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2 - 《中国药房》2023年5期
P. 62

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然后按照“2.2”项下色谱条件进                         3.2 定量分析指标成分的选择
          样测定,记录峰面积,按外标法计算各成分的含量,并计                              《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管理规
          其加样回收率。结果显示,桑皮苷 A、栀子苷、小檗碱、                          定》第十五条明确指出:经典名方制剂药品标准的制定
                                                                                       [4]
          黄芩苷、槲皮素、木犀草素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                             要加强多成分、整体质量控制 。目前,关于经典名方桑
                                                                                                     [12]
          95.96%、96.32%、99.12%、98.48%、93.75%、96.99%,RSD       白皮汤指标成分的研究,仅有桑皮苷A的报道 ,有必要
          分别为 1.57%、1.97%、1.28%、0.44%、2.01%、1.74%(n=          进行重新定位。
          6),表明该方法的准确度较好。                                         笔者通过查阅资料        [12―14] ,筛选出槲皮素、木犀草素、
          2.4.6 含量测定 取“2.1.1”“2.1.2”项下样品 T1~T6、               桑皮苷 A、小檗碱、黄芩苷和栀子苷 6 种主要指标成分。
          S1~S11的供试品溶液,分别按“2.2”项下色谱条件进样                       桑白皮汤方中桑白皮为君药,可泻肺火、祛痰平喘,笔者
          测定,记录峰面积,按外标法计算6种指标成分的含量。                           选取其中具有镇痛抗炎、抗氧化的成分桑皮苷A作为指
          实验平行3次,取平均值,结果见表2。                                  标成分;黄芩可泻肺火、消痰热,浙贝母可清热、化痰、降
          表2 桑白皮汤物质基准的含量测定结果(n=3,μg/mL)                       气,炒栀子、黄连可清肺热、泻肺火,四者共为臣药,笔者
           样品编号  桑皮苷A  栀子苷    小檗碱   黄芩苷   槲皮素 木犀草素   总含量      选取其中具有抗炎、抑菌作用的成分黄芩苷、栀子苷、小
           T1     21.055  217.962  43.581  192.122  19.591  16.386  510.697  檗碱作为指标成分;法半夏可燥湿、化痰、止咳,炒紫苏
           T2     28.374  381.014  88.596  282.718  22.514  21.467  824.683  子可降气、化痰、平喘, 苦杏仁可降气、止咳、平喘,三
           T3     51.527  453.030  211.417  473.318  28.066  35.603  1 252.961  者共为佐药,笔者选取炒紫苏子中具有抗炎、镇咳、祛痰
           T4     61.974  610.400  253.686  561.436  36.116  48.431  1 572.043
           T5     64.168  851.674  269.430  578.587  39.973  51.545  1 855.377  作用的成分木犀草素作为指标成分。此外,笔者还选取
           T6     63.912  853.558  265.977  560.693  40.162  51.304  1 835.606  桑白皮、栀子、黄连的共有成分槲皮素作为指标成分,兼
           S1     15.171  197.316  42.568  160.500  16.370  12.920  444.845  顾了方中君臣佐使药。
           S2     21.484  361.816  69.015  194.314  17.905  19.097  683.631  3.3 色谱条件的选择
           S3     24.470  378.238  67.585  185.777  18.373  20.522  694.965
           S4     27.969  438.651  82.362  232.778  19.337  26.403  827.500  在前期研究中,笔者比较了在 238、254、280 和 345
           S5     30.548  481.099  96.104  209.113  18.980  26.700  862.544  nm 这 4 个波长下样品的出峰情况,结果在 254 nm 波长
           S6     32.821  498.002  106.156  268.938  23.016  33.262  962.195  下样品的出峰数目较多、分离度较高,故本研究最终选
           S7     34.084  528.718  116.071  250.914  22.073  31.896  983.756
           S8     39.575  589.208  146.404  273.458  22.912  35.002  1 106.559  择测定波长为254 nm。此外,本研究还比较了甲醇-水、
           S9     46.628  701.208  185.962  362.819  26.106  43.392  1 366.115  乙腈-水、甲醇-磷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的出峰情况,优选
