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1 - 2020年21期
P. 131
蒙筌》中写道“孕妇忌用,恐堕胎元”。现代药理研究将 2019,25(7):173-183.
其毒性归纳总结为黏膜刺激性、肝肾毒性以及妊娠毒 [ 7 ] CHEN P,LI C,LIANG SB,et al. Characterization and
[59]
性 。目前,对于半夏刺激性毒性的研究较多,近年来 quantification of eight water-soluble constituents in tubers
认可度较高的观点是半夏中的草酸钙针晶及其凝集素 of Pinellia ternata and in tea granules from the Chinese
multiherb remedy Xiaochaihu-tang[J]. Chromatogr B Ana-
蛋白为其主要的刺激性毒性成分,并认为草酸钙针晶可
lyt Technol Biomed Life Sci,2006,843(2):183-193.
以通过机械压力和黏液细胞的作用力刺入组织,引起刺
[ 8 ] 徐剑锟,张天龙,易国卿,等.半夏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
激性;其上附着的半夏凝集素蛋白随之进入机体组织,
定[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0,27(6):429-433.
刺激巨噬细胞过量生成大量的活性氧(ROS)和炎症因
[ 9 ] 徐文英,刘春生,冯孟鑫,等.反相-混合柱色谱串联MS法
子白细胞介素 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 探索中药半夏的化学成分[J].西北药学杂志,2015,30
[60]
症因子释放,从而引起炎症反应 。在对其作用机制的 (4):354-357.
研究中发现,半夏凝集素蛋白是通过激活丝裂原活化蛋 [10] WU YY,HUANG,ZHANG MY,et al. Chemical consti-
白激酶(MAPK)和炎症小体(NLRP3)信号通路,促进炎 tuents from the tubers of Pinellia ternata(Araceae)and
[60]
症的发展 。而关于其肝肾毒性及妊娠毒性的研究较 their chemotaxonomic interest[J]. Biochem Syst Ecol,
少且存在争议,其毒性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 2015. DOI:10.1016/j.bse.2015.09.002.
研究 。现代药理学研究也指出,半夏具有遗传毒性, [11] 张科卫,吴皓,武露凌.半夏药材中脂肪酸成分的研究[J].
[59]
推测其可能与半夏干预糖类的合成、降低胆固醇含量及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8(5):291-
292.
[61]
影响胆汁酸代谢等有关 。
[12] 吴皓,张科卫,李伟,等.半夏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
4 结语
2003,34(7):20-21.
本文从半夏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机制、毒性
[13] 李先端,胡世林,杨连菊.半夏类药材氨基酸和无机元素
的角度出发,对半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
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1990,15(10):37-38.
结。半夏植物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对半夏的有效成分 [14] 陈凤凰,唐文明,孟娜,等.安顺产半夏化学成分的研
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其药理作 究[J].贵州科学,2006,24(4):34-36.
用和安全用药打下基础,为充分发挥其药用价值及合理 [15] 季文兰,杨权海.不同种质半夏氨基酸含量测定[J].时珍
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半夏作为常用的化痰止咳平 国药研究,1997,8(6):554.
喘药,出现在各种中药方剂中,但目前对于半夏的研究 [16] 莫炫永.不同产地半夏的氨基酸分析[J].药物分析杂志,
多集中在经典名方的药效验证、有效部位确定及初步药 2010,30(1):145-148.
理研究,而对于半夏单味药的有效化学成分及其作用机 [17] 张浩波,陈晖,彭晓霞,等.不同加工方法对半夏中氨基酸
制的研究较少,且缺乏系统性。后续研究可对半夏的药 含量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16,46(6):68-70.
[18] HAN MH,YANG XW,ZHANG M. Phytochemical study
效物质基础及毒性物质基础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明确
of the Rhizome of Pinellia ternata and quantification of
其有效活性成分及毒性成分;进一步开展半夏炮制减毒
phenylpropanoids in commercial Pinellia tuber by RP-
的研究,开发更安全有效的炮制方法,扩大半夏应用范
LC[J]. Chromatography,2006,64(11/12):647-653.
围,制定更加完善的质量评价标准。
[19] JI X,HUANG B,WANG G,et al. The ethnobotanical,
参考文献 phytochem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profile of the genus
[ 1 ]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 2015年 Pinellia[J]. Fitoterapia,2014.DOI:10.1016/j.fitote.2013.
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19. 12.010.
[ 2 ] 樊德春,李兰周.张仲景对半夏的应用[J].河南中医, [20] 何萍,李帅,王素娟,等.半夏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中
2004,24(11):4-5. 药杂志,2005,30(9):671-674.
[ 3 ] 钟赣生.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 [21] 王锐,倪京满,马蓉.中药半夏挥发油成分的研究[J].中国
298-299. 药学杂志,1995,30(8):457-459.
[ 4 ] 龚道锋,王甫成,纪东汉,等.中药半夏化学成分及其药 [22] 杨虹,侴桂新,王峥涛,等.半夏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
理、毒理活性研究进展[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药学杂志,2007,42(2):99-101.
2015,12(18):77-79. [23] CHEN JH,CUI GY,LIU JY,et al. Pinelloside,an antimi-
[ 5 ] 刘永红,郭建宏,刘文婷,等.药用植物半夏生物碱类成分 crobial cerebroside from Pinellia ternate[J]. Phytochemis-
研究进展[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try,2003,64(4):903-906.
2015,43(9):171-177. [24] 蔡世珍,邹忠梅,徐丽珍,等.半夏属药用植物的研究进
[ 6 ] 翟兴英,张凌,李冰涛,等.采用UPLC-Q-TOF-MS/MS 分 展[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4,26(1):17-24.
析半夏药材中的化学成分[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5] 陈益.半夏多糖的结构与抗肿瘤活性研究[D].西安:陕西
中国药房 2020年第31卷第21期 China Pharmacy 2020 Vol. 31 No. 21 ·26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