,负载纳米 疗作用。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是一类典型的温度响
颗粒的水凝胶与皮肤结合后,可通过皮肤 pH 的变化而 应型高分子材料,其临界转变温度较低且与人体体温相
将药物从聚合物中释放出来,具有较高的渗透速率和较 近,当环境温度高于临界转变温度时,该材料会发生相
低的沉积速率,对于银屑病这类需要局部靶向治疗的皮 变、收缩,可用以制备智能响应载药系统。利用这一特
[19]
肤病来说是非常理想的选择。Khan等 [10―11] 研制了pH响 点,Guo 等 采用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丝素蛋白、聚
应型布洛芬纳米颗粒,并将其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治 氨酯制备了一种温度响应型微针贴片,当发生严重感染
疗。相关数据表明,该纳米颗粒能在 pH6.8 的炎症组织 时,伤口区域的温度最高可达 39.4 ℃,这样的高温可使
中特异性地释放药物,其缓释时间和渗透率均明显长于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收缩,从而将嵌在微针内的药物
或高于游离药物。 释放至伤口区域。该团队还通过荧光素标记法,在荧光
1.1.2 微针 显微镜下观察了温度响应型微针的药物释放过程,初步
传统的胰岛素给药方式是皮下注射,这不仅会对患 证实了该制剂对糖尿病大鼠皮肤损伤的修复作用。可
者的皮肤造成损伤,而且不灵活、不方便的给药方式也 见,这种新型微针贴片有望用于慢性伤口的治疗。
[12]
会影响患者的依从性 。通过微针给药可以减少注射 2 外源性刺激响应型经皮给药系统
引起的疼痛,改善患者的依从性,但缺点是无法动态监 外源性刺激主要是指光、热、磁、电等物理化学刺
[13]
控血糖变化从而实现灵活给药 。磷酸钙是一种 pH 敏 激,外源性刺激响应型经皮给药系统可利用上述外部因
感的生物载体材料,可在 pH7.4 的皮肤组织环境中保持 素使载体材料发生相变,进而实现药物的递送。
中国药房 2023年第34卷第16期 China Pharmacy 2023 Vol. 34 No. 16 · 2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