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 - 《中国药房》2022年10期
P. 16
2013-2016、2018-2020年我国各省份医药产业资 发经费支出和研发机构数量增长较快,约为2013年的4
源承载力的平均贴近度按年计算分别为0.259 6、0.267 1、 倍,极大地提升了当地医药产业资源承载力。医药产业
0.253 6、0.249 9、0.250 5、0.248 5、0.252 0,可见我国医药 资源承载力下降较大的地区有上海、天津、吉林、辽宁和
产业资源承载力呈稳定发展的趋势,但总体发展水平较 黑龙江,以2013年和2020年的排名进行比较,上海分列
低。2013-2016、2018-2020年我国各省份医药产业资 第 5、10 位,下降了 5 位;天津分列第 12、16 位,下降了 4
源承载力贴近度排名见表4。 位;吉林分列第15、第22位,下降了7位;辽宁分列第14、
表 4 2013-2016、2018-2020 年我国各省份医药产业 20 位,下降了 6 位;黑龙江分列第 16、21 位,下降了 5
资源承载力贴近度排名 位。笔者分析原因可能是:上海由于产业集中度较高,
省份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其发展基础资源供给不足;天津与北京相邻,由于北京
江苏 1 1 1 1 1 1 1 的“虹吸”效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天津的发展;东北
广东 3 3 3 3 3 2 2
山东 2 2 2 2 2 3 3 地区大幅下降则与辽宁和吉林研发机构数量减少,研发
浙江 4 4 4 4 4 4 4 人员折合全时当量、研发支出和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增
四川 9 8 9 8 6 5 5 长速度较慢,以及黑龙江医药产业创新资源大幅下降致
湖北 8 9 8 9 7 8 6
安徽 13 12 11 10 8 7 7 其产业资源承载力增长受限有关。
北京 6 6 7 7 5 6 8 整体来看,我国医药产业资源承载力的格局并未出
河南 7 7 5 5 10 10 9 现明显改变,承载力依然呈现出由东部沿海地区向西部
上海 5 5 6 6 9 9 10
江西 17 15 13 13 11 11 11 内陆地区逐级递减的趋势。由平均贴近度排名可以初
湖南 11 11 12 12 13 13 12 步看出,其中医药产业资源承载力排名前5位的省份多
河北 10 10 10 11 12 12 13 位于东部地区,排名后 5 位的省份则多来自西部地区。
福建 19 19 17 16 14 14 14
重庆 22 23 21 21 22 20 15 值得注意的是,位于西部地区的四川省独树一帜,排名
天津 12 13 15 15 15 17 16 靠前,主要是由于该省具有较好的研发创新基础,且在
陕西 18 16 18 17 16 15 17 人员培养、资金投入方面都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四川成
内蒙古 20 21 20 19 17 16 18
云南 24 24 23 22 21 18 19 为西部地区的引领者。
辽宁 14 17 19 20 18 19 20 由上述分析可得到如下结论:首先,医药产业资源
黑龙江 16 18 16 18 19 21 21 的承载力与该地区的创新资源密切相关,与各省份发展
吉林 15 14 14 14 20 22 22
山西 23 22 22 23 23 24 23 基础的关联性较低;其次,综合7年的评价结果,医药研
广西 25 25 26 25 26 26 24 发支出、研发机构数量以及财政技术支出对各省份医药
新疆 21 20 24 24 24 23 25 产业资源的承载力存在较大的影响;最后,通过我国各
贵州 26 27 27 26 25 25 26
甘肃 27 26 25 27 27 27 27 省份医药产业资源承载力贴近度排名可以了解到,我国
宁夏 30 30 31 31 31 30 28 医药产业资源承载力总体呈现出由东部沿海地区向西
青海 28 28 28 30 30 31 29 部内陆地区递减的趋势,变化幅度较小,处于相对稳定
海南 29 29 29 29 29 29 30
西藏 31 31 30 28 28 28 31 的状态;同时也可以看到,处于西部地区的四川省的资
根据表 4 的排名结果,医药产业资源承载力较高的 源承载力处于较高水平。
省份主要包括江苏、广东、山东、浙江、北京,这些省份的 4 建议
资源承载力波动较小,处于高水平、稳增长的状态。医 各省份为保障医药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提高
药产业资源承载力提升较快的省份有四川、重庆、安徽、 医药产业资源承载力,结合本研究结果,笔者提出如下
江西和福建,以2013年和2020年的排名进行比较,四川 建议。
分列第9、5位,提升了4位;重庆分列第22、15位,提升了 第一,对于医药产业资源承载力贴近度排名前10位
7位;安徽分列第13、7位,提升了6位;江西分列第17、11 的省份,可在保持原有承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发
位,提升了6位;福建分列第19、14位,提升了5位。笔者 展。位于前列的省份,无论是产业发展基础还是产业规
分析原因可能是:四川和重庆由于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快 模都处于较高水平,地区资源承载力的提升应主要着眼
速发展,推动了医药产业资源承载力的提升;安徽和福 于创新资源和经济资源。在创新资源方面,各省份应着
建分别靠近江苏和广东两个医药产业资源承载力较高 力畅通医药产业研发资金的筹资渠道,引导多个渠道的
的省份,受这些省份的带动作用,自身产业资源承载力 资金支持,保证研发费用充足;积极与省内高校、企业等
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江西在7年间研发支出、新产品开 合作,建立研发机构,引进高水平研发人员,提升科技创
·1162 · China Pharmacy 2022 Vol. 33 No. 10 中国药房 2022年第33卷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