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6 - 《中国药房》2022年9期
P. 136
式所生成的基因产物可以直接杀死细胞或者协同增加 米载体,该载体表面由 3 种功能分子即柠康酐修饰的
[29]
热疗的抗肿瘤效果 。Yin 等 报道了一种掺杂锌的高 PEI、PEG 修饰的 siRNA 以及 PEG 修饰的氯霉素(CTX)
[28]
磁性氧化铁纳米粒,该载体不仅可以靶向递送 miRNA, 包覆。给药后,该载体在磁场以及肿瘤靶向配体CTX的
而且可以诱发磁热效应发挥协同作用,从而显著提高抗 引导下靶向于肿瘤组织,在肿瘤微环境的酸性条件下,
肿瘤效果。 PEI 的氨基暴露,电荷反转,产生细胞毒性作用,同时发
2.4 光响应型纳米载体 挥质子海绵效应实现内涵体逃逸,将PEG修饰的siRNA
与其他外源性物理刺激相似,光刺激同样具有非入 递送至细胞质内,而PEG修饰的siRNA则可利用肿瘤细
侵性,且可灵活把控施加强度、曝光时间和作用位置,因 胞内的GSH实现二硫键的断裂,发挥基因沉默效应。该
此得到了快速发展,并逐渐形成独特的诊疗方法,如光 载体被认为是一种兼具靶向治疗作用的肿瘤核磁共振
[30]
动力学疗法、光热疗法和放射动力疗法等 。 造影剂。
在施加光刺激后,载体中光敏材料的生色团或活性 4 总结与展望
染料接受辐照能量后会产生可逆/不可逆的结构变化或 核酸类药物在常规药物难以治愈的遗传性疾病、病
者将辐射转换为热能提升局部温度,导致纳米载体的渗 毒感染、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疾病中的治疗潜力巨大。
[32]
[31]
透性发生改变进而释放出荷载药物 。Diguet等 将带 尽管目前已有多种核酸类药物成功上市,但由于智能响
有正电荷的光敏材料偶氮苯三甲基溴化铵与带有负电 应型纳米载体对病灶内部环境变化或外部施加的刺激
荷的阴离子烷基表面活性剂混合,通过自组装获得了粒 因素高度敏感,进而实现对药物释放的精准调控,因此,
径为 50~200 nm 的光响应型囊泡。该囊泡可经紫外光 理想的智能响应型核酸类药物纳米载体仍然是科学家
照射破裂,释放出包裹的DNA,并显著提高其在细胞中 们研究的重点之一。生理条件下,疾病发生的病变部位
的转染效率。此外,基于光化学内化的光激活效应可通 与正常组织有明显差异,在病变部位存在多种刺激因素
过局部产生活性氧而破坏内吞体膜,进而提高基因的胞 信号,设计和开发能够对多种信号组合响应的联合触发
[33]
内转运效率。Jayakumar 等 构建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 响应型纳米载体有望进一步改善核酸类药物的释放性
的近红外-紫外-可见光转换纳米粒子,该载体表面覆有 能。这些系统所具备的独有性能,包括高细胞摄取、低
双链吗啉基寡核苷酸和一种用于光化学内化(photo- 细胞毒性和特异性细胞内基因释放等能够解决单一刺
chemical internalization,PCI)的光敏剂 TPPS2a,当施加 激型响应系统存在的响应灵敏度不高、响应速度迟缓、
近红外光照射时可产生 TPPS2a,诱发 PCI 效应,同时导 刺激性大、免疫原性大等问题。如果该类载体能够实现
致双链吗啉基寡核苷酸裂解,产生 RNAi 作用所需的紫 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转化,并在临床诊断和疾病治疗方面
外光和可见光,从而达到以近红外光照射促进内涵体逃 得以应用,将推动医药行业和制药行业的重大变革。
逸和控制体内基因沉默效应的目的。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种新型组分(如量子点)不
3 联合触发响应型纳米载体 断涌现,并已被加入到智能响应型核酸类药物载体行列
人体环境复杂,相对于单一刺激响应型载体材料, 以改善其可控性 [37-39] 。智能响应型载体的运载目标已
联合应用多种触发机制可以更为有效地控制药物在体 经从单一的核酸类药物或化疗药物逐步转变为多组分
内的分布、蓄积以及在靶部位的释放,进而提高药物的 共载,释放功能也将从单一缓释到兼具靶向性、长循环、
治疗效果,降低毒副作用。在核酸类药物递送领域,为 定时定点释放等多重功能。目前用于递送核酸的智能
达到最佳递送效果,通常会同时应用几种不同的触发响 响应型纳米载体构建的材料有脂质体、树枝状聚合物、
应策略,比如可以结合不同的内源性刺激触发载体响 纳米乳剂、胶束、无机纳米颗粒等。常用的核酸递送纳
应,也可以将内源性刺激与外部刺激结合起来共同触发 米载体中,无机纳米材料及其复合材料具有不同于宏观
载体响应 [18,34] 。 材料的独特物理性质,如量子点的荧光性质、三氧化二
[35]
An 等 合成了一种具有 pH 和 GSH 双响应特性的 铁纳米颗粒的磁热效应、金纳米颗粒的光热转化特性
4 臂-聚乙二醇-b-聚二硫代组胺共聚物(4-arm PEG- 等,因此可以将无机纳米颗粒作为外部光、热、磁、氧等
SSPHIS),可与DNA形成表面近中性的纳米复合物。该 刺激响应的载体材料。基于以上纳米材料所构建的核
载体可同时响应 pH 和 GSH(还原环境)刺激,快速释放 酸类药物递送载体具有其他类型载体无法比拟的优
DNA,且在降低细胞毒性的同时显著提高了基因的转染 势。首先,纳米载体主要通过表面吸附药物或内部包裹
效率。Mok 等 则构建了一种新型超顺磁性氧化铁纳 药物来实现药物的运载,合成的纳米颗粒具有巨大的比
[36]
·1150 · China Pharmacy 2022 Vol. 33 No. 9 中国药房 2022年第33卷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