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 - 《中国药房》2021年2期
P. 63

[54]
        为该中药复方的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武容等 为探讨                           少,初步解释了该药的“君臣佐使”理论;韩彦琪等 选
                                                                                                       [68]
        补肾健脾方治疗肝癌的分子作用机制,运用 NP 方法进                         取元胡止痛滴丸中的多种药效代表成分为研究对象,应
                              [55]
        行了分析预测;宋尚晋等 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                          用 NP 方法预测潜在靶点和通路,并经过分子对接法进
        路”效应模型初步探究了滋阴化痰方的主要有效成分,                           行验证,发现延胡索可通过调控多种通路(雌激素雄激
        运用 NP 方法预测了其抗肿瘤相关靶点,挖掘了滋阴化                         素代谢通路、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等)以及受体蛋白(雄
                                     [56]
        痰方治疗肿瘤的作用机制;周海等 通过数据库搜集加                           激素受体、性激素结合球蛋白等)发挥君药作用,白芷可
        味桃核承气汤的药效物质、蛋白靶点、糖尿病肾病疾病                           通过参与调控痉挛等来辅助君药延胡索以发挥臣药作
        靶点等信息,运用 NP 分析方法对该方治疗糖尿病肾病                         用,体现了二者配伍的合理性。
        的作用机制进行预测分析,发现了其对糖尿病肾病的治                           3.4 复方优化研究
        疗作用具有多靶点、多通路、多选择的特点。                                   由于 NP 方法考虑到了中医药的整体性,因而可用
        3.2 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于中药复方优化的相关研究中。例如,以 NP 方法研究
            中药复方成分不仅复杂,而且是通过多种成分的相                         中药复方作用机制寻找相应疾病靶点、药效成分作用通
        互作用来治疗特定的疾病,不能单凭单体成分的药效强                           路,发现治疗网络中的重要模块等可为新药研发提供有
                                                                  [69]
        弱来判定中药复方中药效物质的作用大小,其药效物质                           力帮助 。中药复方的配伍优化也需要兼顾NP的精准
        是相互作用的,通过层次性、整体性、系统性的配伍组合                          性以及中药配伍机制的复杂性。例如,中药标准物质配
        来发挥疗效,多个单体成分的组合甚至会发挥其单个成                           伍是以中药中所含的药理作用明确的有效组分为基础,
        分所不具备的疗效 。随着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中药                           将某些具有协同作用的标准物质进行配伍研究,进而确
                         [57]
                                                                                        [71]
                                                                           [70]
        信息数据库的完善、丰富以及NP的出现,中药复方药效                          定其最佳配伍比例 。例如,袁颖 应用NP方法研究了
        物质基础研究有了新的手段,通过 NP 方法可以有效预                         夏枯草抗肿瘤的有效成分并对其进行组方优化,通过构
        测中药复方中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可为进一步的研究                           建夏枯草“化学成分-生物分子(或靶点)-肿瘤疾病”的多
                    [58]
                                     [59]
        提供有效参考 。例如,柯志鹏等 结合分子相似性比                           层次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其抗肿瘤的通路信息,最终确
        较和NP方法来探索芪桂痛风片治疗痛风的药效物质基                           定了夏枯草相关组方中的最佳用药比例,完成了组方优
        础,挖掘了该药中多种化合物为其药效物质基础,同时                           化;Chen等 对从白牡丹和甘草中提取的化学成分进行
                                                                     [72]
        也揭示了其中的分子作用机制;王启铭等 结合药动学                           NP 分析,结果表明白牡丹和甘草的协同作用机制与其
                                            [60]
        参数筛选朱砂安神丸中黄连、地黄等药材的化学成分,                           对人胆汁分泌的调节和 ATP 结合盒转运子(ABC)转运
        经 NP 方法分析发现,槲皮素、阿魏酸、甘草酸等为其发                        蛋白途径有关,这一发现为复杂的中草药复方配伍优化
                                     [61]
        挥药效的主要物质基础;孙凯滨等 对大柴胡汤治疗肝                           提供了有效理论依据;Hu等 通过NP数据筛选以及“中
                                                                                   [73]
        郁气滞型胰腺炎的药效物质基础进行了研究,通过构建                           药活性成分-疾病靶点-作用通路”网络构建和分析,开发
       “中药方剂-活性成分-关键靶点”多维关系网络,提取出                          了治疗2型糖尿病的中药复方,得出28味中药的有效成
        了该方中槲皮素、山柰酚、黄芩素等主要药效物质基础,                          分和相关的作用靶点,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
        为今后的复方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选择。
        3.3  配伍规律研究                                        3.5 “效-毒”网络研究
            中药复方的配伍原则主要是“药性配伍”“君臣佐                             中药复方配伍原则包括“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等,
        使”“七情配伍”等,NP法可被用于解释“君臣佐使”等配                        有关中药复方的“疗效-毒性”即“效-毒”NP 研究则是从
                                         [65]
        伍规律的科学内涵        [62-64] 。例如,陶谨等 在分析消渴病             系统观点出发,将人体看作是复杂的生物学网络,将疾
        方药的用药规律时,应用 NP 方法构建了“中药成分-靶                        病视为因整个生物系统失衡所致,而对这一失衡有调节
        点-通路”网络,分析了治疗消渴病方药的生物学表征及                          作用的物质或者组合则具有“有效性” 。例如,韩波
                                                                                              [74]
                                                              [75]
        性味理论,研究表明该方中“甘味”和“苦味”是主要药                          等 依据中药复方中活性成分的分子网络及其毒理学
        味,包含的化学成分有皂苷类成分和生物碱类成分;                            性质网络,通过网络拓扑学以及药动学方法分析“效-
        Sheng 等 以 NP 方法构建了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心血                      毒”网络中“活性物质-疾病-毒性”之间的互作关系,进而
               [66]
        管疾病的整体模型,发现了该复方中的单味中药三七为                           整合出复杂网络模型中“靶点-通路-药物组合”之间的关
        重要交叉靶点,进一步解释了“君臣佐使”这一中药复方                          系,提高了中药复方“效-毒”网络的 NP 研究效率;李彦
                      [67]
        配伍规律;Tao等 结合基因组学数据、化学结构预测因                         文等 系统阐述了 NP 在复方配伍减毒研究中的应用,
                                                                [76]
        子和药理学信息构建系统网络以研究郁金方,结果发现                           其以附子为例,阐述了中药配伍减毒的新策略,并利用
        郁金为郁金方中的主药(即君药),其作用靶点较多且综                          网络建模和分析技术建立了中药配伍减毒的复杂网络,
                                                                                                     [77]
        合作用较广,冰片、麝香两味药为方中辅药,作用靶点较                          从而解析以减毒为目的的中药配伍规律;刘静等 在研

        中国药房    2021年第32卷第2期                                               China Pharmacy 2021 Vol. 32 No. 2  ·185 ·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