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7 - 2021年18期
P. 137

能失调为病。盖肺主宣降,肺属金而主皮毛,肺气外行                           代替辛夷仁入药是否会降低辛夷散的疗效。下一步,笔
        可宣达于肌表,肺气内降可敛浊下行,今肺经生病,为肺                          者将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气外不得宣邪而内不得降浊,浊邪上阻而致鼻息。治宜                               目前关于辛夷散临床疗效的研究很少,大多数只停
        宣肺降导为法。升麻、白芷、防风、藁本、辛夷,清疏宣                          留在临床疗效观察及个案应用方面                [56-59] ,故学者还应对

        达,辛香走窜,能开肺窍,升清阳而辟秽浊;川芎、细辛,                         其适应证、药效物质基础、药理作用机制等进行深入研
        活血行郁可通清窍;甘草、木通、青茶,导上源之浊邪从                          究,以期更好地挖掘经典名方,为拓展其临床应用提供
        膀胱下出,使上窍得清,下窍得通,肺气宣降,故治肺热                          更加充实的理论依据。
        鼻息之证” 。肺悬上焦,气禀清肃,相傅之官,治节出                          参考文献
                 [22]
        焉,且肺为气之主,通窍于鼻。鼻中息肉是由肺中郁热                           [ 1 ]  马春,李淑玲,郝如彬,等.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
        上蒸于脑而致,所以用辛夷、升麻、白芷轻浮上升之性引                               机制及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25
        胃中清阳上行于脑,防风、藁本上入巅顶而能搜剔风热,                               (10):1473-1476.
                                                           [ 2 ]  严用和.重订严氏济生方[M].浙江省中医研究所文献组,
        细辛、川芎散郁通窍,以上均属上行升散、清热通窍之
                                                                湖州中医院,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137.
        品,治巅顶风热湿热自是对证,但恐辛燥太过,故加木通
                                                           [ 3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发布《古代经
        以利胃湿泻火下行,甘草甘缓调和诸药,绿茶降火调服
                                                                典名方目录(第一批)》的通知[EB/OL].(2018-04-13)[2019-
        末药。
                                                                05-20]. http://kjs.satcm.gov.cn/ zhengcewenjian/2018-04-
            清代吴仪洛《成方切用》记载,“经曰:天气通于鼻。
                                                                16/7017. html.
        若胃中无痰火积热,是平时上升,皆清气也。由湿火内                           [ 4 ]  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M].盛维忠,王致谱,傅芳,等校
        焚,风寒外束,气血壅滞,故鼻生息肉,而窒塞不通也。                               注.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1989:527.
        辛夷、升麻、白芷辛温轻浮,能升胃中清气,上行头脑;防                         [ 5 ]  李仲南.永类钤方[M].王均宁,刘更生,平静,等整理.北
        风、藁本辛温雄壮,亦能上入巅顶,胜湿祛风;细辛散热                               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62.
        破结,通精气而利九窍;川芎补肝润燥,散诸郁而助清                           [ 6 ]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卷十[M].王育学,点校.北京:人民
        阳。此皆利窍升清,散热除湿之药。木通通中,茶清苦                                卫生出版社,1990:342.
                                               [25]
        寒,以下行泻火;甘草和中,又以缓其辛散也” 。可见,                         [ 7 ]  董宿.奇效良方[M].可嘉,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
                                                                社,1995:479.
        阳明胃脉挟鼻上行,治以手太阴、足阳明药也,纵观全
                                                           [ 8 ]  方广.丹溪心法附余[M].王英,曹钒,林红,校注.北京:中
        方,升降并用,使得诸药相合,则诸症自愈。
                                                                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546.
        3 结语
                                                           [ 9 ]  楼英.医学纲目:卷二十七:下[M].高登瀛,鲁兆麟,点校.
            本文通过对记载辛夷散的古代文献进行系统梳理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167.
        可知:原方由辛夷仁、细辛、藁本、升麻、川芎、木通、防                         [10]  吴昆.医方考[M].洪青山,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
        风、羌活、甘草、白芷等10味药材组成,病症涉及伤风鼻                              社,2007:245.
        塞、鼻窒、鼻鼽、鼻渊、鼻息肉等诸多鼻病。处方组成方                          [11]  丹溪摘玄:卷十八[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7:22.
        面,多见在原方基础上加减羌活、苍耳子、防风、薄荷                           [12]  刘全德.考证病源[M].黄素英,点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
        等。关于辛夷的药用部位,35 首方剂中有 13 首选用了                            出版社,2004:122.
        辛夷仁、22 首选用了辛夷。药材用量方面,以各味药材                         [13]  王肯堂.证治准绳:二:类方[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等分”“每服二钱”居多,原方按当今计量法折算得各药                               社,1959:690,695.
                                                           [14]  李中梓.医学传心[M].刻本.1786(清乾隆五十一年).
        材均为 0.82 g。服用方法上多继承了原方用法“食后茶
                                                           [15]  武之望.济阴济阳纲目[M].苏礼,主校.北京:中国中医药
        清调服”。该方治疗鼻息肉以辛夷、升麻、白芷、防风、藁
                                                                出版社,1996:1196.
        本、细辛、川芎上行升散、清热通窍,但恐辛燥太过,故加
                                                           [16]  张介宾.景岳全书[M].孙玉信,朱平生,点校.上海:第二
        木通以利胃湿泻火下行,甘草甘缓调和诸药,绿茶降火
                                                                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1490.
        调服末药,升降并用,使得诸药相合,则诸症自愈。
                                                           [17]  龚居中.内科百效全书[M].郑金生,点校.北京:人民卫生
            本研究还存在一定不足:第一,本文的统计对象仅                              出版社,2010:317.
        局限于与辛夷散直接相关的记录,未整理包含本方但未                           [18]  程云鹏.慈幼新书[M].刘寨华,杨威,校注.北京:人民军
        标注本方名的文献;第二,关于药材的用量,本文没有进                               医出版社,2012:39-40.
        行病症与剂量之间的关联研究;第三,本文未考证辛夷                           [19]  周文采.医方选要[M].王道瑞,申好贞,焦增锦,点校.北


        中国药房    2021年第32卷第18期                                            China Pharmacy 2021 Vol. 32 No. 18  ·2303 ·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