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6 - 2019年10月第30卷第20期
P. 116

到粗粉。 取上述赤芍粗粉约0.5 g,精密称定,置于具塞                       究根据“2.2”项下评分规则,对上述因素进行考察。
        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 25 mL,称定质量,浸泡 4 h,超                    2.4.1  投药量     根据试验所用的炒货机容量以及样品
        声(功率:250 W,频率:40 kHz)处理 20 min,放冷;再次               物理性状,经预试验考察,发现炒货机正常工作的最大
        称定质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滤过;取续滤                          投药量为600 g,最小投药量为200 g。因此,取净赤芍饮
        液1 mL,用甲醇定容至10 mL,摇匀,即得。                           片 5 份,每份不同质量(200、300、400、500、600 g),分别
        2.3.5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以甲醇为阴性对照溶液。              于110 ℃下炒制15 min,考察投药量对外观性状及芍药
        2.3.6  系统适用性试验        精密吸取上述对照品溶液、炒                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见表2、表3(注:同批次赤芍饮片生
        赤芍供试品溶液、赤芍供试品溶液以及阴性对照溶液各                           品中芍药苷的含量为 4.30%,下同,表中“△”越多说明
        10 μL,按“2.3.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记录色谱,详                    硬度/气味越大)。
        见图1。由图1可见,在该色谱条件下,理论板数按芍药                                   表2 不同投药量的单因素试验结果
        苷峰计不低于 3 000,芍药苷与其他成分的分离度均大                          Tab 2 Single factor test results of different dosages
        于1.5,阴性对照无干扰。                                                                       外观性状
                                                           试验号  A,g B,℃ C,min 芍药苷含量,%
                                                                                   表面颜色    断面颜色   硬度   气味
           300          芍药苷
           mV  200                                         1    200  110  15  4.11  棕色     棕黄色    △△   △
           U,  100                                         2    300  110  15  4.12  棕色     浅棕色    △△   △△△
            0                                              3    400  110  15  4.15  棕黄色    浅棕色    △△   △△△
             0    5    10   15   20   25   30   35
                              t,min                        4    500  110  15  4.15  浅棕色    黄白色    △△△  △△
                             A.对照品                         5    600  110  15  4.14  浅棕色    白色     △△   △△
                         芍药苷
           50                                                     表3 不同投药量的炒赤芍质量评分(分)
           mV  25
           U,                                              Tab 3 Quality score of different dosages of fried Ra-
           0
            0     5    10    15    20   25    30    35            dix Peaoniae(score)
                               t,min
                           B.炒赤芍供试品溶液                      试验号      外观性状评分          芍药苷含量评分         综合评分
                         芍药苷                               1          19.29           66.91         87.82
           50
           mV  25                                          2          27.86           67.07         95.09
           U,
           0                                               3          27.86           67.56         94.6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          21.43           67.56         76.45
                               t,min                       5          15.00           67.40         68.88
                            C.赤芍供试品溶液
                                                               由表2、表3结果可知,投药量对炒赤芍外观性状影
           200
           mV  150
           100
           U,  50                                          响较为明显,对芍药苷含量影响不大;投药量为 300~
            0
             0     5    10    15    20   25    30          500 g时炒赤芍的外观性状评分较高。考虑到炒药机容
                                t,min                      量,确定投药量的优化范围为300~500 g。
                             D.阴性对照溶液
                        图1   高效液相色谱图                       2.4.2  炒制温度      取净赤芍饮片 5 份,每份 400 g,分别
                   Fig 1  HPLC chromatograms               于不同温度(60、90、110、130、150 ℃)下炒制 15 min,考
                                                           察炒制温度对外观性状及芍药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见表
        2.3.7  方法学考察      取“2.3.2”项下对照品溶液适量,加
                                                           4、表5。
        甲醇稀释,制得系列对照品工作溶液,按“2.3.1”项下色
                                                                   表4   不同炒制温度的单因素试验结果
        谱条件进样测定,记录峰面积。以待测成分质量浓度
                                                           Tab 4  Single factor test results of different frying tem-
       (x,mg/mL)为横坐标、峰面积(y)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
                                                                  peratures
        归,得回归方程为y=13 905 683.93x+119 418.553 2(r=
                                                                                             外观性状
        0.999 9),结果表明芍药苷质量浓度在0.02~4.15 mg/mL               试验号 A,g  B,℃  C,min 芍药苷含量,%
                                                                                     表面颜色  断面颜色   硬度   气味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另经方法学验证,精密度(芍药                           1    400  60  15    4.21  浅棕色    白色    △△   △
        苷峰面积 RSD=1.08%,n=6)、稳定性(芍药苷峰面积                     2    400  90  15    4.13  浅棕色    黄白色   △△   △
                                                           3    400  110  15   4.10  棕黄色    浅棕色   △△   △△△
        RSD=3.51%,n=8)、重复性(芍药苷峰面积 RSD=                     4    400  130  15   3.38  棕色     棕黄色   △    △△△
        3.65%,n=6)、加样回收率(芍药苷平均加样回收率为                       5    400  150  15   3.31  褐色     褐色    △    △△
        99.91%,RSD=1.68%,n=6)均符合 2015 年版《中国药                   由表4、表5结果可知,炒制温度对炒赤芍外观性状
        典》(四部)要求 。                                         及芍药苷含量皆有显著影响。因此,确定炒制温度的优
                     [4]
        2.4  炒赤芍炮制工艺单因素试验                                  化范围为90~130 ℃。
            中药饮片炒制过程中,由于投药量(A)、炒制温度                        2.4.3  炒制时间      取净赤芍饮片 5 份,每份 400 g,分别
       (B)、炒制时间(C)对炒制结果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本研                         于110 ℃下炒制不同时间(5、10、15、20、25 min),考察炒


        中国药房    2019年第30卷第20期                                            China Pharmacy 2019 Vol. 30 No. 20  ·2847  ·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