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中国药房》2023年7期
P. 47

集分析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                  察显色深度并拍照,实验共重复3次。以碱性磷酸酶染
          筛选出P<0.05的信号通路和生物过程(biological proc‐               色后孔板中蓝色深度及分布范围为评价标准,颜色越
          see)、细胞组分(cellular component)、分子功能(molecu‐         深,分布范围越广,说明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越高。
          lar function)条目。对重要性排名前20位的KEGG信号                  2.3.3 细胞钙化情况检测 采用茜素红S染色。选取3
          通路和排名前 10 位的 GO 功能条目绘制气泡图和柱状                       代 BMSC 消化接种于 24 孔板中,1 d 后分别给予含不同
          图,并构建“成分-靶点-信号通路”可视化网络。                            浓度木犀草素溶液(0、1、10 μmol/L)的成骨诱导液进行
          2.2 分子对接                                           干预,给药剂量参考文献[15]和本课题组前期预实验结
              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分析核心靶点与木犀草素的作                          果设置。每3 d更换1次培养基,14 d后使用成骨细胞钙
          用关系。从PubChem数据库得到木犀草素的分子结构,                        化结节染色试剂盒进行染色。首先吸出残余培养基,以
          将其导入Chem 3D软件进行能量最小化,得到小分子的                        PBS清洗2次,再使用含4%多聚甲醛的细胞固定液固定
          pdb 文件;在 PDB 数据库(https://www.rcsb.org/)中搜索         细胞,室温条件下固定 30 min 后去除残留液体,用 PBS
          核心靶点蛋白的结构,利用 PyMOL 软件删除水分子和                        冲洗3次,每次5 min。然后加入茜素红S染色液,37 ℃
          小分子配体;最后利用 AutoDock Tool 1.5.7 软件将处理               恒温孵育 30 min,每 5 min 查看 1 次,显色达到预期深浅
          得到的木犀草素小分子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以验                           即终止。去除染色液,用PBS清洗2次,终止反应。最后
          证结果的可靠性。以木犀草素与核心靶点的对接结合                            置于扫描仪下观察显色深度并拍照,实验共重复 3 次。
          能来评价结合亲和力,若结合能<-5 kJ/mol,说明具有                      以茜素红 S 染色后孔板中红色深度及分布范围为评价
          结合亲和力,且结合能的数值越低,说明结合亲和力越                           标准,颜色越深,分布范围越广,说明钙盐沉积越多,钙
          强,结合越稳定。                                           化结节数量越多。
          2.3 体外实验验证                                         2.3.4 细胞血管分化能力检测 采用体外血管形成实
          2.3.1 细胞培养与传代 将冻存的RUVEC和BMSC在                      验检测。实验前 1 d 将基质胶、1 盒 100 μL 枪头置于冰
          37 ℃水浴中复温后,在超净台分别转入含 5 mL 完全培                      盒中,放入 4 ℃冰箱过夜,使基质胶能够在低温条件下
          养基的 15 mL 离心管中,在 24 ℃以 1 200 r/min 离心 5            融化。实验当天使用预冷的枪头将基质胶在冰上接种
          min去上清液。重新添加5 mL完全培养基,混匀后移入                        到血管生成载玻片上,每孔10 μL均匀覆盖板底,避免产
          培养皿中,在 37 ℃、5% CO2的培养箱中孵育,第 2 天更                   生气泡,随后将血管生成载玻片的盖子盖上,置于10 cm
          换培养基。待细胞生长至融合度为 80%~90% 时进行                        的培养皿中,放入浸水的纸巾,制成1个湿盒,将其放入
          传代。吸除培养基,加入 2 mL PBS 清洗 3 次。去除                     37 ℃、5% CO2的培养箱中,孵育 30 min 以固化基质胶。
          PBS,加入2 mL 0.25%胰蛋白酶进行消化,待细胞圆缩后,                   将 50 μL 经不同浓度木犀草素溶液(0、1、10 μmol/L)预
          加入4 mL完全培养基吹打混匀终止消化,用15 mL离心                       处理的 RUVEC(5 000 个细胞)加入血管生成载玻片中
          管暂存细胞悬液,然后在24 ℃以1 200 r/min离心5 min,                并在 37 ℃、5% CO2培养箱培养 6 h,给药剂量参考文献
          去除上清液,加6 mL完全培养基至细胞沉淀,吹打混匀                         [15]和本课题组前期预实验结果设置。随后在倒置显微
          后,分别转移至2个培养皿中,补全完全培养基至5 mL。                        镜下的5个随机视野中观察RUVEC的形态变化和血管
          移入 37 ℃、5% CO2的培养箱培养,24 h 后换液,显微镜                  形成情况,实验共重复 3 次。使用 Image J 软件中的
          观察,待细胞贴壁融合后换液;用不含血清的DMEM培                         “Analyze HUVEC Phase Contrast”函数计算平均血管
          养液培养24 h,用于后续实验。                                   长度。
          2.3.2 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 采用碱性磷酸酶染                         2.3.5 细胞内 PI3K、Akt1 蛋白检测 采用 Western blot
          色。选取 3 代 BMSC 消化接种于 24 孔板中,1 d 后分别                 法检测,以验证网络药理学方法识别到的木犀草素成
          给予含不同浓度木犀草素溶液(0、1、10 μmol/L)的成骨                    骨、成血管潜在调节靶点及作用途径的可靠性。将
          诱导液进行干预,给药剂量参考文献[15]和本课题组前                         BMSC 接种到 6 孔板上,给予含不同浓度木犀草素溶液
          期预实验结果设置。每 3 d 更换 1 次培养基,7 d 后使用                  (0、1、10 μmol/L)的成骨诱导液干预 7 d,给药剂量参考
          BCIP/NBT 碱性磷酸酶显色试剂盒染色,首先吸出残余                       文献[15]和本课题组前期预实验结果设置。用PBS冲洗
          培养基,使用PBS清洗2次,再使用含4%多聚甲醛的细                         贴壁细胞3次,弃废液,然后加入适当体积的细胞总蛋白
          胞固定液固定细胞,室温条件下固定30 min后去除残留                        裂解液裂解;同时,用细胞刮刀刮下细胞和试剂,转到
          液体,用 PBS 冲洗 3 次,每次 5 min。然后按照说明书配                  1.5 mL EP管中。冰上静置30 min,每隔5 min震荡混匀
          制染色工作液并加入24孔板中,37 ℃恒温孵育30 min,                     1 次。在 4 ℃以 12 000 r/min 离心 30 min,收集上清液,
          每5 min查看1次,显色达到预期深浅即终止。去除残留                        即为总蛋白溶液。使用BCA蛋白定量试剂盒测定其蛋
          液体,用PBS清洗2次,终止反应。最后置于扫描仪下观                         白浓度,随后将蛋白在6%浓度的电泳凝胶上电泳分离,


          中国药房  2023年第34卷第7期                                                 China Pharmacy  2023 Vol. 34  No. 7    · 809 ·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