           S10    53.004  783.295  215.603  435.321  27.859  49.092  1 564.174  出甲醇-磷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又
           S11    53.624  794.861  217.811  429.760  27.453  48.099  1 571.608
                                                              考察了不同体积分数的磷酸水溶液(甲醇-0.05%磷酸水
          3 讨论                                                溶液和甲醇-0.1% 磷酸水溶液)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
          3.1 桑白皮汤物质基准的制备                                     果显示,以甲醇-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时,所测各成
              在经典名方的新药研发中,物质基准的研制是保障                          分峰形和分离效果均较好,且基线平稳、无拖尾现象,故
          其质量的关键环节,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密切相                             本研究最终选用甲醇-0.1%磷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
          关。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中的单位量值“1                          3.4 含量测定结果分析
          分为 0.373 g”,方中 8 味药,折算剂量为每味药各 3 g,                      本研究结果显示,同等质量桑白皮汤煮散和汤剂在
                      [9]
                                     [10]
          处方总量为 24 g。依据刘默等 对桑白皮汤的成方考                          煎煮过程中桑皮苷A、栀子苷、小檗碱、黄芩苷、槲皮素、
          证 “水二盅,姜三片,煎八分,温服”,其制法为“粗捣筛,                        木犀草素的含量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基本呈上升趋势。
          一剂一煎一服,加水量为400 mL煎至320 mL”。参考仝                      相比于煮散,汤剂在煎煮过程中指标成分的溶出速度较
                [11]
          小林等 将饮片捣成粗粉颗粒(过 4 目筛不过 10 目筛)                       慢,且共有峰也较少;煎煮5 min之前,2种物质基准指标
          煎煮 1 次制备煮散,主要有效成分的溶出在 10~20 min                     成分含量相差不大;但煎煮5 min之后,煮散中指标成分
          达到平衡;将饮片直接入药煎煮2次制备汤剂时,加水量                           含量快速上升,汤剂中指标成分含量则缓慢上升;煮散
          一般为药材质量的 12~20 倍,主要有效成分的溶出在                         煎煮 20 min 时,指标成分含量为汤剂煎煮 50 min 时的
          50~60 min达到平衡。因此,本研究桑白皮汤煮散的制                        1.1~1.5 倍,总含量为汤剂的 1.2 倍。单从总含量来看,
          备工艺确定为:煎煮 1 次,时间为 20 min,加水量为 400                   煮散煎煮 10 min 时指标成分含量与汤剂煎煮 40 min 相
          mL;汤剂的制备工艺确定为:煎煮2次,时间分别为30、                         当。在煎煮15~20 min时,煮散中指标成分黄芩苷的含
          20 min,加水量分别为350、300 mL。由于本方中质地坚                    量有减少趋势。这可能是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水量因
          硬的药材较多,浸泡时间理应不少于 30 min,为完全浸                        蒸发逐渐减少所致;或者是因为溶液的吸附作用逐渐强
                                                                                               [7]
          透药材,本研究最终将浸泡时间定为 60 min。此外,基                        于扩散作用,指标成分溶出量减少所致 。总体来看,桑
          于临床应用一致性原则,本研究统一选用2 100 mL的陶                        白皮汤煮散比汤剂更具缩短煎煮时间、节约中药资源的
          瓷药罐作为单剂处方的煎煮容器,先武火(功率 1 700                         优势,在后续桑白皮汤制剂的开发中更具有研究价值。
          W)煮沸再文火(功率300 W)继续加热保持微沸。                                                              (下转第574页)


          · 568 ·    China Pharmacy  2023 Vol. 34  No. 5                               中国药房  2023年第34卷第5期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