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5 - 2019年2月第30卷第4期
P. 95

be used to treat critical and difficult diseases,and some studies have preliminarily confirmed the compatibility rationality of
        individual incompatibility medicaments/medicaments of mutual restraint,the conclusions of relevant studies are not entirely
        consistent,and the intensity of research evidence is not high,and the research evidence is insufficient. Basic researche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large-scle,multiple-center and high-quality clinical studies are needed to confirm this conclusion so as to
        guaratetee the rationality and safety of drug use in clinic.
        KEYWORDS     TCM; Eighteen incompatible medicaments; Nineteen medicaments of mutual restraint; Rational drug use;
        Historical evolution;Clinical use


            中药配伍禁忌主要指某些中药联合应用会产生剧                           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各数据库建库
        烈的毒副作用或降低、破坏药效,临床应该避免其配伍                            起至 2018 年 8 月)中检索相关文献,同时在河南中医药
        应用 。其中“十八反”和“十九畏”为其核心内容,被公                          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中检索相关资料,对中药十八反、
            [1]
        认为是中药合理用药内容的重要体现,一直以来是中药                            中药十九畏、中药反药论述的相关内容进行摘录、梳理,
        说明书中不良反应、禁忌及注意事项的重要内容之一,                            就其历史沿革及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汇总、分析。
        也是医师临证用药的重要参考依据。然而笔者发现,在                            2 中药十八反的历史沿革与临床应用情况
        2015 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                        2.1 中药十八反的历史沿革
        中,虽然涉及十八反和十九畏的品种在其“使用注意”中                               中药十八反是中药基础理论内容之一,是中药“七
        均注明“不宜同用”,但部分成方制剂(如小儿肺咳颗粒、                          情”中“相反”这一配伍关系的具体体现。“七情”最早见
        女金胶囊、内消瘰疬片、按摩软膏等)仍存在十八反和十                           于《神农本草经》,是最早的药物配伍禁忌理论,“相反”
        九畏药对配伍使用的情况;同时笔者亦发现,在古今医                            一词亦来源于此。随着本草学知识的不断丰富,十八反
        家临证中也一直不乏类似配伍用药的记载,且部分包含                            的内容也在不断演变,在历代诸多本草医籍中均有记
        十八反药对配伍的经验方也一直沿用至今。那么,随着                            载。笔者对历代十八反代表性本草医籍和2015年版《中
        祖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十八反和十九畏作为中药配伍禁                            国药典》(一部)的梳理、总结,结果见表1相关描述均摘
        忌的重要内容,其配伍应用是否科学、合理呢?为解决                            抄自原著,故存在部分药材名称与《中国药典》不符的情
        这一疑问,本文拟对十八反和十九畏的历史沿革、临床                            况。结果发现,“十八反”一词首次记载于韩保昇《蜀本
        应用情况等进行探究,以期为科学、客观、合理地评价十                           草》一书;历代本草医籍记载的十八反中药数量各不相
        八反和十九畏提供参考,为充实中药合理用药内容提供                            同;但无论诸家医籍列举的相反药如何增减,均沿用“十
        依据。                                                 八反”的称谓。由此可见,十八反中药并无固定的数量,
        1 资料与方法                                             仅为中药配伍禁忌的指代词 。
                                                                                    [2]
            通过文献挖掘的方法,以“十八反”“十九畏”“反药”                       2.2  中药十八反的临床应用情况
       “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等为关键词,在中国                              中药十八反的临床应用早在汉代张仲景的《伤寒
                                       表1    中药十八反配伍禁忌内容的历史沿革
             Tab 1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contents of“eighteen incompatible medicaments”compatibility taboos
        收载书籍          第一作者(朝代)                     内容                                        备注
        《神农本草经》       佚名(东汉末年) “药……有单行者,有相使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         “相反”概念的提出
        《本草经集注》       陶弘景(梁)   “甘草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乌头、乌喙反白蔹、白及、瓜蒌、贝母;藜芦反人参、沙参、苦参、玄参、丹  共记载反药19种
                                参、芍药、细辛”
        《蜀本草》         韩保昇(五代后蜀) 对《神农本草经》的配伍关系进行了统计,记载“三百六十五种,有单行者七十一种,相须者十二种,相使  “十八反”的由来
                                者九十种,相畏者七十八种,相恶者六十种,相反者十八种,相杀者三十六种”
        《儒门事亲》        张从正(金)    提出十八反歌诀,记载“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首载“十八反”歌诀
        《太平圣惠方》       王怀隐(北宋)  “乌头反半夏、栝萎、贝母、白蔹;甘草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藜芦反五参、芍药、细辛……”    未记载乌头反白及,未注明五参品类;但中药数目正好是18种
        《药鉴》          杜文燮(明)   “人参芍药与沙参,细辛玄参及紫参,苦参丹参并前药,一见藜芦便杀人。白及白蔹并半夏,栝蒌贝母五   明显增加十八反的相关内容,例如诸参中提到人参、苦参、玄
                                般真,莫见乌头与乌喙,逢之一反疾如神。大戟芫花并海藻,甘遂以上反甘草。蜜蜡莫与葱根睹,云母   参、丹参、紫参,又如云母反石决明、蜜腊反葱根等;共记载反
                                休见石决明”                                          药22种
        《本草纲目》        李时珍(明)   “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大戟反海藻、芫花,乌头反半夏、栝蒌、贝母、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玄  共记载反药36种,同时注明了用药时的饮食禁忌
                                参、苦参、丹参、沙参、芍药、细辛、狸肉,河豚反荆芥、菊花、桔梗、乌头、附子、甘草,柿反蟹,蜜反生葱”
        《本草备要》        汪昂(清)    “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藜芦反细辛、芍药、诸参,附子反贝母、半夏、栝蒌、白及、白蔹”   只提及附子,且未说明诸参品类
        《得配本草》        严西亭(清)   “甘草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藜芦反人参、苦参、沙参、丹参、紫参、芍药、细辛,草乌、川乌反半夏、贝  未记载附子反半夏、贝母、栝蒌、白及、白蔹;共记载反药20种
                                母、栝蒌、白及、白蔹”
        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 国家药典委员会  半夏、法半夏、姜半夏、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瓜蒌皮、瓜蒌子、天花粉、白及、白蔹  共记载反药39种
                                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乌头类药材包括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淡附片、黑顺片、白附片)];
                                人参、人参叶、丹参、北沙参、玄参、西洋参、红参、苦参、南沙参、党参、细辛、白芍、赤芍不宜与藜芦同用;
                                甘草不宜与红大戟、京大戟、芫花、甘遂同用


        ·514  ·  China Pharmacy 2019 Vol. 30 No. 4                                   中国药房    2019年第30卷第4期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