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4 - 中国药房2021年11期
P. 134

表1 桔梗与其常见混伪品的性状鉴别特征
         名称       形状          大小        表面颜色            表皮特征                 断面特征           质地    气味   参考文献
         桔梗  圆柱形或略呈纺锤形,下 长7~20 cm,直径0.7~ 淡黄白色至黄色, 具纵扭皱沟,有横长的皮孔样斑痕及支根痕,上 断面不平坦;形成层环棕色;皮部黄白色,有 体轻质脆  气微,味微  [1]
             部渐细,有的有分枝,略 2 cm        不去外皮者表面黄 部有横纹。有的顶端有较短的根茎或不明显, 裂隙;木部淡黄色                      甜后苦
             扭曲                      棕色至灰棕色    其上有数个半月形茎痕
         丝石竹 圆柱形或圆锥形      直径0.5~3.5 cm  黄白色    有扭纵沟纹,可见残留有微翘起的棕黄色栓皮 断面不平滑;皮层有2~4层相间排列的同 体轻质坚实 气微,味苦     [3]
                                               痕和横向突起的皮孔痕;常有分叉的茎基和多 心性环纹,纹理似“罗盘”,微隆起;木部黄         而辣涩,有
                                               数突起的圆形支根痕             色;皮部可见裂隙                    麻舌感
         瓦草  长圆锥形,有时分枝    长约30 cm,直径0.3~ 黄白色或棕黄色  根茎部芦头明显,但无半月形茎痕,具横形皮孔 断面不整齐,显蜡质;外轮皮层黄白色;木部 体重质脆  气微,味苦  [4,13]
                          1.2 cm               及纵皱纹                  淡黄色                         微麻
         南沙参 圆锥形或圆柱形,略弯 长7~27 cm,直径0.8~ 黄白色或淡棕黄色 凹陷处常有残留粗皮,上部多有深陷横纹,呈断 断面不平坦,黄白色,多裂隙      体轻质松泡 气微,味微   [1]
             曲,顶端具1或2个根茎  3 cm                 续的环状,下部有纵纹和纵沟                                     甘

                                           [15]
        别 。另外,南沙参粉末中含有石细胞 ,而桔梗中不                            2 质量评价方法
           [4]
        含,可作为两者鉴别特征。                                            目前,中药质量评价多从化学成分的角度进行,且
        1.3 理化鉴别方法                                          大致可分为整体评价和代表性成分评价两方面。
            薄层色谱法是较为常用的理化鉴别方法,2020 版                            对于桔梗的整体质量评价包括水分、总灰分、醇溶
                         [1]
        《中国药典》(一部) 收载的桔梗薄层色谱方法为:以三                          性浸出物、挥发油、总皂苷、总黄酮和总多糖等多个指
        氯甲烷-乙醚(2 ∶ 1)为展开剂、硅胶 G 薄层板为固相载                      标。罗益远等 即是基于以上多个指标的含量测定并
                                                                        [21]
        体,通过喷加10%硫酸乙醇溶液并置105 ℃烤板中进行                         构建 TOPSIS 模型用于不同产地桔梗的质量优劣评价。
        斑点显色,再与标准药材对照鉴别。除桔梗生品和饮片                            桔梗中水分、总灰分和醇溶性浸出物的测定均有《中国
        采用上述方法外,含桔梗的中成药的鉴别也多采用此                             药典》通则可寻,且技术均较成熟,并无异议;挥发油的
        法,其主要差异在于展开系统不同,如桑菊感冒冲剂使                            含量测定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为主;总
                                           [16]
        用的展开系统为三氯甲烷-石油醚(4 ∶ 6) ,复方桔梗止                       皂苷、总黄酮和总多糖的测定方法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
                                             [17]
        咳片的展开系统为环己烷-乙酸乙酯(4 ∶ 1) ,桔梗冬花                       法(UV)。此外,从宏观角度对桔梗进行质量评价的还
                                     [18]
        片的展开系统为氯仿-乙醚(1 ∶ 1) ,四季感冒片的展开                       有指纹图谱技术和红外光谱法(IR)。
                                [19]
        系统为三氯甲烷-乙醚(1∶1) 。薄层色谱鉴别在桔梗的                             对于桔梗的指标性成分的评价则是以其皂苷类成
        真伪鉴别中应用十分广泛,但其供试品制备过程较为繁                            分含量评价为主。目前桔梗中已发现的皂苷类成分多
        琐,例如需要使用 7%硫酸乙醇-水(1 ∶ 3)加热回流 3 h,                   达70余种,其中桔梗皂苷D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
                                           [1]
        并需三氯甲烷分步萃取后浓缩,方可应用 。                                抗肥胖、神经保护作用等多种生物活性 ,是桔梗的主
                                                                                              [22]
                                    [5]
            除薄层色谱法外,韩灵国等 还通过不同溶剂(水、                         要活性物质,亦是历版《中国药典》中规定的指标性成
        氯仿、乙醇、10% NaOH、10% HCl)提取桔梗后,根据提                    分。桔梗皂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
        取物紫外灯下荧光颜色的差异进行桔梗的真伪鉴别。                             色谱法(HPLC)、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一测
        该方法通过多种提取液结果进行综合判定,其准确性较                            多评法等。
        高,但样品制备过程同样较为复杂。                                    2.1  GC-MS法
        1.4  分子鉴别方法                                             挥发油是植物化学成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量的
            近年来,分子鉴别技术在中药鉴别领域的应用发展                          差异与植物种质及其生长环境密切相关,因此通过比较
        十分迅速,形成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或技术方法,                            桔梗挥发油的成分组成及含量差异可以从一定程度上
                                                                                     [23]
        如分子生药学和 DNA 条形码技术。ITS 基因片段是植                        反映药材的质量差异。He等 采用GC-MS法检测了我
        物 DNA 条形码的有效候选基因之一,已广泛应用于中                          国9个不同产地桔梗挥发油的成分组成,共从中鉴别出
                                 [20]
        草药的真伪鉴别。赵月梅等 基于桔梗及其混伪品丝                             了 121 个化学成分,同时发现不同产区桔梗药材挥发油
        石竹和沙参的 ITS 序列,通过双参数遗传距离法计算发                         含量及组成具有一定差异。龚敏等 采用 GC-MS 法分
                                                                                           [24]
        现,桔梗的种内遗传距离为0.006,而其与南沙参的遗传                         析了桔梗生品、清炒品和蜜炙品中挥发油的成分组成,
        距离为0.198、与丝石竹的遗传距离为0.328,具有显著差                      发现桔梗不同炮制品之间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显著,可为
        异;另外,通过NJ聚类分析发现,桔梗、丝石竹和南沙参                          桔梗及其炮制品的质量评价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均能独自聚为单系分支。这说明ITS序列分析可实现桔                           2.2 UV法
        梗及其混伪品的真伪鉴别。                                            桔梗中总皂苷的含量分析方法多以桔梗皂苷 D 作


        ·1404 ·  China Pharmacy 2021 Vol. 32 No. 11                                 中国药房    2021年第32卷第11期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