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2 - 《中国药房》2023年1期
P. 62
峰(VIP值=1.27)可能是影响不同批次间桦褐孔菌质量 据。本研究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筛选出 3
的标志性成分。 个影响桦褐孔菌药材质量的标志性成分,分别为桦褐孔
3 讨论 菌醇、栓菌酸及色谱峰7所代表的化学成分。研究表明,
3.1 薄层色谱鉴别时提取溶剂和展开剂的选择 桦褐孔菌醇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等药理作用 [13―14] ,
桦褐孔菌药材薄层色谱鉴别时,分别考察了不同提 栓菌酸具有抗炎、抗肿瘤、抗胃溃疡、降糖、神经保护等
取溶剂(甲醇、异丙醇、三氯甲烷)对药材提取效果的影 药理作用 [15―16] 。因此,后续研究可将上述 3 种成分作为
响。结果发现,以三氯甲烷为提取溶剂时,其对栓菌酸、 桦褐孔菌药材质量控制的评价指标。
桦褐孔菌醇的薄层色谱斑点有干扰;以甲醇为提取溶剂 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桦褐孔菌药材的薄层
时,其对栓菌酸、桦褐孔菌醇的提取效果较差,薄层色谱 色谱鉴别方法及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分
斑点不清晰;以异丙醇为提取溶剂时,其对栓菌酸、桦褐 析可为桦褐孔菌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孔菌醇的提取效果较好,薄层色谱斑点清晰无干扰,故 参考文献
本实验采用异丙醇为提取溶剂。另外,本实验还考察了 [ 1 ] 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山东省中药材标准[S]. 济
石油醚(60~90 ℃)-乙酸乙酯、三氯甲烷-乙酸乙酯-乙 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232-234.
醚、二氯甲烷-甲苯-甲酸-甲醇、三氯甲烷-甲苯-乙酸乙 [ 2 ] 湖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 . 湖北省中药材质量标准[S]. 北
酯-甲醇等不同展开剂对栓菌酸、桦褐孔菌醇分离的影 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9:182.
[ 3 ] 谷妲,包海鹰 . 栽培与野生桦褐孔菌菌核的生药学比较
响。结果发现,以三氯甲烷-甲苯-乙酸乙酯-甲醇(体积
[J].中国食用菌,2010,29(3):40-42.
比为10∶4∶1∶1)为展开剂时,栓菌酸的分离效果较好,比
移值适中,斑点清晰;以二氯甲烷-甲苯-乙酸乙酯-甲醇 [ 4 ] 李艳婷,郭尚,徐莉娜,等 . 桦褐孔菌资源分布及其地域
环境条件分析[J].中国林副特产,2019(4):60-65.
(体积比为 10∶4∶0.3∶0.3)为展开剂时,桦褐孔菌醇的分
[ 5 ] 刘迎秋,包海鹰 . 桦褐孔菌 Inonotusn obliquus 化学成分
离效果较好。 及药理作用[J].中国食用菌,2008,27(4):34-39.
3.2 HPLC 指纹图谱研究时提取溶剂及色谱条件的 [ 6 ] 黄年来.俄罗斯神秘的民间药用真菌:桦褐孔菌[J].中国
选择 食用菌,2002,21(4):7-8.
在制备供试品溶液时,笔者考察了异丙醇、甲醇、三 [ 7 ] 张勇,李传峰,高桂花,等 . 半夏野生品和栽培品中 8 种
氯甲烷等提取溶剂对桦褐孔菌药材 HPLC 图的影响。 核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建立及差异分析[J].中国药
结果发现,采用极性较大的甲醇、异丙醇为提取溶剂时, 房,2021,32(13):1583-1588.
杂质峰较大,且栓菌酸等成分色谱峰的响应较差;以三 [ 8 ] 张梦晨,谢辉,陆兔林,等 . 基于指纹图谱、化学计量学、
氯甲烷为提取溶剂时,杂质峰较小,特征色谱峰数量增 网络药理学的半夏汤洗前后质量评价[J].中草药,2021,
多,响应更强,且更易于识别,故本实验采用三氯甲烷为 52(10):2897-2908.
提取溶剂。 [ 9 ] 李思毅,李宏,刘陶世 . 轻身调脂消渴片的指纹图谱建
立、化学模式识别及含量测定[J]. 中国药房,2022,33
本实验比较了不同流动相(甲醇-水、乙腈-0.1% 磷
(10):1204-1212.
酸溶液、乙腈-水)对各色谱峰分离的影响。结果发现,
[10] 梁慧,潘晓君,杨文惠,等 . 基于 UPLC 指纹图谱和一测
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时,各色谱峰峰形尖锐,分离效果较 多评法的虎杖药材质量评价[J]. 中国药房,2021,32
好。另外,通过全波长扫描发现,当检测波长为 203 nm
(15):1842-1848.
时,HPLC图可最大程度化地反映各色谱峰的信息,故本 [11] 陈肖,管红梅,陈梦林,等 . 基于指纹图谱和多指标成分
研究选择203 nm作为检测波长。 定量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评价不同产地草果质量[J].中
3.3 化学模式识别分析 草药,2022,53(11):3472-3479.
本研究将 22 批桦褐孔菌药材的 HPLC 指纹图谱与 [12] 吴珊姣.桦褐孔菌对木材不同腐朽阶段真菌群落研究及
化学模式识别分析相结合,以评价其质量。结果显示, 其人工栽培[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3.
聚类分析可将 22 批桦褐孔菌药材聚为两类,即 S16~ [13] 张旭,赵芬琴,韩光,等 . 桦褐孔菌的化学成分及抗炎活
S18、S20为一类,其余样品为另一类;进一步由主成分综 性[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0,22(3):433-436.
合得分可知,S16~S18、S20这4批样品的综合得分排名 [14] 赵芬琴,邓丽颖,杨灿宇,等 . 桦褐孔菌中的活性化合物
靠前,表明这4批样品质量较好。经笔者前期观察也发 桦褐孔菌醇[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9,9(6):455-458.
[15] KIM J,YANG S C,HWANG A Y,et al. Composition of
现,这4批样品质地坚硬沉重,菌肉颜色较深,而综合得
triterpenoids in Inonotus obliquus and their anti-
分较低的药材质地轻泡松软,颜色较浅,这提示桦褐孔
proliferative activity on cancer cell lines[J]. Molecules,
菌药材质量可能与质地色泽存在一定相关性。研究表
2020,25(18):4066.
明,在桦褐孔菌的生长过程中,其色泽由淡黄逐渐变成 [16] 史非凡 . 栓菌酸调节 HSP90s 诱导肿瘤细胞自噬作用机
[12]
深褐色 。但由于桦褐孔菌均为野生,无法实现规模化 制及利用研究[D].宜昌:三峡大学,2021:9-10.
[3]
的人工栽培 ,故无法推知其具体生长年限。因此,后续 (收稿日期:2022-06-28 修回日期:2022-10-29)
可将桦褐孔菌药材菌肉颜色和质地作为其质量评价依 (编辑:唐晓莲)
· 56 · China Pharmacy 2023 Vol. 34 No. 1 中国药房 2023年第34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