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4 - 2021年18期
P. 134

经典名方辛夷散的古今文献分析与考证



                                                  1
                                 1
                                          1
               1*
                                                           1
                                                                   2
                         1
        王领弟 ,林映雪 ,王 莹 ,邢 婧 ,孟 鑫 ,葛慧敏 ,陈星燃(1.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学部,河北 承德
        067000;2.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骨伤科,河北 承德 067000)
        中图分类号 R28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1)18-2300-05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1.18.20
        摘   要   目的:为经典名方辛夷散的临床应用、制剂开发等提供参考和文献证据支持。方法:探索中医古籍数据库、中医古籍文献
        知识库及中医智库等,对辛夷散的处方历史沿革及方义衍变、组方原理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考证。结果与结论:辛夷散出自宋代严
        用和的《严氏济生方》,原方由辛夷仁、细辛、藁本、升麻、川芎、木通、防风、羌活、甘草、白芷等10味药材组成,主治伤风鼻塞、鼻窒、
        鼻鼽、鼻渊、鼻息肉等诸多鼻病。历代组方多在原方基础上加减羌活、苍耳子、防风、薄荷等。关于辛夷的药用部位,35首方剂中
        有13首选用了辛夷仁、22首选用了辛夷。药材用量方面,以各味药材“等分”“每服二钱”居多,原方按当今计量法折算得各药材均
        为 0.82 g。服用方法上多继承了原方用法“食后茶清调服”。该方治疗鼻息肉以辛夷、升麻、白芷、防风、藁本、细辛、川芎上行升
        散、清热通窍,加木通以利胃湿泻火下行,甘草甘缓调和诸药,绿茶降火调服末药,整方升降并用,诸药相合,则诸症自愈。
        关键词 经典名方;辛夷散;文献考证;历史沿革;方义衍变;组方原理



            目前,鼻炎、鼻窦炎等鼻部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健                          沿用此方,或在原方基础上加减应用。
        康问题,其现代医学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免疫                                本研究以“辛夷散”为关键词,搜索中医古籍数据
        治疗及手术治疗等,以控制和缓解症状为主,虽然起效                            库、中医古籍文献知识库及中医智库等,收集有明确信
        快且效果显著,但停药后病情极易反复,并且有些药物                            息记载的辛夷散相关记录,剔除了同名异方或只记载有
        副作用大,不宜长期服用 。而中医在鼻病的治疗方面                            方名的记录,对比不同时期辛夷散的功效主治、处方、制
                              [1]
                                              [2]
        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如经典名方辛夷散) ,可治根治                           法/用法,按成书年代系统梳理了辛夷散的历代流传情
        本,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                                        况,详见表1。
            2018 年 4 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古代经典                         通过对上述35首相关方剂的整理分析可知,辛夷散
                                             [3]
        名方目录(第一批)》(以下简称“《目录》”) ,辛夷散(出                       的历代变化主要体现在功效主治、处方、制法/用法等
        自《严氏济生方》)为其中之一。作为经典名方,辛夷散                           方面。
        在临床上被普遍应用于治疗各类鼻病,疗效可靠,临床                            1.1  功效主治分析
        应用价值较高。而其是否可根据原方方义衍变出稳定                                《严氏济生方》记载:“辛夷散治肺虚,风寒湿热之气
        有效的成方制剂目前尚未见有研究报道。从古今文献                             加之,鼻内壅塞,涕出不已,或气息不通,或不闻香
        入手考证经典名方是研发名方制剂的首要步骤,但笔者                            臭”。之后,历代医家对辛夷散的主治病症进行了进一
                                                               [2]
        经文献检索发现目前尚无辛夷散的考证类研究。故本                             步的总结及扩充:如,明代吴昆的《医方考》较具体地描
        研究从处方历史沿革及方义衍变、组方原理等方面出                             述了其主治“鼻生息肉,气息不通,香臭莫辨者” ;清代
                                                                                                     [10]
        发,对古今文献中辛夷散的相关记载进行全面梳理、分                            景日昣的《嵩厓尊生》记载辛夷散可治“无感鼻塞” ;清
                                                                                                       [23]
        析,以期为经典名方辛夷散的临床应用、制剂开发等提                            代陶承熹的《惠直堂经验方》曰其可“治脑漏如神” 。
                                                                                                         [24]
        供参考和文献证据支持。                                         可见,辛夷散的主治病症涉及伤风鼻塞、鼻窒、鼻鼽、鼻
        1 处方历史沿革及方义衍变                                       渊、鼻息肉等诸多鼻病。
            辛夷散出自宋代严用和的《严氏济生方》,主治“肺                         1.2 处方分析
        虚,风寒湿热之气加之,鼻内壅塞,涕出不已,或气息不                               35首方剂中,有25首在原方基础上减少了羌活(表
        通,或不闻香臭”,处方为“辛夷仁、细辛(洗去土叶)、藁                         1 中第 3、6~9、11、13~14、17~18、20~22、24~35 首),
        本(去芦)、升麻、川芎、木通(去节)、防风(去芦)、羌活                        有1首减少了防风、同时增加了苍耳子(表1中第23首),
        (去芦)、甘草(炙)、白芷各等分”,制法及服法为“上十味                        有3首增加了苍耳子(表1中第4、12、16首),有1首同时
        药制成细末,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服”。后世医家或                            增加了苍耳子和薄荷(表1中第10首)。
                                          [2]
                                                                原方中藁本、防风和羌活均去芦,后世医家对上述
            *主管中药师,硕士。研究方向:中药质量控制与中医古籍文献
        分析。电话:0314-2279478。E-mail:363121249@qq.com          药材是否去芦意见不一。早在汉代,就有关于中药去芦


        ·2300 ·  China Pharmacy 2021 Vol. 32 No. 18                                 中国药房    2021年第32卷第18期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