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6 - 2021年18期
P. 136
的记载,如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记载防己黄芪汤“防 即净辛夷仁、北细辛、升麻、藁本、白芷、川芎、防风、甘草
己(一两)、甘草(半两,炒)、白术(七钱半)、黄芪(一两一 和木通的质量比为 3 ∶ 3 ∶ 5 ∶ 5 ∶ 5 ∶ 5 ∶ 5 ∶ 5 ∶ 5,混合均匀后,
[36]
分,去芦)” ;唐宋元时期中药去芦得以发展 ;然至明 每服取二钱茶汤调下。该方重用升麻、藁本、白芷、川
[37]
朝,可见去芦和不去芦药材同入处方,如防风有“去芦” 芎、防风、甘草和木通,意在增强载药上行、泻火下行之
或“蜜炙”等用法 、秦艽有“去芦”或“去土”等用法 ;发 功。有 17 首(表 1 中第 2、7、9、11、14、17、20~21、24~
[39]
[38]
展至清朝,无论是修治论著还是处方脚注,要求中药去 27、30~31、33~35)记载“每服三钱”,应是医者认为虽
芦的方剂均不多。历代医家对去芦要求的变化是长期 处适当之剂,若药量不得其宜,难期奏效,故诸药重用。
反复实践的结果,笔者分析很可能是在实际应用中发现 《严氏济生方》成书于南宋宝祐元年(1253年),故笔
药材是否去芦对药效并无显著影响,且为了避免造成药 者依据宋代的官方度量衡记载及相关文献资料来考证
材和人力的浪费,所以均带芦入药。 辛夷散处方中各药材的用量。《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附:
35首方剂中有22首选用辛夷(表1中第2、5、9、11~ 指南总论·论合和法”记载:“其方中凡言分者,即二钱半
12、14、16、18~26、29~32、34~35首),13首选用辛夷仁 为一分也。凡言两者,即四分为一两也。凡言斤者,即
[50]
(表 1 中第 1、3~4、6~8、10、13、15、17、27~28、33 首)。 十六两为一斤也” 。卢嘉锡在《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
[51]
辛夷为全花蕾,辛夷仁为花蕾内芯。《雷公炮炙论》记载, 衡卷)》中考证后确定南宋一两约合今 41 g ,宋代斤、
[40]
辛夷“即一时去皮,用向里实者” ;《本草衍义》中明确 两、分、钱之间的换算为:一斤=16两,一两=4分,一分=
指出,辛夷“入药,去毛苞” ;《本草经集注》曰,辛夷“用 2.5 钱,即一分约合今 10.25 g,一钱约合今 4.1 g ,则辛
[41]
[52]
[42]
之去中心及外毛,毛射入肺,令人咳” 。可见,不用辛 夷散原方“每服二钱”古今药物用量折算结果如下:辛夷
夷外苞片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和消除外苞片细小茸 仁、细辛、藁本、升麻、川芎、木通、防风、羌活、甘草和白
毛对患者咽喉和肺部的刺激性。现代研究表明,挥发油 芷各0.82 g。
是辛夷的主要药效部分,且一直作为辛夷药材的质量控 各古籍记载的辛夷散用法多为“茶清调下”。按惯
制指标,该类成分主要存在于花蕾内芯,在外苞片及枝 例,服用中药时一般忌茶酒并一切发风动气之物,然此
梗层中的含量甚微 [43] 。然明清代之后,各医家多以辛夷 方偏用茶清调下,《汤液本草》记载,“茶苦,经云:苦以泄
[53]
替代辛夷仁入药,其原因可能是辛夷剥去外苞片的手工 之,其体下行,如何是清头目” ;《古今医统大全·下册》
制取过程繁琐且费工费时,故多以辛夷入药,去毛加工, 曰,“茶苦,阴中之阳,所以清头目” 。故辛夷散用茶清
[54]
如《本草备要》 、《本草分经》 、《本草正义》 等均记载 调下取其苦寒降火以清上之性,既可清利头目,又能制
[45]
[44]
[46]
辛夷“去外皮毛”用。发展到现代,辛夷的入药方式为 约诸风药过于温燥与升散,降浊降火,升中有降,与辛
“除去杂质,残留的枝梗及灰屑”,未明确提及去毛、去心 夷、细辛、藁本、升麻、川芎、防风、羌活、白芷等共奏祛风
等,只要求煎煮时“包煎”以减弱细小茸毛的刺激性 [47-48] 。 解表、清热解毒之功。
1.3 制法/用法分析 《成方切用》和《医方集解注释》均记载,“等分为末,
以上古籍中有关辛夷散药物用量的记载共 30 条。 每服三钱,茶调下(外用烧矾为末,加硇砂少许,吹鼻中,
[25,30]
其中,《奇效良方》“小儿门”中的一首(表 1 中第 6 首)记 能消之)” 。“矾”一般指白矾,“硇砂”为卤化物类矿
载“每服一钱”。《一得集》“治小儿用药宜轻论”中曰: 物,二者均有毒,多为外用。《本草正》中记载,白矾“其性
[7]
“小儿脏腑柔脆,药入不能克运,是以用药宜轻。如外感 毒,大能解毒定痛,故可疗痈疽疔肿,鼻齆息肉,喉痹瘰
风寒之邪,解肌疏表之药,每味几分可矣。药味亦不宜 疬,恶疮疥癣,去腐肉,生新肉,及虎犬蛇虫蛊毒。或丸
[49]
多,如药多而重,则药反过病,病必不能愈也” ,故小儿 或散,或生活枯,皆有奇效”;硇砂“善消恶肉腐肉生肌,
服用药量宜轻,“每服一钱”符合小儿用药剂量规律。有 敷金疮生肉,去目翳胬肉,除痣黡疣赘,亦善杀虫毒,水
[55]
12首(表1中第1、3~5,8、10、12~13、15~16、19、28首) 调涂之,或研末掺之立愈” 。因此,在治鼻生息肉时除
记载“每服二钱”。以《严氏济生方》“各等分,右为细末, 内服辛夷散外,可外用烧矾为末,并加硇砂少许,吹入鼻
[2]
每服二钱,食后茶清调服”为例,即诸药等分时每服辛 中,可消腐生肌、散结通窍。
夷散中所含10味药物的用量相等,每服二钱。然清郑玉 2 组方原理分析
坛《大方脉》中记载“净辛夷仁、北细辛(各三钱),升麻、 在上述收载这 35 首辛夷散的古籍中,有 7 部古
藁本、白芷、川芎、防风、甘草、木通(各五钱)。晒研极 籍 [10,21-22,25,30,34-35] 进行了组方原理的分析。其中,清代汪
细。每服二钱,滚茶汤调下,日三服。此方可通用” , 昂《汤头歌诀新义》曰,“鼻为肺窍,鼻中息肉者,肺经功
[28]
·2302 · China Pharmacy 2021 Vol. 32 No. 18 中国药房 2021年第32卷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