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6 - 《中国药房》2023年5期
P. 136
疗低限。因此,笔者建议针对烧伤患者应缩短利奈唑胺 议,儿童患者维持AUC0-24 h/MIC≥95,有利于获取最佳疗
[48]
的给药间隔来提高治疗效率。 效和防止耐药菌产生。Li等 对112名0~12岁的革兰
3.2 肾功能不全患者的PPK研究 氏 阳 性 菌 感 染 患 儿 进 行 了 前 瞻 性 PPK 研 究 ,使 用
[40]
Tsuji等 采用NONMEM对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利 NONMEM软件建立了儿童利奈唑胺的PPK模型。结果
奈唑胺 PPK 分析。结果发现,患者体质量、肾小球滤过 发现,体质量与肾小球滤过率均是利奈唑胺清除率的协
率、血红蛋白和丙氨酸转氨酶是影响利奈唑胺清除率的 变量。研究团队表示,在儿童患者中,对于MIC≥2 mg/L
协变量,体质量是影响表观分布容积的协变量。利奈唑 的细菌,利奈唑胺通用剂量30 mg/kg,q24 h无法达到良
胺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体内血药浓度显著增加,从而提升 好的疗效,因此推荐其剂量为 35~45 mg/kg,q24 h 或者
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但同样也有研究者表示,对于肾 20 mg/kg,q8 h。
[41]
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利奈唑胺的通用剂量 。 4 利奈唑胺个体化给药方案优化研究
3.3 肝功能不全患者的PPK研究 在精准医疗时代,计算机模拟技术已被应用于多个
相关研究发现,与未使用利奈唑胺的患者相比,肝 医学方面,包括药物临床应用研究。PPK可定量考察生
[42]
功能不全患者更容易出现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 。 理、病理等因素对PK参数的影响,同时可获得群体中具
[43]
Zhang等 使用45名肝功能不全患者的163个血样构建 有显著意义的个体间变异和残差变异,从而获得患者的
[49]
了利奈唑胺PPK模型。结果发现,利奈唑胺清除率的协 PK 参数,进而调整个体化给药方案 。目前,临床上常
变量为凝血酶原活性和肌酐清除率,其在肝功能不全患 应用 TDM 来测定患者血药浓度,再通过计算机技术如
者中的清除率相较于健康志愿者显著降低,且可能出现 蒙特卡罗法模拟和 PPK 软件来估算患者的 PK 参数,从
[50]
不良反应。因此,该团队推荐将肝功能不全患者利奈唑 而调整患者的给药剂量 。
[14]
胺的给药剂量降低至300 mg,q12 h。 Zhou 等 使用 NONMEM 和 R 软件对从 126 例使
3.4 肥胖患者的PPK研究 用利奈唑胺治疗的耐药结核患者中采集的 355 份血样
由于肥胖患者脂肪含量高于正常人群,因此利奈唑 进行 PPK分析和剂量模拟,并将AUC/MIC>119和css≤2
胺在肥胖患者中的PK会由于其极高的水溶性而产生影 mg/L分别作为有效性和安全性目标,以制定基于累积反
[44]
响。Xie等 使用蒙特卡罗法拟评估利奈唑胺在肥胖患 应分数≥90%的最佳给药方案。结果显示,体质量<50
者静脉给药时的 PPK,结果发现,利奈唑胺在肥胖患者 kg 和≥50 kg 的患者的最佳给药方案分别为 450、600
体内符合线性消除的二室模型,且 AUC/MIC 值与年龄 mg/d,且每日总剂量相同时,减少服药次数更安全。
[51]
呈正相关,与体质量呈负相关。另外,体质量对肥胖患 Santimaleeworagun 等 使用蒙特卡罗法模拟优化利奈
者的表观分布容积和室间清除率也有影响。由此可知, 唑胺治疗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感染的给药方案。结果显
当肥胖患者使用利奈唑胺进行治疗时,体质量是个体化 示,利奈唑胺600 mg,q12 h(4 h缓慢输注)的给药方案是
给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感染治疗时的最佳方案。Blackman
[52]
3.5 健康志愿者的PPK研究 等 使用非房室模型分析了 20 名不同体质量患者利奈
张雷等 在中国健康人群中使用 NLME 软件建立 唑胺的 PPK,并使用蒙特卡罗法模拟确定利奈唑胺给
[45]
了利奈唑胺的PPK模型。结果发现,在中国健康人群中 药目标达成概率。结果显示,体质量为140 kg的患者使
单次给药时,利奈唑胺在其体内为二室模型,体质量与 用利奈唑胺标准剂量时,无法达到 AUC0-24 h/MIC≥100
表观分布容积呈线性正相关;而多次给药时,利奈唑胺 的目标,故该团队建议将利奈唑胺剂量提升至 600 mg,
[53]
在其体内为一室模型,体质量与表观分布容积以及清除 q8 h。Alghamdi 等 使用 Monolix 软件和 R 软件对 104
率呈线性正相关,年龄与清除率呈线性负相关。该研究 名肺结核患者的 508 份血样进行利奈唑胺 PK 建模分析
还表示,与西方人群相比,中国人群表观分布容积和清 及蒙特卡罗模拟。结果显示,利奈唑胺450 mg,q12 h 和
除率的群体典型值明显更低,以至于在利奈唑胺常规剂 900 mg,q24 h的剂量方案比标准剂量疗效更佳。
量下,两种人群的疗效相近,但中国人群发生不良反应 5 结语
的风险大大增加。 本文通过回顾多项利奈唑胺在不同人群体内的
3.6 儿童患者相关的PPK研究 PPK研究发现,利奈唑胺在不同患者体内的清除率与表
利奈唑胺PK可能会因儿童患者特殊病理生理状态 观分布容积是影响其药效的显著协变量。笔者建议临
[47]
[46]
而产生变化 。李思婵等 以 60 例 MRSA 感染的肺炎 床医师使用利奈唑胺治疗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时,充分借
患儿为研究对象,使用 NONMEM 软件和贝叶斯反馈法 鉴其他抗感染药物在个体化给药方面的先进经验,采用
将成人利奈唑胺 PPK 模型和 PK 参数外推至儿童,获得 TDM 监测患者谷浓度,根据患者个体化 PK 参数,选取
患儿的个体PK参数清除率、表观分布容积及AUC,并根 最合适的给药剂量,并将 css保持在 2~8 mg/L。对于肝
据 AUC0-24 h/MIC 值调整个体化给药方案。结果发现,成 肾功能不全患者,应适当减少利奈唑胺的给药剂量,对
人PPK模型外推至儿童是成功的,利奈唑胺在儿童患者 于烧伤、肥胖、儿童患者应适当增加给药剂量,并在用药
体内的暴露量和清除率变化范围更宽。因此,该团队建 过程中提供药学监护,以促进合理用药。
· 638 · China Pharmacy 2023 Vol. 34 No. 5 中国药房 2023年第34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