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9 - 202008
P. 129
·综述·
绞股蓝及其活性成分改善糖尿病并发症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Δ
2
1*
1
1 #
4
3
1
诸夔妞 ,肖洪贺 ,寿旗扬 ,田雨闪 ,向 文 ,陈褚建 ,成 霄 ,王新财 (1. 湖州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浙
1
江 湖州 313000;2. 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沈阳 110847;3.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杭州
310053;4. 中国药科大学江苏省中药评价与转化重点实验室,南京 211198)
中图分类号 R285.5;R58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08(2020)08-1015-06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0.08.21
摘 要 目的:了解绞股蓝及其活性成分改善糖尿病并发症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为绞股蓝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
以“绞股蓝”“绞股蓝总皂苷”“活性成分”“糖尿病并发症”“机制”“Gynostemma pentaphyllum”“Gypenosides”“Active ingredient”“Di-
abetic complications”“Mechanism”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ScienceDirect、Web of Science 等数据库中组合
查询2005年5月-2020年1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对绞股蓝及其活性成分改善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机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
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60篇,其中有效文献56篇。绞股蓝及其活性成分可改善多种糖尿病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肌
病、糖尿病并发感染、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其改善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管活性物质、保护肾小球足细胞、抗氧化应
激、抑制肾间质纤维化、抗炎等作用有关;其改善糖尿病心肌病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心肌酶活性、抗炎、抗氧化等作用有关;其改
善糖尿病并发感染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作用有关;其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神经生长因子有关。绞股蓝
及其活性成分的多种药理作用及机制与糖尿病并发症复杂的发病机制相契合,可知其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后续可进一步研
究明确其活性成分,以期为绞股蓝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绞股蓝;活性成分;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肌病;作用机制
糖尿病是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慢 症,如糖尿病肾病(DN)、糖尿病心肌病(DC)、糖尿病并
性非传染性疾病,其对健康的危害主要是慢性高血糖所 发感染、糖尿病神经病变等 [9-10] ,在糖尿病并发症治疗方
致的多种并发症,包括肾衰竭、心脑血管疾病、足溃疡、 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已引起了研究者的普遍关注。
[1]
神经病变等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死亡患者 为了明确绞股蓝及其活性成分改善糖尿病并发症的作
有 50%以上是心脑血管疾病所致,10%是肾病变所致, 用及机制,笔者以“绞股蓝”“绞股蓝皂苷”“活性成分”
因糖尿病截肢的患者是非糖尿病患者的 10~20 倍 。 “糖尿病并发症”“机制”“Gynostemma pentaphyllum”
[2]
据统计,2005-2015 年,我国由糖尿病及相关心脑血管 “Gypenosides”“Active ingredient”“Diabetic complica-
疾病造成的经济负担达 5 577 亿美元,其中 80%的花费 tions”“Mechanism”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
用于并发症的治疗 。由此可见,糖尿病并发症不仅严 库、PubMed、ScienceDirect、Web of Science 等数据库中
[3]
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加重了个人及社会的经济 组合查询 2005 年 5 月-2020 年 1 月发表的相关文献。
负担,成为全世界的公共卫生问题。绞股蓝[Gynostem- 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 260 篇,其中有效文献 56 篇。
ma pentaphyllum(Thunb.)Makino]为葫芦科绞股蓝属多 现对绞股蓝及其活性成分改善多种糖尿病并发症的作
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全草供药食两用,素有“南方人参” 用机制进行归纳总结,旨在为其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
的美誉,早在1986年就被列在国家“星火计划”中待开发 供参考。
[4]
的 5 种名贵中药材之首 。绞股蓝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1 DN
[7]
包括降血糖 、调血脂 、抗炎 、抗氧化 等。近年来研 DN 是糖尿病最常见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8]
[5]
[6]
究发现,绞股蓝及其活性成分可改善多种糖尿病并发 是导致终末期肾疾病的首要病因,也是糖尿病致残、致
Δ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81573677,No.818- 死的重要原因;DN 以肾功能进行性下降、持续性蛋白
73047);浙江省湖州市公益性技术应用重点项目(No.2018GZ03) 尿、血压升高、高死亡率为特征,主要病理变化为足细胞
*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中药治疗代谢相关疾病药效及机
减少、细胞外基质(ECM)沉积、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肾小
制。电话:0572-2750692。E-mail:zhukuiniu08@163.com
球硬化等 [11-12] 。目前学者认为,血管活性物质紊乱、氧化
# 通信作者:主任药师,硕士。研究方向:药物分析及药理学。电
话:0572-2750801。E-mail:clerk2003@sohu.com 应激、纤维化、炎症等因素在DN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
中国药房 2020年第31卷第8期 China Pharmacy 2020 Vol. 31 No. 8 ·1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