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中国药房》2020年第24期
P. 8
药品质量安全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是 按时间进行计量,并探讨2009-2018年药品刑事案件判
不可触碰的红线。党中央、国务院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 决数量演变趋势,结果见图 1(因 2009 年之前判决书上
历来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更是对食品药品 网机制尚不健全;2019年的判决书官方还在统计中,也无
安全问题提出了“四个最严”的工作要求与法律完善要 法获得;故本研究从 2009 年开始统计并截至 2018 年)。
求。自1984年《药品管理法》颁布至今,我国药品安全领 根据发文量的年度分布绘制散点图(见图 1)并采用 Ex-
域违法犯罪行为屡禁不止,从1985年的“晋江假药案”到 cel 自动拟合构建发文量(y)与年份(x)的线性方程 y=
2
2018 年的“长春长生疫苗案”,犯罪手段不断升级。可 2.550 7x-21.284(R =0.636 7),相关系数为正,表明危害
见,我国危害药品安全犯罪形势严峻,现已成为刑事立 药品安全犯罪研究成果数量与时间序列基本成正相关。
法和司法关注的焦点问题,同时也激发了学界研究的热 120 5 000
发文量
潮 [1-3] 。 长期以来,围绕危害药品安全犯罪的学术成果 100
刑事判决数量 4 000
大量涌现,然而对于学术研究的回顾与审视却罕有。因 篇 80 3 000 例
此,本研究以我国危害药品安全犯罪学术研究为对象, 发文量, 60 刑事判决数量,
剖析其变迁历程并展望完善路径,旨在补充我国危害药 40 2 000
品安全犯罪研究知识谱系,为今后开展药品安全立法和 20 1 000
0 0
科学执法司法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2011 2013 2015 2017 2019
年份
1.1 数据来源 图1 发文量和刑事判决数量统计图
研究数据来源为中国知网(CNKI)。考虑到药品是 Fig 1 Statistical chart of the number of papers pub-
个相对宽泛的概念,且相当数量的研究与食品密不可 lished and the number of criminal judgments
分,为了防止检索遗漏、保证文献搜索的全面性,本研究
由图1可见,在研究探索期,危害药品安全犯罪的研
以“主题=药品犯罪或食药犯罪或药品并含刑事”且不含
究成果较少,每年发文数量均在10篇以内,相关研究尚
“主题=毒品”进行检索,文献类型为期刊,发表时间范
处于起步阶段。
围为 1985 年 1 月 1 日-2019 年 12 月 31 日,检索时间为
在研究转型期,研究成果数量开始逐步攀升,但总
2020年5月5日。为保证文献的学术性、权威性、专业性
体增长率仍然较低。自1997年《刑法》修订后,危害药品
和可靠性,本研究对期刊目录、编者按、新闻通讯、人物
安全犯罪治理逐步进入主流研究视野,同时药品刑事案
事迹等非学术文献进行剔除。
件数量开始呈现明显上升势头,“齐二药案”(2006年)和
1.2 研究方法
“甲氨蝶呤案”(2007 年)等重大药害案件的出现也催化
本研究以上述检索获得的有效文献为研究对象,以
了相关研究成果的产出。
内容分析为主,借助CiteSpace 5.6.R4软件的可视化分析
在研究蓬勃期,随着危害药品安全犯罪相关法律法
手段,以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以1984年《药品管 规和司法解释的不断完善,研究成果呈现井喷之势,并
理法》出台为研究起点,汇总1985-2019年共35年间的 于 2015 年前后达到峰值,之后则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有关药品犯罪的研究,在先前学者对立法动态 [1-2] 和药害 但总体每年仍保持较高的发文数量。值得注意的是,这
事件 梳理与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量研究的变迁历程, 一发展态势与药品刑事案件数量演变趋势高度契合,后
[2]
将危害药品安全犯罪研究分为研究探索期(1985-1996 期研究热度的轻微下降也从侧面说明了我国危害药品
年)、研究转型期(1997-2010年)和研究蓬勃期(2011- 安全犯罪得到了初步遏制。
2019年)等3个阶段,分别从研究成果产出、研究学术群 2.2 研究学术群体
体、研究学科视角和研究热点聚焦等4个方面进行实证 相比于发文数量,学术群体即研究机构的规模变化
考察,以检视我国危害药品安全犯罪研究的发展概况, 及合作情况能够更加鲜明地揭示危害药品安全犯罪领
进而从刑事政策、刑事立法、重大药害案件、行政监管理 域的受关注程度和研究热度。
念与行政立法层面梳理和挖掘影响各阶段研究变迁的 2.2.1 研究机构总体发文量 473 篇文献中,发文量前
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危害药品安全犯罪相关研究进行 10 位的研究机构的发文量和首次发文年份统计结果见
审视,对其完善路径提出建议。 表 1。由表 1 可见,从发文量来看,东北师范大学、中国
2 危害药品安全犯罪研究发展概况检视 人民公安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郑州大
2.1 研究成果产出 学、南京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政法类、公安类和综合类
共检索到相关文献 852 篇,排除不符合要求的非学 高校是主要的研究机构;中国药科大学等药学专业类高
术文献,共获得有效文献 473 篇。为明确我国危害药品 校也占到一定的比重;此外,最高人民法院等政府机构
安全犯罪领域的研究成果产出状况,本研究对纳入文献 也对药品犯罪有一定的研究;从首次发文年份来看,郑
·2946 · China Pharmacy 2020 Vol. 31 No. 24 中国药房 2020年第31卷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