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4 - 202013
P. 134

双环[3.2.0]庚-2-烯-2-羧酸,分子量为 317.36,其化学结                    表1 各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抑酶活性比较
        构见图 1A。其结构中含有碳青霉烯环,对各种细菌的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β-内酰胺酶    类别
        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具有良好亲和力,且抗菌谱广、                                            雷巴坦   阿维巴坦  克拉维酸   舒巴坦  他唑巴坦
                                                            A类β-内酰胺酶  TEM型ESBLs  +    +      +     +    +
        抗菌作用强;但当其单独使用时,在体内的稳定性较差,                                     SHV型ESBLs  +    +      +     +    +
        约80%以上可被肾细胞膜产生的肾脱氢辅酶1(DHP-1)                                  CTX-M型ESBLs  +  +      +     +    +
                                                                      KPCs      +     +      -     -    -
                 [6]
        分解破坏 。西司他丁是 DHP-1 抑制剂,本身无抗菌作                        B类β-内酰胺酶  MBL       -     -      -     -    -
        用,但可保护亚胺培南不被 DHP-1 破坏,使亚胺培南在                        头孢菌素酶     AmpC      +     +      -     ±    -
                                                            D类β-内酰胺酶  OXA       ±     ±      -     -    -
        尿液中的回收率提高至70%~80% ;另外,西司他丁还
                                       [6]
                                                               注:“-”表示无活性;“+”表示有活性;“±”表示活性不明确
        可阻止亚胺培南进入肾小管上皮组织,从而减轻亚胺培
                                                            及多药耐药菌株,加入雷巴坦可使产 KPCs 的肺炎克雷
        南的肾毒性,且不影响其药动学过程。临床上一直使用
        亚胺培南和西司他丁的复合制剂,故后文中的亚胺培                             伯菌抑制 50%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50 )从原来的
        南,均指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16 µg/mL 降低至 0.125 µg/mL;使产 AmpC 的肠杆菌属
            雷巴坦是一种新型的非β-内酰胺类、二氮双环辛烷                         细菌的MIC50从原来的0.5 µg/mL降低至0.125 µg/mL;使
        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分子量为348.38,其化学结构见图                       产 AmpC 的铜绿假单胞菌的 MIC50从原来的 2 µg/mL 降
        1B。其在结构上与阿维巴坦(与头孢他啶联合使用的一                           低至1 µg/mL;使产ESBLs的非蛋白肠杆菌属细菌的MIC50
        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化学结构见图 1C)相似                 [12-13] ,故推  从原来的≥8 µg/mL降低至≤0.25 µg/mL        [8,23-24] 。但加入
        测其与阿维巴坦具有类似的活性。                                     雷巴坦后对鲍曼不动杆菌、黄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25]
                                                            的抗菌活性并未增强,其原因与其耐药性较强有关 。
                                                                临床上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耐药菌主要为肠杆菌和
                                                                        [26]
                                                            铜绿假单胞菌 。参考相关文献              [8,14,23-24] ,归纳亚胺培南
                                                            和亚胺培南/雷巴坦对表达特异性β-内酰胺酶的革兰氏
            A.亚胺培南             B.雷巴坦          C.阿维巴坦
                         图1   化学结构式                         阴性菌的体外活性,详见表2。
                                                                由表 2 可知,雷巴坦并没有增强亚胺培南对产 B 类
        2 亚胺培南/雷巴坦的作用机制
                                                            β-内酰胺酶(如 IMP、VIM 和 NDM)细菌、产 OXA-23 鲍
            亚胺培南与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一样,通过与
                                                            曼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可微弱增强亚胺培南对产
        PBPs结合,阻碍细菌细胞壁黏肽的合成,破坏细胞壁结
                                                            OXA-48的肺炎克雷伯菌和耐亚胺培南非蛋白肠杆菌属
        构,改变细胞质渗透压,从而导致细胞溶解,达到杀菌的
                                                            细菌的抗菌活性。但是,雷巴坦可显著提高亚胺培南对
             [6]
        作用 。与其他β-内酰胺酶抑制剂如他唑巴坦、克拉维
                                                            产 A 类β-内酰胺酶(如 ESBLs、KPCs)肺炎克雷伯菌、肠
        酸和舒巴坦相比,雷巴坦与亚胺培南联合具有协同作
                                                            杆菌属等耐药菌和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                     [8,14] 。
        用,特别是对KPCs和AmpC,亚胺培南/雷巴坦能抑制A
                                                                另有研究发现,亚胺培南/雷巴坦对从美国医院重症
        类β-内酰胺酶如 TEM 型、SHV 型、CTX-M 型 ESBLs 和
        KPCs以及AmpC     [7-8,14] 。但是,雷巴坦对鲍曼不动杆菌产             监护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标本分离的对β-内酰胺类
                                                            不敏感和耐多药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具有很强的体外活
        生的 D 类β-内酰胺酶(如 OXA)及 B 类β-内酰胺酶(如
                                                              [27]
        MBL)的抑制作用较弱或者无抑制作用                [9,12] 。目前,雷巴     性 ,由此为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提供了一
        坦的作用机制尚无明确报道,但因其化学结构与阿维巴                            个有价值的治疗选择。

        坦相似,故推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阿维巴坦类似                     [13,15-16] 。  4 亚胺培南/雷巴坦的药动学
        相关研究比较了雷巴坦与其他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抑                                成人单独静脉注射亚胺培南(500 mg)后体内的药
        酶活性   [9,17-20] ,详见表1。                              动学参数为:最大血药浓度(cmax )约为 30~35 mg/L,药
        3 亚胺培南/雷巴坦的抗菌活性                                     时曲线下面积(AUC)约为42.2 mg·h/L,消除半衰期(t1/2 )
            亚胺培南对大多数厌氧菌表现出极好的抗菌活                            为 1 h,表观分布容积(Vd )约为 0.23~0.31 L/kg,血浆蛋
                                                                          [6]
        性  [21-22] ,且雷巴坦的加入并不会对其活性产生明显影                     白结合率为20% 。研究者利用3组已完成的健康成人
        响。对于革兰氏阴性需氧菌,亚胺培南也同样具有良好                            Ⅰ期临床试验的数据          [28-30] ,建立雷巴坦联用亚胺培南的
        的抗菌活性,加入雷巴坦后其抗菌活性可能会增强 。                            人群药动学模型,结果显示,雷巴坦单用或联用亚胺培
                                                      [8]
        对于亚胺培南不敏感的菌株如产 ESBLs、KPCs 菌株以                       南时的药动学参数相近,详见表3。


        ·1660  ·  China Pharmacy 2020 Vol. 31 No. 13                                中国药房    2020年第31卷第13期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