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 - 2021年17期
P. 26

能力,结合能小于 0 则表示配体与受体能够自发结合,                              网络拓扑学分析结果显示,该网络中节点度值大于
        且其值越小表示两者的结合活性越高 。采用 PyMOL                          平均度值(23.318)的核心靶点基因共有 24 个,度值、介
                                         [14]
        2.3软件进行对接结果的可视化展示(本文仅对结合能                           数中心性、接近中心性同时排名前10位的核心靶点基因
        从小到大排名前 6 位的化合物的对接结果进行可视化                           分别为 VEGFA、TP53、IL6、CASP3、JUN、MMP9、STAT3、
        展示)。                                                TNF、MAPK8和PTGS2,其拓扑学分析结果见表1。
        2 结果                                                表 1  熊果酸治疗 OP 作用的核心靶点基因的拓扑学分
        2.1 熊果酸与OP相关靶点基因的筛选结果                                    析结果(排名前10位)
            经检索及汇总删重后,共获得熊果酸相关靶点基因                          Tab 1 Topological analysis result of core target gene
        55 个;在 GeneCards 数据库中共检索到 OP 相关靶点基                         of ursolic acid in treatment of OP(top 10)
        因 4 273 个。将上述靶点基因输入 Venny 2.1 软件中,共                  核心靶点基因        度值          介数中心性        接近中心性
                                                             VEGFA         38          79.957 74     40.5
        得到成分-疾病的共有靶点基因44个,详见图1。                              TP53          38          97.059 37     40.5
                         OP          熊果酸                     IL6           36          85.290 57     39.5
                                                             CASP3         36          65.389 27     39.5
                                                             JUN           36          66.255 98     39.5
                                                             MMP9          35          50.317 75     39.0
                      4 229     44       11
                    (98.7%)   (1%)     (0.3%)                STAT3         35          47.803 22     39.0
                                                             TNF           35          38.348 47     39.0
                                                             MAPK8         35          40.741 08     39.0
                                                             PTGS2         33          38.681 16     38.0
            图1 熊果酸与OP共有靶点基因筛选的韦恩图                           2.3 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
        Fig 1   Venn diagram of screening common target         按校正后 P 值小于 0.05 的标准进行筛选,共富集到
                genes of ursolic acid and OP                GO 功能条目 340 个,BP、MF、CC 分别有 263、25、52 个。
                                                            其中,BP主要涉及凋亡过程的负调控(15个)、细胞增殖
        2.2  共有靶点基因 PPI 网络构建及核心靶点基因筛选
                                                            的负调控(13个)、凋亡进程(13个)、细胞增殖的正调控
        结果
                                                           (13个)、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13个)、药
            成分-疾病共有靶点基因的 PPI 可视化网络见图 2。
                                                            物反应(12个)等;CC主要涉及胞质溶胶(30个)、细胞核
        由图2可见,该网络中共有节点44个、边513条,平均节
                                                           (29个)、细胞质(28个)、质膜(20个)等;MF主要涉及蛋
        点度值为23.3。网络中未出现孤立节点,且各节点之间
                                                            白质结合(47个)、相同蛋白质结合(13个)、蛋白激酶结
        连通性良好,表明熊果酸可通过多靶点的协同调控发挥
                                                            合(11个)、蛋白质异二聚化活性(11个)、蛋白质同二聚
        其治疗OP的作用。
                                                            化活性(11 个)等。GO 功能富集分析的气泡图(校正后
                                                            P值排名前20位)见图3。
                                                            2.4  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按校正后 P 值小于 0.05 的标准进行筛选,共富集到
                                                            KEGG 信号通路 90 条。校正后 P 值排名前 20 位的条目
                                                            的可视化展示结果见图 4,其具体信息见表 2。由图 4、
                                                            表2可知,熊果酸治疗OP的潜在靶点包括癌症通路、乙
                                                            型肝炎、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
                                                            酶/蛋白激酶 B(PI3K/Akt)信号通路、人类嗜 T 淋巴细胞
                                                            白血病病毒Ⅰ型(HTLV-Ⅰ)感染等多条通路。
                                                            2.5 成分-核心靶点基因编码蛋白的分子对接结果
                                                                熊果酸与核心靶点基因 CASP3、IL6、MAPK8、JUN、
                                                            TP53、VEGFA 编码蛋白的结合能分别为-5.20、-5.43、
                                                            -6.68、-5.80、-6.89、-5.36 kcal/mol(1 kcal=4.186
                                                            kJ),均低于-5 kacl/mol,这提示熊果酸与核心靶点基因
                                                            编码蛋白之间有较强的结合活性 。以熊果酸与 TP53
                                                                                         [15]
                                                            基因编码蛋白(p53)的结合为例,两者的结合能为-6.89
                                                            kcal/mol,熊果酸与 p53 的氨基酸残基 GLY-1683 可通过
          图2    成分-疾病共有靶点基因的PPI可视化网络图                       氢键连接(作用距离为 2.5 Å),可得到较为稳定的复合
        Fig 2  PPI visual network of component-disease com-  物。熊果酸与核心靶点基因编码蛋白的分子对接结果
               mon target gene                             (结合能排名前6位)见图5。


        ·2068 ·  China Pharmacy 2021 Vol. 32 No. 17                                 中国药房    2021年第32卷第17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