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2 - 《中国药房》2021年13期
P. 112

本草均有详细记载。后世记载大都是以《神农本草经》                                 书局,2018:342-344.
        中的“味苦,寒”为基础进行增添的。古代本草记载的黄                           [20]  汪昂.本草备要[M].郑金生,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连功效众多,主要包括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主治心经                                社,2005:67.
        之高热、烦躁、湿热胸痞、泄泻、痢疾、牙龈肿痛、口舌生                          [21]  陈嘉谟.本草蒙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
                                                                 81.
        疮、湿疹、烫伤等。
                                                            [22]  陶弘景.名医别录[M].尚志钧,辑校.北京:中国中医药出
            目前,我国野生黄连资源由于生态环境变化和人为
                                                                 版社,2013:116.
                                                  [43]
        的原因而被严重破坏,已经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 。国
                                                            [23]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M].尚志钧,尚元胜,辑校.北京:人
        内黄连属植物共 6 种 1 变种(除分布于中国台湾的五叶
                                                                 民卫生出版社,1994:68.
        黄连)已全部列入重点保护植物名录 。但由于人工种                            [24]  苏敬.新修本草[M].尚志钧,辑校.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
                                        [44]
        植技术的不断进步,黄连也逐渐由野生品转变为人工栽                                 版社,1981:165.
        培品来满足临床需求。我国目前关于黄连考证的报道                             [25]  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上[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4]
        仅有1篇 ,本文进一步丰富了相关内容,增加了生长形                                2013:129.
        态不同的黄连不同名称的考证,并且根据不同的考证内                            [26]  贾所学.药品化义[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
        容结合不同时代进行产地和品种的考证;另外,本文还                                 48.
        增加了黄连形态学、历代药图和产区方面的考证,为其                            [27]  郭佩兰.本草汇[M].郭君双,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
        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依据。                                              社,2015:79.
                                                            [28]  王翃.握灵本草[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31.
        参考文献
                                                            [29]  张志聪.本草崇原[M].刘小平,点校.北京:中国中医药出
        [ 1 ]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 2020年
                                                                 版社,1992:76.
             版.北京:中国医药科学出版社,2020:316-318.
                                                            [30]  彭静山.药笼小品[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 2 ]  谢宗万.中药材品种论述[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90-91.
             社,1990:173.
                                                            [31]  黄奭.范子计然:1 卷[M].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1984:
        [ 3 ]  付琳,付强,李冀,等.黄连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
                                                                 103.
             展[J].中医药学报,2021,49(2):87-92.
                                                            [32]  张骥.雷公炮炙论[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 4 ]  赵宝林,刘学医.黄连的本草考证[J].中药材,2013,36
                                                                 38.
             (5):832-835.                                   [33]  日华子.日华子本草[M].尚志钧,编释.芜湖:皖南医学院
        [ 5 ]  马继兴.神农本草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科研科,1983:66.
             43-44.
                                                            [34]  陈藏器.《本草拾遗》辑释[M].尚志钧,辑释.合肥:安徽科
        [ 6 ]  森立之.本草经考注[M].吉文辉,点校.上海:上海科学技
                                                                 学技术出版社,2002:540.
             术出版社,2005:317-320.                             [35]  杨士瀛.仁斋直指方[M].孙玉信,朱平生,编校.上海:第
        [ 7 ]  甄权,尚志钧.药性论[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354.
             2006:231.
                                                            [36]  张元素.医学启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
        [ 8 ]  范槲.蜀都赋[M].陈伦敦,点校.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609.
             2018:98.                                       [37]  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9 ]  李中立.本草原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2.                   2013:169.
        [10]  兰茂.滇南本草[M].于乃义,于兰馥,胡月英,等整理.昆                  [38]  张景岳.本草正[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
             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6.                                509.
        [11]  邹澍.本经疏证[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134.              [39]  李中梓.本草通玄[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
        [12]  韩保升.蜀本草[M].尚志钧,辑校.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                       502.
             版社,2004:110.                                   [40]  陈士铎.本草新编[M].柳长华,徐春波,校注.北京:中国
        [13]  苏颂.本草图经[M].尚志钧,辑校.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                       中医药出版社,1996:545-546.
             版社,1994:125.                                   [41]  张山雷.本草正义[M].程东旗,点校.福州:福建科学技术
        [14]  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761.                   出版社,2006:176.
        [15]  张璐.本经逢原[M].赵小青,裴晓峰,校注.北京:中国中                  [42]  胡安徽.从本草著作看黄连产地的分布变迁[J].中国中药
             医药出版社,1996:187.                                     杂志,2011,36(17):2453-2456.
        [16]  黄宫绣.本草求真[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421.              [43]  柳鑫,黄河,黄璐琦,等.黄连药材原植物资源和市场品种
        [17]  杨时泰.本草述钩元[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调查[J].中国药师,2014,17(10):1691-1695.
             1958:122.                                      [44]  杨俊宝,彭正松,杨军,等.黄连属植物研究进展[J].安徽
        [18]  唐慎微.证类本草[M].曹孝忠校,寇宗墹衍义.上海:上海                       农业科学,2005,33(7):1248-1250.
             古籍出版社,1991:187-189.                                          (收稿日期:2021-01-26  修回日期:2021-05-23)
        [19]  王家葵,蒋淼,胡颖翀.本草纲目图考:上[M].北京:龙门                                                       (编辑:罗 瑞)


        ·1638 ·  China Pharmacy 2021 Vol. 32 No. 13                                 中国药房    2021年第32卷第13期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