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5 - 2019年11月第30卷第21期
P. 145
13772位C突变为T ,这种遗传变异可通过增加受体暴 0.05)。Stratz C等 发现坎格瑞洛治疗期间,患者IPF值
[34]
[24]
露量或蛋白质折叠变异显著影响临床疗效。Nardin M 与血小板活性没有明显相关性(r=0.06,P=0.47),但坎
[24]
等 在 244 例 ACS 或择期行 PCI 术患者中研究发现,替 格瑞洛治疗后第2天与氯吡格雷(r=0.59,P=0.01)或普
格瑞洛治疗后,患者的血小板反应性和 rs5751876 基因 拉格雷(r=0.47,P<0.001)进行转换时发现,RPs水平与
多态性存在相关性,携带 T/T 纯合型基因的患者高残余 血小板活性存在明显相关性,而与替格瑞洛进行转换时
血小板反应性(High-residual platelet reactivity,HRPR) 未发现相关性(r=0.22,P<0.13)。该研究结果表示,坎
发生率低于 C 等位基因携带者(纯合型 T/T 组 vsC 等位 格瑞洛和其他 P2Y12 受体拮抗剂相互转换时,RPs 水平
基因携带组= 3.9% vs. 15.1%,P=0.03);对生化指标基 不会影响坎格瑞洛的抗血小板活性,但可能会影响噻吩
线差异进行校正后,多变量分析发现,携带T/T纯合型基 并吡啶类药物的抗血小板活性。
因的患者HRPR发生率明显低于携带C等位基因的患者 4 药物相互作用对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抗血小
(P=0.048),因此,认为 C 等位基因是替格瑞洛治疗时, 板活性的影响
患者出现HRPR的唯一独立预测因子。 药物相互作用(Drug-drug interactions,DDIs)是一种
3 网织血小板水平对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抗血 临床常见的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P2Y12 受体拮抗剂
小板活性的影响 是ACS或PCI术患者常用的抗栓药物,由于抗栓治疗的
网织血小板(Reticulated platelets,RPs)又称未成熟 长期性,其与其他药物联用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发生
血小板,是骨髓释放到外周血中的新生血小板,有较多 DDIs的概率也就越大。目前,P2Y12受体拮抗剂的药物
的 RNA 和更高的聚集潜力,是血液循环中最年轻的血 相互作用常见于各类P2Y12受体拮抗剂的相互转换、与
小板;因此,与外周血中常规的血小板计数相比,测定外 阿片类激动剂联用、与他汀类药物联用等。
[25]
周血中的 RPs 数更能反映出骨髓血小板的更新情况 。 4.1 P2Y12 受体拮抗剂相互转换对新型 P2Y12 受体拮
未成熟血小板分数(Immature platelets fraction,IPF)是 抗剂抗血小板活性的影响
[26]
RPs占全血血小板的比例,反映了人体血小板的更新率 , 由于出血或血栓风险、用药依从性和治疗费用等问
即血小板更新能力越强,RPs水平越高,IPF值越大,血小 题,临床医师会在各类P2Y12受体抑制剂间对患者进行
板聚集能力越强,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越弱。已有研 转换治疗,但是由于与 P2Y12 受体结合方式、药物半衰
究显示,IPF 与早期冠状动脉疾病和急性心血管事件有 期以及药效发挥和消除速度等不同,其相互转换间可能
关 [27-29] 。因此,检测 RPs 水平、IPF 对于预测抗血小板药 存在药物相互作用 。
[35]
物的疗效是有意义的。 4.1.1 口服型 P2Y12 受体拮抗剂间相互转换 Domi-
[36]
3.1 RPs水平对噻吩并吡啶类药物抗血小板活性的影响 nick J 等 将口服剂型间的相互转换分为增强型、降低
研究认为 [29-30] ,噻吩并吡啶类药物的疗效减弱和 型和转换型,其中增强型包括氯吡格雷向普拉格雷或替
RPs 水平增加有关,且这种相关性是由于血小板更新引 格瑞洛转换;降低型包括普拉格雷或替格瑞洛向氯吡格
[29]
起的。Bernlochner I 等 发现,普拉格雷治疗时,患者 雷转换;转换型包括普拉格雷和替格瑞洛相互转换,其
IPF 值和血小板聚集率存在显著正相关(r=0.41,P< 中增强型转换间无 DDI,而降低型和转换型中,当替格
0.001),即IPF值越大,患者RPs水平越高,普拉格雷抗血 瑞洛向氯吡格雷或普拉格雷转换存在 DDI。Angiolillo
[37]
[31]
小板活性减弱。Stratz C等 同样发现,氯吡格雷或普拉 DJ 等 研究发现替格瑞洛向普拉格雷转换后 24、48 h,
格雷负荷剂量治疗时,其抗血小板活性减弱;进一步研 血小板反应性明显高于持续使用替格瑞洛治疗组;转换
究发现,噻吩并吡啶类药物抗血小板活性减弱可能不仅 第7天,转换组和替格瑞洛组的HP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是血小板更新引起的,可能还存在其他机制。但 Ver- (P>0.05)。该研究结果表示,替格瑞洛向普拉格雷转
doia M等 却发现,普拉格雷常规剂量治疗时,IPF对血 换时存在 DDI,且转换越早普拉格雷抗血小板作用越
[32]
小板活性没有影响,与其他研究报道不同,其原因可能 弱,但是可以通过服用负荷剂量普拉格雷增强抗血小板
[38]
[39]
与研究对象、给药方式、给药周期、测定时间等有关,因 活性。而 Alexopoulos D 等 以及 Franchi F 等 研究发
此,RPs水平对噻吩并吡啶类药物抗血小板活性的影响, 现普拉格雷向替格瑞洛转换时,普拉格雷并不影响替格
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瑞洛的抗血小板作用,因此认为,普拉格雷可直接向替
[40]
3.2 RPs水平对非噻吩并吡啶类药物疗效的影响 格瑞洛转换,而无相互作用。Bassez C 等 发现普拉格
Bernlochner I 等 发现,替格瑞洛治疗时,患者 IPF 雷抵抗患者在转换为替格瑞洛后,虽然HRPR得到有效
[29]
值的变化与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活性无关(r=0.08,P= 抑制,但约有 25%的患者出现血小板反应性过低,由高
0.51)。Vaduganathan M等 也发现,替格瑞洛治疗ACS 缺血风险转化为高出血风险,因此对于普拉格雷向替格
[33]
患者时,RPs水平不影响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活性(P> 瑞洛的转换仍需进一步探究。
·3020 · China Pharmacy 2019 Vol. 30 No. 21 中国药房 2019年第30卷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