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2021年17期
P. 27

病毒致癌作用
                              信号传导
                                                                          弓形体病
                             脂多糖反应
                                                                        TNF信号通路
                              药物反应
                                                                         小细胞肺癌
                            凋亡过程调控                                     类风湿性关节炎
                              蛋白酶解                                    癌症中的蛋白多糖                        校正后P值
                         转录调控、DNA模板              校正后P值                                                (-lgP)
                                                 (-lgP)               PI3K-Akt信号通路                      25
                  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                                        癌症通路
                       神经元凋亡过程的正调控                 8                       胰腺癌                          20
                                                   6                                                    15
                          基因表达的正调控                                       p53信号通路                        10
                                                   4
                          细胞增殖的正调控                 2               癌症中的小分子核糖核酸
                          凋亡过程的正调控                                          麻疹                        基因数
                  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负调控               基因数        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                       10
                                                                                                        15
               缺乏配体时外源性凋亡信号通路的负调控                  7.5                  甲型流感病毒                          20
                                                   10.0                                                 25
                          细胞增殖的负调控                 12.5               人类HTLV-Ⅰ感染
                          凋亡过程的负调控                 15.0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炎症反应                                        乙型肝炎
                   缺乏配体的外源性凋亡信号通路                                         结直肠癌
                         细胞对脂多糖的反应                                  恰加斯病(美洲锥虫病)
                                                                          细胞凋亡
                              凋亡进程
                                老化                                               20    30    40     50
                                                                                         富集系数
                                      15  20  25
                                        富集系数               图 4 KEGG 通路富集分析气泡图(校正后 P 值排名前
                              A. BP
                                                                 20位)
                      转录因子复合物
                      蛋白细胞外基质                              Fig 4 Bubble diagram of KEGG pathway enrichment
                           质膜
                       细胞质核周区                                     analysis(top 20 in corrected P value)
                          细胞核
                           核质                     校正后P值    3 讨论
                           核膜                      (-lgP)
                          线粒体                        8         OP 是一种全身性骨疾病,其特征是患者骨量逐渐
                        线粒体外膜                        6 4
                                                                                  [16]
                           膜筏                              减少、骨质脆弱、骨折易发 。据首个中国OP流行病学
                          细胞膜                        2
                        细胞外间隙                     基因数      调查结果显示:OP 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群的重要健康
                        细胞外组分                        10
                         质膜外侧                        20    问题,50岁以上人群的OP患病率为19.2%;且在中老年
                                                     30
                          内质网
                         胞质溶胶                              女性中尤为严重,65 岁以上女性的 OP 患病率更是达到
                          细胞质                                                                   [17-18]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全酶复合物                               了51.6%,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                    。因此,
                       质膜穴样内陷
               B细胞淋巴瘤2家族蛋白复合物                              OP的相关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10  20  30  40  50             目前临床针对 OP 的药物治疗仍以化学药为主,包
                                     富集系数
                              B. CC                        括雌激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双膦酸盐类、降钙
                                                                              [19]
                             锌离子结合                         素和骨形成促进剂等 。临床数据显示,化学药的大量
                         泛素蛋白连接酶结合                         使用除了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肾损伤外,还存在诱发乳腺
        转录激活因子活性,RNA聚合酶Ⅱ核心启动子近端区域序
                           列-特异性结合
                        转录调控区DNA结合                         癌和子宫内膜癌等严重副作用,从而制约了其临床应
                            转录因子结合                         用 。我国传统中医药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均具有显
                                                             [19]
                         丝氨酸型内肽酶活性                校正后P值
                                                   (-lgP)
        RNA聚合酶Ⅱ核心启动子近端区域序列-特异性DNA结合                        著的效果,且副作用小,特别适合于治疗肾脏代谢功能
                                                     6
                            蛋白激酶结合
                                                                            [20]
                                                     5     衰退的老年性疾病 。因此,传统中药在防治肾损伤、
                         蛋白质同二聚化活性                   4
                         蛋白质异二聚化活性                   3 2   改善OP方面具有广阔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蛋白质复合物结合
                             蛋白质结合                基因数          熊果酸属于乌苏烷型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存在于熊
                                                     10
                           金属内肽酶活性                   20    果、女贞子、野蔷薇果、白花蛇舌草、车前草等自然界广
                           相同蛋白质结合                   30
                                                     40
                               酶结合                         泛分布的天然药物中,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病毒、抗肿
                            细胞因子活性                         瘤等多种功效,并且已有多年的应用历史 。相对于目
                                                                                               [21]
                参与凋亡过程的半胱氨酸型内肽酶活性
                        半胱氨酸型内肽酶活性                         前化学药治疗 OP 致肾损伤等一系列不良反应,熊果酸
                             染色质结合                                                    [6]
                           BH3结构域结合                        对肾损伤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中医认为,肾藏精,精
                                     20  40  60  80        生髓,髓居于骨腔中以滋养骨骼,当肾精亏虚时,则骨枯
                                         富集系数
                              C. MF                        髓减,故肾脏在骨骼的生长和发育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
                                                             [22]
        图3   GO功能富集分析的气泡图(校正后P值排名前20                       用 。由以上研究结果和中医理论可见,熊果酸具有潜
             位)                                            在的治疗OP作用。
        Fig 3  Bubble diagram of GO functional enrichment      本研究共挖掘出熊果酸相关靶点基因 55 个,OP 相
              analysis(top 20 in corrected P value)        关靶点基因 4 273 个;经韦恩图分析,获得成分-疾病的
        中国药房    2021年第32卷第17期                                             China Pharmacy 2021 Vol. 32 No. 17  ·2069 ·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