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3 - 《中国药房》2021年13期
P. 133
定制外,还能同时改变其相关性能,进一步提升制剂对
[23]
药物释放的控制和调节能力。如 Li 等 采用 SSE 法成
功制备了一种疏松多孔的胃漂浮缓释片剂(图 3),该片
剂在烘干后具有低密度的特性,通过调节片剂填充率可
中间连接段
实现长达8 h的药物缓释以及稳定的漂浮性能。Fu等 [24]
进一步利用FDM技术制备了一种结构复杂的药物递送
装置(图4),该装置具有独立的空气仓和载药仓(单网和
双网结构),将直接压片法获得的片剂装载于载药仓后,
可实现 72 h 的药物缓释并可在释药期间保持稳定的漂 A 模型 B实物
图5 Wu等制备的具有磁靶向能力的双相药物递送系统
[25]
浮。此外,Wu 等 尝试将磁靶向技术与 3D 打印结合,
制备了一种具有磁靶向能力的双相药物递送系统(图 1.3 植入物
5),在两边的醋酸纤维素膜上分别装载布洛芬和对乙酰 植入物可以将药物有效地递送到作用部位,但是传
氨基酚,中间以含有磁性纳米颗粒的聚己内酯连接,折 统的植入物难以根据患者的年龄、解剖学差异、性别和
叠装载于胶囊壳中以便于患者服用。该研究显示,在外 疾病情况等实现个性化植入,这可能会降低治疗效果并
部磁场的介导下,复合膜可长时间滞留于胃肠道中的特 带来安全性问题,而 3D 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植
[26]
[9]
定位置,有利于药物递送系统在胃肠道中靶向缓释药 入物在个性化治疗中的研究与应用 。Yi 等 采用 3D
物,初步验证了 3D 打印在开发具有胃肠道局部靶向缓 打印技术将抗癌药物氟尿嘧啶打印成各种形状和孔隙
释特性的多药载体中的可行性。总而言之,利用 3D 打 度的外科手术贴片(图 6),并经家兔胰腺肿瘤模型实验
印制备具有不同 3D 结构特征的制剂,可实现对药物溶 研究证明,上述贴片可显著缩小肿瘤体积;同时,该贴片
克服了传统化疗药物全身递药的缺点,可将足够剂量的
出度的调节,结合局部靶向递药的理念,有助于设计具
药物精准递送至肿瘤部位,可大幅度降低化疗药物在其
有特定药动学特征或针对特定部位精准释药的新剂型。
他组织器官中的分布,减少毒副作用。Wang等 则根据
[27]
肿瘤解剖学和生物力学设计了球形和圆柱形植入物模
型并 3D 打印成型(图 7),实现了化疗药物的局部递送,
表现出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该研究团队
随后进行的大鼠骨肉瘤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以瘤内注射
甲氨蝶呤、顺铂、多柔比星或环磷酰胺为对照,每种药物
的植入物均在体内实现了长达12周的药物持续释放,且
图3 Li等制备的胃漂浮片 病灶组织中的药物浓度显著高于血药浓度,可显著抑制
骨肉瘤的生长。为了实现持续的局部药物递送并避免
[28]
反复的肿瘤内注射,Chua等 开发了一种基于纳米流体
的肿瘤内药物递送装置(图 8),该装置主要由药物储库
和控制药物释放的微通道结构组成,可通过微创套管针
法进行瘤内植入,实现局部持续释药,以减少给药频
A.单网结构 次。该研究团队经4T1原位小鼠乳腺癌模型研究发现,
与瘤内注射给药组相比,该瘤内递送装置可显著抑制肿
瘤细胞的增殖,并显著减少小鼠的肝损伤。可见,3D打
印可根据病灶或手术需求定制个性化植入物,以满足不
同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1.4 复方制剂
B.双网结构 联合用药通常是多种单方制剂的联用,患者需要同
图4 Fu等制备的胃漂浮药物递送装置 时服用多种药物,存在漏服、错服和单次服用数量多的
中国药房 2021年第32卷第13期 China Pharmacy 2021 Vol. 32 No. 13 ·16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