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5 - 202001
P. 115

免疫功能受损患者发生侵袭性念珠菌菌血症的风                          真菌感染;②真菌感染死亡率;③全因死亡率;以安全性
        险极高,高危人群包括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实体器                           指标作为次要指标:④因不良反应停药的发生率。
        官移植或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         1.1.5  排除标准      ①非预防性应用抗真菌感染药物;②
        plantation,HSCT)受者及使用过化疗药物的患者,尤其                   患者年龄<16岁;③重复发表及数据不全的文献。
        是使用过广泛损害胃肠道黏膜药物的患者,感染早期诊                           1.2 检索策略
        断存在困难,延迟启动治疗会造成不良结局,因此,需早                              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 图
                                       [3]
        期预防真菌感染       [1-2] 。Cornely OA 等 调查了 13 个欧洲       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
        癌症中心 267 例侵袭性念珠菌菌血症患者,结果显示白                        数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 2019 年 7 月,并追溯纳入
        色念珠菌和非白色念珠菌导致的菌血症比例相等,非白                           研究中的参考文献。已完成临床试验但未发表的文章
        色念珠菌中最常见的是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和近平                           结果通过 Clinical Trials. gov 进行检索。中文检索词包
        滑念珠菌;在实体肿瘤患者中,光滑念珠菌分离株的比                           括:“棘白菌素”“米卡芬净”“卡泊芬净”“阿尼芬净”“真
        例最高,而热带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分别是血液系统恶                           菌感染”“随机对照试验”;英文检索词包括:“Echinocan-
        性肿瘤或接受过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中分离出的最                            din”“Micafungin”“Caspofungin”“Anidulafungin”“Fun-
        常见病原菌。根据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2016年发布                       gin infection”“Ramdon controlled trial”。运用通配符、逻
                                 [4]
        的《念珠菌病临床实践指南》 ,对于中性粒细胞正常或                          辑符、范围算符等制订检索式。
        减少的患者,当不太可能存在氟康唑耐药菌感染(如光                           1.3 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
        滑念珠菌或克柔念珠菌)的非危重患者,初始预防可选                           1.3.1  资料提取      制订文献信息登记表采集信息。两
        用氟康唑,考虑到克柔念珠菌一律对氟康唑耐药,光滑                           名评价者经按统一规范的评价方法对纳入文献的全文
        念珠菌分离株很可能会对氟康唑和伏立康唑交叉耐药,                           进行独立评价,逐篇阅读初步纳入文献,填写单个文献
        可选择棘白菌素类药物,如果患者对其他抗真菌药不耐                           信息采集表。提取的文献信息包括原文题目、发表年
        受、利用度有限或耐药,则可选择两性霉素 B 脂质制                          份、作者、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干预措施、结局测量与评
        剂。但临床实践中,存在唑类药物预防效果不满意、两                           价、是否采用盲法、有无失访等。
        性霉素B的最低抑菌浓度值较高,增加剂量的同时也会                           1.3.2  质量评价      采用 Cochrane 系统评价员手册 5.0.2
                               [5]
        引发严重的肾损伤等限制 ,发生侵袭性念珠菌菌血症                           版推荐的工具评价纳入RCT 的偏倚风险,包括:① 随机
        的高危人群最佳的预防用药方案目前仍存在争议,因                            方法;②分配隐藏;③盲法:对研究对象、治疗方案实施
        此,本研究对棘白菌素类药物预防侵袭性念珠菌血症的                           者、研究结果测量者采用盲法;④退出或失访:包括干预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进行系         前基线水平测量值和干预后效应参数值、失访/退出情况
        统评价,以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                                    以及是否对失访原因加以说明;⑤意向治疗分析(ITT):
        1 资料与方法                                            对于安全性问题、阴性结果是否进行报道;⑥其他偏倚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来源:包括试验早停、基线不平衡等。针对每篇纳入文
        1.1.1  研究类型     国内外公开发表的RCT,无论是否采                  献,对上述 6 项作出“是”(低度偏倚)、“否”(高度偏倚)
        取盲法,语种限制为中、英文。                                     和“不清楚”(缺乏相关信息或偏倚情况不确定)的判
        1.1.2  研究对象     纳入研究的患者均为侵袭性念珠菌                    断。由两位评价者独立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如有分
        血症的高风险人群,包括HSCT术后、实体器官移植术后                         歧,由第三方协助解决。
        及粒缺伴发热的患者         [3,6-7] ,且年龄≥16岁。患者性别、国          1.4 统计学方法
        籍不限,入组前均未确诊侵袭性念珠菌血症。                                   采用 Rev Man 5.2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
        1.1.3  干预措施     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真菌药物治疗,包                   料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OR)及其 95%置信区间(CI)
        括两性霉素B(脂质体、脂质复合物)及三唑类抗真菌药                          表示,并对纳入的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当各RCT
                                                                                    2
        物(氟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试验组接受棘白菌素                         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1,I <50%)时,采用固定效应
        类抗真菌药物(米卡芬净、卡泊芬净、阿尼芬净)治疗。                          模型合并效应量;反之,则分析异质性来源,对可能产生
        1.1.4  结局指标     结局指标分为主要指标及次要指标,                   异质性的因素进行亚组分析;若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
        以有效性指标作为主要指标,包括:①突破性侵袭性真                           性而无临床异质性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时,可采用随机
        菌感染率(Breakthrough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bIFI),  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如果两组间异质性过大或无法找
        突破性侵袭性真菌感染定义为预防用药期间发生了确                            寻数据来源时,采用描述性分析。本研究采用失安全系
        定(Proven)、可能(Probable)和可疑(Possible)的系统性            数法进行发表偏倚分析。本研究采用失安全系数(Nfs )


        中国药房    2020年第31卷第1期                                               China Pharmacy 2020 Vol. 31 No. 1  ·105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