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9 - 《中国药房》2021年第9期
P. 79
(绿原酸)、峰 5(隐绿原酸)、峰 6、峰 7 和峰 9(异绿原酸 表7 20批有柄石韦的主成分综合得分及排名
C),对主成分2影响较大的是峰8,对主成分3产生主要 Tab 7 Comprehensive score and ranking of principal
影响的是峰 3(咖啡酸),如表 6 所示。因此,上述 3 个主 component of 20 batches of P. petiolosa
成分能基本包括所有色谱峰信息。 编号 产地 主成分1 主成分2 主成分3 综合得分 排名
表6 主成分矩阵 S14 重庆市巫溪县 1.252 -0.222 1.384 2.413 1
S15 重庆市巫溪县 0.602 -0.492 1.943 2.053 2
Tab 6 Main component matrix S17 重庆市巫溪县 1.055 -0.646 1.559 1.967 3
色谱峰号 主成分1 主成分2 主成分3 S1 重庆市巫溪县 1.679 0.145 -0.277 1.548 4
1 0.894 -0.387 -0.041 S11 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 0.674 1.604 -0.793 1.485 5
2 0.945 0.196 -0.078 S2 重庆市巫溪县 0.950 0.351 -0.049 1.251 6
3 -0.074 0.542 0.819 S16 重庆市巫溪县 0.122 0.044 0.675 0.840 7
4 0.888 0.341 -0.062 S13 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 -1.270 1.500 0.488 0.718 8
5 0.934 -0.305 -0.124 S6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 0.293 0.995 -0.638 0.649 9
6 0.794 -0.527 0.154 S3 重庆市巫溪县 0.856 0.109 -0.357 0.608 10
7 0.900 0.349 0.203 S12 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 0.176 0.959 -0.737 0.398 11
8 -0.138 0.750 -0.566 S4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 -0.308 1.022 -0.551 0.163 12
9 0.787 0.498 -0.053 S5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 -0.416 1.087 -0.777 -0.105 13
S18 贵州省黔东南州黄平县 -0.782 -0.542 0.870 -0.454 14
分别以3个主成分为变量,得到20批有柄石韦的主
S20 贵州省黔东南州黄平县 -2.329 0.293 0.777 -1.259 15
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表7)及其空间分布图(图5)。单 S19 贵州省黔东南州黄平县 -1.620 -0.452 0.500 -1.572 16
独分析主成分1轴(PC1,60.422%),由以上20批药材的 S7 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 -0.452 -1.465 0.026 -1.892 17
S10 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 -0.138 -1.102 -1.066 -2.306 18
得分可见,仅个别样品(S11、S16)存在交叉,总体上可认
S8 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 -0.395 -1.320 -1.092 -2.808 19
为实现3类区分,得分高低排序为Ⅰ类(贵州产药材)< S9 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 0.053 -1.866 -1.885 -3.698 20
Ⅱ类(四川产药材)<Ⅲ类(重庆产药材)。单独分析主
成分2轴(PC2,21.132%),由各产地药材得分可见,Ⅰ类
2.00
和Ⅲ类得分相近,但Ⅱ类在该维度上的得分远大于其余 Ⅱ
两类,能实现较好的区分。单独分析主成分 3 轴(PC3, 1.00
12.062%),由各产地药材得分可见,总体上Ⅰ类和Ⅲ类 主成分2
得分相近,分布上交叉严重,而Ⅱ类在该维度上的得分 0 Ⅰ
小于其余两类。由此得到的3个产地的分类结果与上述 -1.00 Ⅲ
聚类分析结果一致,综合得分由低至高依次为贵州产药
材<四川产药材<重庆产药材。 -2.00
-1.00
0
2.7 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 主成分3 1.00
2.00 -2.00 -1.00 0 1.00 2.00
根据“2.6”项下主成分分析结果,酚酸类成分是评价 -3.00 主成分1
有柄石韦药材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本研究采用 UPLC 图5 20批有柄石韦的主成分得分图
法同时测定了该药材中新绿原酸、咖啡酸、绿原酸和隐 Fig 5 Score plot of principal components of 20 ba-
绿原酸的含量(由于异绿原酸 C 峰周围的杂质峰较多, tches of P. petiolosa
故本研究未测定该成分的含量),为进一步评价有柄石 0.056
韦的质量提供依据。
2.7.1 系统适用性试验 0.042 4
取“2.2”项下混合对照品溶液和“2.3”项下供试品溶 AU 0.028 3
液各适量,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记录色谱 8 9
0.014 1 7
图。结果,新绿原酸、咖啡酸、绿原酸、隐绿原酸与相邻 5 6
2
色谱峰的分离度均大于 1.5,理论板数按绿原酸峰计算 0
应不低于5 000,拖尾因子在1.00~1.05之间。混合对照 0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40
t,min
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编号 S1)的 UPLC 图如图 2、图 6
注:1.新绿原酸;3.咖啡酸;4.绿原酸;5.隐绿原酸;9.异绿原酸C
所示。
Note:1. neochlorogenic acid;3. caffeic acid;4. chlorogenic acid;
2.7.2 线性关系考察 5. cryptochlorogenic acid;9. isochlorogenic acid C
分别精密吸取“2.2”项下混合对照品溶液 0.1、0.2、 图6 有柄石韦供试品溶液的UPLC图
0.5、1、5 mL 至 10 mL 量瓶中,加甲醇定容,制成新绿原 Fig 6 UPLC chromatograms of the sample solution of
酸质量浓度分别为 0.61、1.23、3.07、6.14、30.71 μg/mL, P. petiolosa
中国药房 2021年第32卷第9期 China Pharmacy 2021 Vol. 32 No. 9 ·10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