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2 - 2019年2月第30卷第4期
P. 142
谱法等,其中以核磁共振波谱法应用最为广泛 。目前 磷酸化的位点是在第 334、336 位的苏氨酸;同时,将
[4]
代谢组学的研究主要分为4个方面:①特定靶向分子检 KasB 基因缺失或 KasB 基因第 334、336 位发生突变的
测;②对某个代谢途径进行检测,如脂代谢、能量代谢 MTB缺陷菌株与亲本菌株比较后发现,其脂代谢途径受
等;③对细胞内外所有小分子代谢物进行分析;④对机 到干扰,代谢产物改变,脂肪酸底物摄取减少;且突变菌
体所有小分子代谢物进行非靶向性综合研究,得到庞大 株的分枝菌酸缺少了 4~6 个碳原子并发生环丙烷化反
[5]
数据集后找出差异代谢标志物 。通过代谢组学技术得 应,使MTB的抗酸活性和毒力均减弱。这表明,KasB及
到的数据往往复杂多样,故需要先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其编码基因可作为抗 MTB 作用靶点。此外,Thompson
(包括标准化、归一化以及数据转换)再进行分析。而对 AP 等 利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发现,MTB 的生物素依
[13]
采用代谢组学技术获得的庞大数据集,目前多采用基于 赖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s)在脂肪代谢和能量代谢
回归法分析数据间线性关系的数据分析模型进行处理, 中起关键作用,该酶也可作为抗MTB的作用靶点。
主要包括主成分分析法和偏最小二乘法 。近年来,代 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发现,MTB引起的干酪样坏
[6]
谢组学技术开始应用于抗结核药物的研发。例如 Ch- 死物主要成分和感染MTB的泡沫巨噬细胞内脂质成分
[7]
uang YM 等 的研究结果显示,无机多聚磷酸盐是 MTB 基本一致,即主要为磷脂、胆固醇、胆固醇酯、三酰甘油 ,
[9]
生物膜形成的一个关键调节因子。该研究组通过代谢 由此提示MTB的致病性及其在泡沫巨噬细胞内的存活
组学技术检测后发现,缺乏 ppx1 基因或 ppk2 基因的 情况与其脂代谢有关。MTB的FadD3基因表达产物是
MTB突变菌株细胞内的多聚磷酸盐出现聚集,而3-磷酸 脂酰辅酶 A 合成酶,该酶可影响 MTB 的脂代谢和胆固
[14]
甘油、1-脱氧木酮糖-5-磷酸含量显著减少,三羧酸循环 醇代谢。Casabon I 等 运用代谢组学技术检测敲除了
代谢物精氨酸和还原型辅酶Ⅰ(NADH)显著增加;而且 FadD3 基因的 MTB 菌株后发现,其代谢产物明显改变
ppk2 基因缺陷的 MTB 菌株对白花丹素、美罗培南的敏 且致病性减弱,说明脂酰辅酶A合成酶及其编码/调控基
感性增加,ppx1 基因缺陷的 MTB 菌株对氯法齐明的敏 因可作为抗 MTB 的作用靶点。泛酸是 MTB 脂质合成
感性增加,因此研究者认为 ppx1、ppk2 基因可作为抗结 酶的前体物质,由PanC、PanD基因编码。Slavik MC等 [15]
[8]
核药物作用的新靶点。冯鹭等 运用代谢组学方法分析 研究发现,敲除 PanC、PanD 基因的变异 MTB 菌株的脂
发现,新型海洋放线菌株NH128的代谢物对MTB标准菌 肪酸底物浓度比正常菌株高且致病性更弱,表明泛酸合
株H37Rv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可为抗结核新药的研发 成途径可成为抗MTB的作用靶点。还有学者运用代谢
提供新思路。由此可见,代谢组学技术的应用,可为药 组学技术比较了野生型 MTB 与两种 rpoB 基因突变型
物作用靶点的发现和抗菌药物的寻找等提供技术支持。 MTB 菌株的脂代谢差异,结果显示 rpoB 基因突变株在
2 代谢组学技术在抗结核药物作用靶点发现中的 复制、生长等生物活动减弱的同时对脂肪酸底物的消耗
应用 量也有所减少 。因此,rpoB基因及其影响的脂代谢途
[16]
目前,TB 的发病机制以及在人巨噬细胞中长期潜 径可作为抗MTB的作用靶点。
伏生存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再加上 MTB 耐药率的增 MTB脂代谢途径与其毒力和致病性密切相关,因此
加,为 TB 患者的治疗带来巨大阻碍。而细胞内许多生 干扰脂代谢途径的相关酶或基因等(如分枝菌酸、
命活动是发生在代谢物层面的,如细胞信号释放、能量 ACCs、脂酰辅酶 A 合成酶、泛酸等)均可作为抗结核药
传递、细胞间通信等都是受代谢物调控的,因此MTB代 研发的新作用靶点,通过对各个靶点的干扰来抑制MTB
谢物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 MTB 脂代谢、能量 相关脂代谢途径,从而达到治疗TB的效果。
代谢、氨基酸代谢、miRNA等途径总结代谢组学技术在 2.2 能量代谢途径
抗结核药物靶点发现中的应用。 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如营养限制、低氧张力或低/
2.1 脂代谢途径 高pH值等),可能引起MTB代谢的广泛适应,使菌株进
MTB感染宿主巨噬细胞后,以脂肪酸和胆固醇为主 入一个非常缓慢或不生长的休眠状态,在这一状态下的
要碳源,在细胞内不断生成脂滴诱导细胞泡沫化,因此 MTB 菌株细胞中腺苷三磷酸(ATP)水平比复制期菌株
[18]
[17]
其毒力、致病性及存活状态可能与其脂质合成及代谢有 低5~10倍 。Eoh H等 利用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发现,
关 。MTB细胞壁脂质含量高(约占干质量的60%),其 休眠状态的 MTB 能量代谢活性下降,进而使其多种生
[9]
细胞壁是一个动态结构,参与调节营养物质、宿主细胞 物合成活性减弱,这也是MTB对靶向于蛋白质、DNA和
效应分子和抗结核药物的运输 。分枝菌酸是一类含 细胞壁生物合成的抗菌药物(如链霉素、利福平、异烟肼
[10]
60~90 个碳原子的分支长链β-羟基脂肪酸,也是 MTB 等)敏感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清除宿主体内对抗
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在 MTB 毒力和致病性方面起 菌药物敏感性低的休眠状态 MTB 是对抗急性、慢性或
[19]
着重要作用 。KasB是分枝菌酸合成的关键酶,其发生 潜伏性结核感染的主要手段。Lee YV 等 利用代谢组
[11]
磷酸化后能减弱MTB的抗酸活性和毒力 。Vilchèze C 学技术研究发现,当MTB细胞中异柠檬酸裂解酶第322
[12]
[12]
等 采用体外串联质谱法和定点突变揭示了KasB发生 位点的赖氨酸突变为精氨酸时,可使其乙醛酸旁路代谢
中国药房 2019年第30卷第4期 China Pharmacy 2019 Vol. 30 No. 4 ·5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