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202013
P. 42
分-MDD靶标基因”网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在PPI 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两个表型。GSEA 富集分析结果显
网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能是柴胡疏肝散治疗 示,与低表达组比较,高表达组有6个核心靶标基因的高
MDD的核心靶标基因。 表达表型主要富集在细胞受体、RNA聚合酶、核糖体、嘌
呤代谢、DNA复制、细胞周期、氨酰生物合成、类固醇生
物合成、tRNA生物合成、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上皮细胞信
号转导等相关通路,详见表2。其中,靶标基因CYP3A4、
ADRB1 的 GSEA 富集结果未满足 FDR<0.05 的筛选条
件,故予以剔除。由此可知,柴胡疏肝散活性成分作用
的靶标基因分布于不同的代谢通路,可通过多化合物、
多靶标、多途径辅助治疗MDD。
表2 核心靶标基因富集的部分KEGG通路
Tab 2 Parts of KEGG pathway of core target gene en-
richment
通路名称 靶标基因 FDR P
DNA复制 NR3C2、DPP4、IGFBP3 0.001 5 <0.001
核糖体 NR3C2、DPP4、IGFBP3 0.001 8 <0.001
氨酰生物合成 NR3C2、DPP4、IGFBP3 0.001 9 <0.001
RNA聚合酶 NR3C2、DPP4、 0.008 1 <0.001
类固醇生物合成 IGFBP3 0.013 7 <0.001
细胞周期 CCND1、IGFBP3 0.015 5 <0.001
tRNA生物合成 GSTM1 0.024 0 <0.001
嘌呤代谢 NR3C2、DPP4 0.043 0 <0.001
细胞受体 CCND1、IGFBP3 0.044 1 <0.05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上皮细胞信号转导 ALOX5 0.046 3 <0.05
图4 PPI网络图 3 讨论
Fig 4 Network diagram of PPI 3.1 柴胡疏肝散治疗MDD的基础
中医将 MDD 归属“郁病”范畴,《内经》认为外感六
[21]
淫、七情内伤可导致脏腑功能紊乱而发为郁 。柴胡疏
肝散出自《景岳全书》,是中医疏肝解郁的代表方剂,自
明代以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柴胡
疏肝散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内分泌系统、神
经细胞损伤信号通路、抗氧化应激等,发挥抗抑郁症的
[22]
作用 ,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研究柴
胡疏肝散辅助治疗MDD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3.2 柴胡疏肝散抗MDD的活性成分
本研究结果显示,柴胡疏肝散的活性成分可能通过
多靶点、多途径参与 MDD 的辅助治疗。其中,槲皮素、
山柰酚、木犀草素、豆甾醇、异鼠李素、谷甾醇、川陈皮素
等能作用于较多的靶标基因,可能是柴胡疏肝散治疗
MDD的主要活性成分。相关研究发现,β-谷甾醇、豆甾
醇、异鼠李素和槲皮素均有抗抑郁作用 。槲皮素可通
[23]
过抗氧化、抗炎、降低兴奋性毒性、升高5-羟色胺水平来
[24]
发挥抗 MDD 作用 。山柰酚可通过降低氧化应激、减
少促炎细胞因子和上调蛋白激酶 B/β-联蛋白途径来发
图5 PPI核心子网络图
[25]
挥抗抑郁作用 。槲皮苷和山柰酚均可通过升高下丘
Fig 5 PPI core network sub network diagram 脑 POMC mRNA 的水平和血浆β-内啡肽水平,达到抗
2.5 基因集富集分析结果 MDD的效果;木犀草素的抗抑郁活性,可能与其抑制内
[26]
根据“2.4”项下得到的 NR3C2、DPP4、CYP3A4、AL- 质网应激作用有关 。
OX5、GSTM1、ADRB1、CCND1、IGFBP3核心靶标基因在 3.3 核心靶标基因
每个 MDD 患者样本中表达量的中位值,分别定义为高 PPI网络拓扑分析和GSEA基因集富集分析的结果
·1572 · China Pharmacy 2020 Vol. 31 No. 13 中国药房 2020年第31卷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